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侯芳  李平  马三保 《人民黄河》2023,(5):119-122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是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为了给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1990—2009年桥沟小流域4个雨量站、8个大型坡面径流场和3个沟口径流泥沙观测站的实测降雨、径流、泥沙资料,把研究时段分为1990—2002年和2003—2009年2个时段,采用K-均值聚类法把观测的1 378次降雨划分为Ⅰ型(大雨量、大雨强、低频率、历时中等)、Ⅱ型(小雨量、小雨强、高频率、历时短)、Ⅲ型(中等雨量、中等雨强、中等频率、历时长)等3种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径流场和小流域发生不同雨型时的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使黄丘一副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坡面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减小;Ⅰ型降雨的径流系数显著大于Ⅱ型降雨和Ⅲ型降雨的,黄丘一副区降雨径流主要产生于梁峁坡;Ⅰ型降雨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大于Ⅱ型降雨和Ⅲ型降雨的,峁边线以下沟坡沟道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大于峁边线以上梁峁坡土壤侵蚀模数,即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是控制发生Ⅰ型降雨时峁边线以下沟坡沟道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质量达标是支撑水土保持效益充分发挥的基础性条件与核心目标,分析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质量控制节点及内容,研究质量保障的科学管理措施体系,对深入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结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螺丝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施方案实践案例,系统梳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践历程,分析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质量控制的内在属性与规律,研究科学的配套管理措施体系。结果表明,在全面认识螺丝小流域基本概况,科学分析小流域现状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工程质量标准以及质量评定要求和质量事故处理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质量控制基本过程,设计科学管理措施体系,确保了螺丝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实施成功。这一成果可为类似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陕北黄丘一副区,总面积50984公里~2,该区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植被稀少、土壤侵蚀严重,年总产沙量6.55亿吨,侵蚀模数1~3万吨/公里~2,是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重点地区。王茂沟是陕西绥德韭园沟中游左岸的一  相似文献   

4.
蒲勇平 《人民长江》1997,28(5):41-42
青海省孟宗沟小流域位于长江江源牧业区,1990年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验研究,1995年通过验收鉴定。在防治工作中,针对当地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将该流域划分为5个小区,制定了不同的防治对策,采用网围栏造林,种草,划分轮牧及客土造林等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地布设了各项防治开发措施,形成了整体多效能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建平县水塘沟小流域的特点,主要对该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坚持岗洼、沟坡共同治理原则,并坚持以沟坡为主。通过将水利工程、生物技术、农业灌溉、管理制度与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然后对水塘沟小流域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加快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东北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的防护体系,是构筑黑土资源和粮食安全的生态屏障。石泉镇通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是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之一,通过对其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办法,实现了以保护耕地为目标,以坡耕地及沟坡兼治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方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砒砂岩区的西黑岱沟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的分析,总结影响坝系相对稳定形成的因素,为今后该地貌类型区的坝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所需的基础生态环境条件。介绍了2004以来北京山区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沟域经济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指导沟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小流域今后所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流失防治、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可使坡面侵蚀强度在轻度以下,沟(河)道侵蚀与切割得到控制,村容整洁,水体清洁,行洪安全得到保障,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党中央、国务院也十分重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从2011年连续8年列入中央一号文件中。水利部在总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天祝县三岔沟、石门沟小流域实施的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为例,对比分析了两套建设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在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的地区适宜推广三岔沟小流域采用的"新型小流域山洪入户预警系统"预警方式,在山大沟深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地区适宜推广石门沟小流域采用的"预警平台+简易站+无线广播+显示屏"预警方式,为其他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治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小河沟流域“5.23”暴雨中的降雨、径流观测资料,结合调查进行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流域内各项治理措施均收到了良好的拦泥蓄水效益,塬水不下沟,沟底淤地坝、塘坝和坡面的林草措施发挥了应有的拦蓄作用,与治理前相比,流域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87.2%和94.2%。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永忠 《人民长江》2003,34(6):11-14
长江口河道多级分汊,江面宽阔,江中沙洲密布,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多种动力因素的作用下,河势演变复杂.随着河口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长江口的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新一轮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修订工作,对整治开发规划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的主要任务与目标:稳定河势河床,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航道条件,结合河道整治合理开发滩涂资源,保障防洪(潮)安全.对河势控制规划、北支整治目标与方案、南支河段整治问题、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循环安全调控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其创新成果:区域水循环系统安全多目标综合调控模式与求解、跨越式发展经济区水资源安全调配规划方法、实现陆-海水环境整体安全的入河污染物控制阈值确定、现代环境下区域极端与突发水事件多因素风险识别与应急决策。并简述了这些成果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治理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回顾盐碱地治理研究的发展历史,分析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新模式.新模式提出循环压盐理论,认为通过蓄水沟系蓄水可实现水地动态分布,进而改变土壤中盐分的分布,同时根据蓄水沟蓄水高低及水中盐碱浓度多少,依靠小范围内的微循环加速水盐交换,压盐改良耕地;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在蓄水条件下土壤饱和层和非饱和层之间存在一个10~20 cm的过渡层,过渡层对下层高含盐有隔离作用.分析长期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得出在改排为蓄的治理模式下,土壤质量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十分严重,水利工作者在水库排沙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在小流量排沙方面研究较少。采用水工动床模型试验,通过对不同流量导流排沙效果的分析,证明小流量采用导流排沙方案的优势,为水库发生小流量时进行排沙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水库排沙提供了新方案。通过是否设导流墙的排沙试验分析,证明导流排沙及其它流量排沙时水深对冲沙的影响,并提出最佳冲刷时水深应<1 m;同时,通过对不同排沙流量的对比,提出了当发生不同流量时采用不同的排沙手段,可以达到最优的排沙效果。该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为今后水库综合运用排沙方案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磊磊  蒋洪明 《水力发电》2022,48(1):15-18,57
数字化发展的新时期,信息技术和数据的价值凸显。涉及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必会与数字化、智慧化技术融合发展。随着征迁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推进数字化征迁将会整体提升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水平,从而实现征迁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介绍了浙江省数字征迁平台的主要功能、辅助征迁流程和解决方案,以及取得的成效。平台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征迁原有的疑难问题,提高了透明度和公信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合理划定流域空间是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在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与流域综合规划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流域空间划分的基本原则、分类系统与划分条件、划分方法、空间保护与管控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将流域空间分为水域空间和陆域空间,水域(陆域)空间又可分为优先保护水域(区域)、重点保护水域(区域)、治理修复水域(区域)和引导发展水域(区域)4类,通过差别化保护有效协调流域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明确了各类型流域空间保护定位与管控要求,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应用体系,并应用该研究成果对嘉陵江流域空间进行了划分。划分成果不仅可有效指导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还可为流域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严重,虽然通过石漠化治理措施遏制了整体扩张趋势,但是治理形势并不乐观,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中国西南石漠化治理存在的治理成果难以有效维持、无法彻底消除人地矛盾、治理难度不断提高等问题,在系统梳理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特殊性、石漠化成因、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从重视区域整体治理与系统修复、探索喀斯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途径、加强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探索喀斯特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机制四方面,提出了面向区域整体治理与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侵蚀劣地的治理是山区科学治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侵蚀劣地美化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建立了治理侵蚀劣地与山区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同步发展理论,综合治理后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生产率,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深入,取得的成果日益丰硕.近年来,天津市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思路,总结出传统型、生态旅游型和村落型的模式.对天津市典型的生态旅游型小流域蓟县黄土梁子小流域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