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线圈靶测速精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邹瑞荣 《弹道学报》1999,11(2):81-84
本文将磁化弹丸当作点偶极子处理,建立了线圈靶电路模型。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实际线圈靶电路参数情况下,测时仪输入端激励电势信号相对圈靶感应电热信号存在较大的相位滞后,它是影响经圈靶测速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的对比,阐明了千万钢板靶测定大口径枪弹弹丸速度不真实的原因。通过论证提出了废除钢板靶法,重新建立以晶体测时仪线圈靶,光幕靶,天幕靶等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标准的测速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脉冲X射线仪及过零触发装置等组成的基准测速系统,能够获得弹丸通过不同区截装置瞬间的正交脉冲X射线照片,以及弹丸通过两区截装置的精确时间,从而可知弹丸通过区截装置时产生的脱靶量、弹道偏移量、精确的靶距和弹丸运动速度,并能够定量研究区截装置的非对称性、弹丸偏弹道中心、测时仪输入端阻抗变化等因素对测速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靶场测试中火箭橇断靶测速以及某些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电子测时仪可靠性降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特定强电磁干扰环境,对信号进行了隔离和整形设计,并使用CPLD进行时间测试。研制的抗强电磁干扰的电子测时仪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激光测速靶连发弹丸速度测试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LabWindows/CVI的激光测速靶连发弹丸测速系统由面板,数据采集,分析测试软件等组成.主界面显示两通道弹丸过靶波形、弹丸速度及连发弹射频.参数界面含触发通道选择、触发电平、触发延迟时间、采集频率及采集深度等设置.数据采集包括弹丸过靶波形信号、弹丸单、连发弹丸初速及其射频等参数测试.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波存和测时仪配几种常用区截装置进行测速对比的成功实例,说明了新方法可行,新系统可靠,波存测速数据可信度高、精度好、使用范围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 文中指出采样速率高的高精度、大容量波存是理想的炮口速度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7.
弹丸以微小偏移穿过单线圈对测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个感应线圈测速精度较低的问题,介绍了单个线圈靶测量水下枪弹速度的感应电动势模型,分析了弹丸以微小偏移通过单靶线圈靶时偏移量与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给出了偏移量与特征半径之间对应的数值关系.结果表明.在水下弹丸偏离靶心不超过10 mm的条件下此项误差影响不超过0.6%,说明单线圈宜用于测量枪口弹丸速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讨论了测速误差与靶距之间的关系,在大量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速靶距的计算方法和测速仪器总体设计中精度要求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比较证明,采用文中计算方法确定靶距测速,可使弹丸的测速误差较通用靶距测速降低10-40%.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个线阵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组建成测量高速运动目标运动参数及记录运动姿态的系统,通过两两CCD进行组合可以测出多个速度值,并可以通过还原弹型图像的方法进行测时修正。对测试系统和测时仪进行了原理设计,举例进行了测速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10.
高射频武器弹丸连发速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的天幕靶与测时仪配合的测速系统因弹尾激波与炮口冲击波的干扰而无法测量高射频武器弹丸连发速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天幕靶和数据采集仪配合的测速系统,能够实现连发速度测试.利用数据采集仪直接记录天幕靶输出的模拟信号,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弹尾激波和炮口冲击波等干扰信号,最终得到连发射击下每一发弹丸的速度和连发射频,并显示测量结果.设计的测试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既能单发测试又能连发测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讨论了测速误差与靶距之间的关系、在大量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速靶距的计算方法和测速仪器总体设计中精度要求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比较证明,采用文中计算方法确定靶距测速,可使弹丸的测速误差较通用靶距测速降低10-40%。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管阵列武器多通道测速中存在拖线布线繁杂,各管道信号相互干扰,不便于安装和灵活应用的问题,设计一种可应用于多管阵列高射频火炮的嵌入式测速装置.单管测速单元以2组相隔一定距离的串接线圈靶作为测速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布线拖线少,便于多节点分布的特点,通过在每个炮管上嵌入此测速单元即可以实现多管阵列高射频火炮的多管测速,各组测量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接收主机并通过上位机显示各个通道的速度信息,并进行3个测速单元的模拟测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避免长距离传输中噪声对原始信号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速度测量精度,具有较好的扩展灵活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鉴于电磁发射试验对简易测速装置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多层锡箔靶测速系统,实现了对平面螺旋线圈电磁发射装置所发射运动板速度的实时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发射试验和稳定性发射试验,并对试验中所测量速度的误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测速系统多次重复测量的误差小于8%,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弹丸穿越线圈靶偏移对测速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光荣  张越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9):19-20,35
线圈靶是测量弹丸速度的一种区截装置。将磁化弹丸作为点磁偶极子,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利用电磁场的理论,建立磁化弹丸沿线圈靶轴线方向和以一定的偏移量穿越线圈靶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得出了偏移量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偏移量是影响线圈靶测速精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炮口初速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圈靶测速原理,采用激光CCD位移传感器对炮身后座位移进行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得出火炮后座位移引起的误差是影响线圈靶测速误差的主要原因。根据所测炮身后座的数据,采用炮口测速修正系统对炮口初速进行修正。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该修正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炮口测速装置要在弹道炮和战斗炮上进行初速标定和测速误差检测,两个平台上初速标定系数的一致性问题、测速误差合格判断问题、合理的检测样本大小问题,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及方法、语言去解释和处理。从炮口测速装置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测速误差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初速标定系数一致性判别准则和测速误差合格判别准则,在给定置信水平条件下,确定合理的检测样本大小,分析方法和思路对火炮其他试验(如初速检测、立靶密集度试验、弹药运输前后弹道一致性试验等)数据处理、指标合格判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弹丸初速测试其信号难于捕捉,而且易受干扰,从而影响测试的可靠性稳定性。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产品性能。本文通过对最常用的线圈靶测时仪组成的测试系统的原理分析,提出提高其测试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光幕靶法测速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激光光幕靶前端电路的设计方案。使用PIN光敏二级管阵列作为激光光幕靶接收部分的传感器,根据PIN光敏二级管的特性设计前置放大电路,将微弱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预放大;提出采用消除误差的PIN管阵列新技术,并选用仪表放大电路进行后级放大。结果表明:该方案能避免环境因素对信号的影响,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改善激光测速仪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两种新型测速靶,它适合于测量微小破片的速度,当然它也可用于其它弹头的测速。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两种测速靶的原理、性能、及其与无接触测速方法(光电靶)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天幕靶存在不能全天候测试的缺点,文中以点状阵列激光为发射光源,两列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件,设计了一套激光复合光幕靶测速系统。与普通的光幕靶测速系统相比,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同一位置弹丸速度的两次测量。且利用CPLD实现对蚊虫、飞鸟,冲击波等干扰信号的剔除。经实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且与天幕靶相比,不依赖自然光,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较小。满足靶场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