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赵静娜 《国外丝绸》2006,21(4):1-3,8
蜘蛛能分泌出高性能的纤维,该纤维的强力和韧性优于最好的人造纤维。不同蜘蛛分泌的丝纤维的性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多种类型蜘蛛丝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推测认为氨基酸序列的变化会造成蜘蛛丝性能的差异。用NanoBionix张力测试仪测量了多类蜘蛛牵引丝的力学性能,包括织圆网的蜘蛛和不织空中捕捉网的代表性蜘蛛。研究发现所有种类的蜘蛛都能分泌出高性能的牵引丝,且牵引丝优异性能的形成早于蜘蛛所织的悬挂于空中的圆网本身。然而,各类被测试样的性能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没有相关的趋势。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蜘蛛丝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能。研究认为,牵引丝序列谱图和经过长期进化而获得的性能为仿生丝纤维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人工大量生产蜘蛛丝蛋白,蜘蛛牵引丝基因(MaSp1)被用piggyBac转基因载体导入家蚕染色体中。茧丝蛋白分析显示转基因家蚕可以生产含有蜘蛛牵引丝蛋白的复合茧丝新纤维。与天然茧丝相比,转基因家蚕茧丝强度增加5.3%,而断裂伸长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家蚕大量生产各种新型复合蛋白质纤维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人工大量生产蜘蛛丝蛋白.蜘蛛牵引丝基因(MaSpl)被用piggyBac转基因载体导人家蚕染色体中。茧丝蛋白分析显示,转基因家蚕可以生产含有蜘蛛牵引丝蛋白的复合茧丝新纤维。与天然茧丝相比.转基因家蚕茧丝强度增加5.3%.而断裂伸长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利用转基因家蚕大量生产各种新型复合蛋白质纤维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结圆网蜘蛛大囊状腺分泌的牵引丝纤维被认为是世界上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异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结圆网蜘蛛具有互相蚕食性,无法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虎纹捕鸟蛛作为目前众多种类蜘蛛中唯一可人工养殖的蜘蛛,其蛛丝纤维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要介绍虎纹捕鸟蛛丝纤维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静电纺再生捕鸟蛛丝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增殖粘附性能,分析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圆网蜘蛛大囊状腺分泌的牵引丝纤维被认为是世界上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异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但是结圆网蜘蛛具有互相蚕食性,无法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虎纹捕鸟蛛作为目前众多种类蜘蛛中唯一可人工养殖的蜘蛛,其蛛丝纤维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要介绍虎纹捕鸟蛛丝纤维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静电纺再生捕鸟蛛丝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增殖粘附性能,分析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蜘蛛丝研究的历史与研究现状,阐述了中国大腹圆蜘蛛牵引丝,框丝及包卵丝等天然蜘蛛丝的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结构,对比分析了蜘蛛丝的物理,力学及机械性能,介绍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工生产蜘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蜘蛛丝的皮芯层及原纤化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蜘蛛丝的微观形态结构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蜘蛛丝优异力学性能的形成机理,研究大腹园蛛牵引丝、蛛网框丝和包F口丝的微观形态结构特征,得出三种蜘蛛丝都具有原纤化和皮芯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第五讲化学纤维的制造制造化学纤维,最初人们是从蜘蛛吐丝得到启发,仿蚕吐丝开始研究人工制丝方法的。蚕吃了桑叶,就能够从它的小口连续不断地吐出粘液细流,在空气中凝固成丝,并通过头部的运动将丝牵引纺成一个个小小的丝团——蚕茧,化学纤维就是模仿了这一过  相似文献   

9.
将56只来自佛罗里达州同一区域的络新妇蜘蛛关养在相同环境中,并喂以相似的蟋蟀。从其大囊状腺体中强制取丝。记录下取丝时间和牵引丝的颜色。在不同的取丝阶段,丝的颜色经历了从全白到白色和黄色的各种组合再到全黄色的变化。如果蜘蛛至少被取了4h的白色丝,38%的蜘蛛丝的颜色将在此刻突然变成黄色。观测表明,除饲料和环境以外,其它因素对饲养中强制取得的丝的颜色也有影响。研究还表明,蜘蛛体内储存有有色和无色丝,并且强制取丝的某些因素阻碍了蜘蛛对颜色的选择。黄色丝和白色丝具有相似的外观形态和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冷拉拔过程对钽丝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机制,测试了1.28 mm钽丝退火后进行拉拔后各道次的硬态室温抗拉强度、延伸率、硬度等性能指标,以期对选择加工态钽丝的压缩率进行指导。试验表明,钽丝在冷加工时加工硬化效应明显,随着总压缩率的增大,强度指标呈线性上升,延伸率急剧下降。当总压缩率增加到85%时,抗拉强度增加约为65%;当总压缩率增至15%后,延伸率下降趋势急剧减缓,当总压缩率增至60%后,延伸率基本维持在0.5%。研究表明,增加加工变形程度是提高钽丝的强度及延性的主要途径,丝径越细,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张善才  刘桂芬 《丝绸》2000,(10):15-18
通过对常规蒸茧包中间与靠边部位茧的茧层丝胶溶失率及其制得生丝的强伸力、黑板卷绕过程中丝条张力的测试,并对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初步揭示了常规触蒸对茧包中间与靠连部位茧的丝胶溶失率及其生丝机械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触蒸设备及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煮茧工艺调整前后同一庄口生丝的黑板卷绕动态张力和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脆弱生丝的动态张力值明显大于正常生丝张力值,而强伸力值却明显小于正常生丝的.  相似文献   

13.
王松立  王美林  周湘  刘遵峰 《纺织学报》2021,42(12):174-179
蜘蛛丝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但蜘蛛在大规模繁殖中互相残杀的特性导致其无法像蚕丝一样实现商业化生产,因此,研发人造蜘蛛丝及仿蜘蛛丝纤维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更好地理解蜘蛛丝强韧的本质,综述了天然蜘蛛丝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β-折叠晶体网络(纳米纤维)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介绍了目前人造蜘蛛丝与仿蜘蛛丝纤维的制备进展,包括使用的多肽、非重组蜘蛛纤维蛋白、高分子材料和碳纳米管材料等,为下一步研究与规模化制备人造蜘蛛丝及仿蜘蛛丝纤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罗海林  傅雅琴  刘柯 《纺织学报》2020,41(8):115-120
针对现有丝绸生产流程长、工序多、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了通过借鉴先进络筒机的络交卷绕和张力控制等技术,将传统自动缫丝机进行升级改造。新型的筒子缫丝机保留了原缫丝线路的前部分,而将小竹或卷绕形式改造成单绪控制的筒子卷绕形式,同时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并在卷绕前依次增加了上油装置和超喂装置,通过变频技术实现络交卷绕装置与超喂装置的同步控制。结果表明:利用改造的缫丝机进行缫丝,可实现连续稳定的筒子缫丝;同时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其缫制的筒装丝性能与传统工序缫制的小竹或丝或筒装丝的性能相当,可满足后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胡迪权  陈戴平 《丝绸》1994,(2):20-22
介绍了FD091型翻板循环式热风烘茧机的结构概况、工艺性能和使用效果。通过茧站生使用表明:该机机械运行稳定可靠,烘茧效率高,出机干茧茧色白,含尘少,适干均匀度好,烘后干茧所缫生丝清洁、洁净、抱合、强力、伸长等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许祥松  陆顺宏  李四凤 《丝绸》2001,1(2):16-16,28
针对夏茧丝清洁与洁净成绩低的现状,通过煮茧前触蒸处理,并优化工艺试验,达到了提高夏茧丝质量的目的。文中介绍了其试验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ZSF-1复摇助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总结。经山东煺制丝企业应用证明,ZSF-1复摇助适用于绞装生丝复摇前丝小箴真空给湿,能改善生丝外观质量,减少生丝切断,提高徨丝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  相似文献   

18.
管新海  陈宇岳  林红 《丝绸》2002,(5):12-14
通过测定膨体弹力真丝的结晶度、取向程度、力学松弛和断裂比功等特性,研究膨体弹力真丝与普通生丝在超分子结构、应力松弛和蠕变等方面的特征,探讨其分子结构与力学特性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对膨体弹力真丝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聚氨酯共混膜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非水溶性丝素粉体与医用聚氨酯共混膜。研究共混膜中非水溶性丝素粉体质量分数不同时共混膜的表面形貌、吸水性、透汽性、水接触角及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非水溶性丝素粉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膜的表面形貌由致密逐渐变得疏松,并逐渐出现微孔,且粉体在共混膜中分布均匀并没有明显的团聚现象,这表明二者的相容性好;另外,共混膜的断裂伸长和拉伸模量较纯PU膜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其吸水性和透汽性逐渐得到提高;膜的水接触角逐渐下降,表明其亲水性逐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高分子物质的粘弹性建立茧丝纤维的四要素力学模型,讨论茧丝的粘弹性特征。通过有关理论和实验,分析制丝工程中张力、温湿度对丝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