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研制的低温无磁结构材料30 Mn23 Al4 Cr 5 钢,作为低温结构材料,可用于-269℃极低温;作为无磁结构材料,也可用于-269~600℃温区。该钢强度较1Cr 18 Ni 9 Ti不锈钢高,与美国名牌低温无磁钢 Nitronic 40和 Kromark-55比较,具有下列优点:低温奥氏体组织十分稳定,自室温至-269℃形变后,仍保持稳定的奥氏体组织;低温韧性较高;高温时效变脆倾向很小;比重小;收缩率小;抗大气腐蚀性能相当于 1Cr 13,远优于 9%Ni钢。该钢可用配套的焊丝进行钨极氩弧焊,焊缝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表面应强化(喷丸)处理的方法来改善奥氏体不锈钢(1Crl8Ni9Ti)和马氏体不锈钢(Cr17Ni2)的SCC倾向性,其主要结果如下: 1. 表面应变强化处理能够显著地改善奥氏体及马氏体两种不锈钢的抗SCC性能。 2. 表层内塑变诱生的具有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及残余压应力是提高奥氏体不锈钢SCC抗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3. 表层内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及残余压应力是提高马氏体不锈钢SCC抗力的两个主要因素。 4. 应力腐蚀条件下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的SCC,实质上是塑变诱生马氏体的类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3.
2Cr19Ni9Mo是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是在1Cr18Ni9T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钢种。由于具有高的弹性模量和弹性极限,早先被用于制造钟表发条、照相机快门弹簧和  相似文献   

4.
16Cr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1Cr17Mn6Ni5N奥氏体不锈钢(16Cr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行为,通过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和晶间腐蚀试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敏化温度和冷却方式下,晶间碳化物的析出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6Cr奥氏体不锈钢在敏化温度区间内加热时,晶界碳化物随加热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加热温度为850℃左右时晶界析出碳化物最多,主要为Cr_(23)C_6和Cr_7C_3;在敏化温度区间内相同加热温度时,水冷可显著减少其晶界碳化物的析出;16Cr奥氏体不锈钢对晶间腐蚀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热力学计算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碳、铬、锰、镍元素和压力因素对22Cr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氮溶解度、凝固过程中相转变以及析出相的影响,并对设计的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元素主要增加液态钢的氮溶解度,增加0.1%(质量分数)的碳即能显著增大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锰元素既增加液态钢中的饱和氮溶解度,又增加凝固初期的最小氮溶解度。适当的锰含量能扩大并稳定奥氏体相区,避免"铁素体阱"的出现。少量的镍含量既增加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缩小高温δ铁素体存在的温度区间,也能使钢在室温下有完全的奥氏体组织。加压冶炼能有效促进氮溶解度。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Cr23C6,Cr2N。采用热力学计算工具可以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冶炼、组织控制、热处理和热加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某型飞机不锈钢(2Cr13Ni4Mn9)凸缘卡箍条带断裂件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晶间腐蚀性能、宏观及微观断口形貌、零件应力状态及工作环境的分析,以及模拟试验,评定其断裂为沿晶形态的应力腐蚀断裂;还讨论了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裂纹的扩展途径,认为具有部分形变马氏体的奥氏体不锈钢在含有Cl~-的弱腐蚀介质中,在50~150℃温度下长期服役,受拉伸应力与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电阻率为1.8Ωmm~2/M的镍钼铝锰硅精密高电阻合金。研究了镍钼二元合金中加入铝、锰、硅等元素后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合金成分范围如下:Mo:23~25%、Al:3~4%、Mn:0.5~1%、Si:0.5~1%、少量稀土元素,余量为Ni。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具有亚稳定组织的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和热轧16Mn钢板的低温(-196℃)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静态铡量方法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新型00Cr18Mn15Mo2N0.9高氮无镍不锈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处理,研究了高氮无镍不锈钢的冷变形性能以及冷变形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无镍不锈钢的奥氏体组织稳定,即使发生60%的冷变形也不产生形变马氏体;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高氮无镍不锈钢的强度、硬度提高,断后延伸率、加工硬化指数逐渐减小。在2、5和10 N载荷作用下,00Cr18Mn15Mo2N0.9高氮无镍不锈钢的磨损速率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载荷为2 N和5 N时在20%变形量处高氮无镍不锈钢具有最佳耐磨性,载荷为10 N时40%变形态高氮无镍不锈钢的耐磨性最佳。同时,随着冷变形程度和载荷的增加,00Cr18Mn15Mo2N0.9高氮无镍不锈钢的磨损机制逐渐由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脆性剥落转变为磨粒磨损和脆性剥落。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00Cr18Mn15Mo2N0.9高氮无镍不锈钢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处理,研究了高氮无镍不锈钢的冷变形性能以及冷变形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无镍不锈钢的奥氏体组织稳定,即使发生60%的冷变形也不产生形变马氏体;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高氮无镍不锈钢的强度、硬度提高,断后延伸率、加工硬化指数逐渐减小。在2、5和10 N载荷作用下,00Cr18Mn15Mo2N0.9高氮无镍不锈钢的磨损速率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载荷为2 N和5 N时在20%变形量处高氮无镍不锈钢具有最佳耐磨性,载荷为10 N时40%变形态高氮无镍不锈钢的耐磨性最佳。同时,随着冷变形程度和载荷的增加,00Cr18Mn15Mo2N0.9高氮无镍不锈钢的磨损机制逐渐由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脆性剥落转变为磨粒磨损和脆性剥落。  相似文献   

11.
含Cu抗菌不锈钢的工艺与耐蚀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普通0Cr17铁素体不锈钢和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含铜铁素体和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均具有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通过提高浇铸温度,抗菌不锈钢能保持良好的铸造性能.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比0Cr18Ni9不锈钢有很大的提高,而铁素体抗菌不锈钢比0Cr17有明显的下降.与相应的普通不锈钢相比,两种类型抗菌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钨含量对新型高铬锰氮双相不锈钢Cr29Mn12Ni2N0.6Wx(x=1,2,3)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29Mn12Ni2N0.6Wx不锈钢固溶处理后具有典型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铁素体含量在45%~60%范围内;随着钨含量的增加,合金中σ相的析出倾向增强,铁素体含量增加,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经1 050℃固溶处理30 min后,该系列双相不锈钢中不再有σ相析出,其屈服强度大于650 MPa,抗拉强度大于90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30%,作为高强度资源节约型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用动电位极化法和均匀腐蚀法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在含铀碳酸钠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铀酰离子对碳酸钠溶液中奥氏体不锈钢电极的阳极反应有抑制作用,95 ℃温度下,经过2 000 h,奥氏体不锈钢在0.06 mol/L Na4UO2(CO3)3 1.1 mol/L Na2CO3混合溶液中未发生可观测的腐蚀.给出了奥氏体不锈钢电极在含铀碳酸钠溶液中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腐蚀样品经XRD分析表明沉积物由UO3和Na4UO2(CO3)3组成,XPS分析表明其中铀的氧化态为铀(Ⅵ).初步探讨了碳酸铀酰离子的作用机制,讨论了奥氏体不锈钢耐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铁轨钢与不锈钢在模拟雨水环境中的电偶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宁  刘道新  谭宏斌 《材料保护》2007,40(12):63-66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盐雾腐蚀试验方法,研究了U71Mn铁轨钢与1Cr13、2Cr13、1Cr18Ni9三种不锈钢在模拟雨水环境中的电偶腐蚀行为,以期为解决火车在站位置检测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阴、阳极面积相等时,U71Mn钢与三种不锈钢间的电偶腐蚀敏感性均较高,其中在模拟酸雨环境中,三种电偶对的腐蚀电流较为接近;而在中性环境中,1Cr18Ni9/U71Mn电偶对的腐蚀电流最大。在模拟酸雨环境中,对于大阳极/小阴极焊接结构,不锈钢阴极腐蚀轻微,U71Mn阳极腐蚀严重,但是以自腐蚀为主,电偶腐蚀影响较小。中性雨水环境中铁轨钢上焊接1Cr13不锈钢带,酸雨环境中铁轨钢上焊接1Cr18Ni9不锈钢带,是解决火车在站位置检测的可行性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耐热腐蚀的双相不锈钢 据美国《专利公报》报道,一种双相耐热腐蚀不锈钢获得了专利权,专利号为4740254,1988年4月26日公布。 不锈钢的成分为:C≤0.10%,Si≤1.5%,Mn≤2.0%,Cr25~27%,Ni5.0~7.5%,Cu1.5~3.5%,Ti≤0.15%,Mo≤0.5%。 不锈钢奥氏体化以后,以很缓慢的速度控制冷却可获得具有双相组织(铁素体-奥氏体)的钢,使残余热应力达到极低程度,从而具有高的塑性和耐热腐蚀性。  相似文献   

16.
新研制的Cr20Mn10Ni4Si3N抗咬耐蚀不锈钢,除了具有Cr-Ni型不锈钢的特点外,还克服了Cr-Ni型不锈钢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咬死(粘着磨损)。本文探索了Cr20Mn10Ni4Si3N钢抗咬机理,与1Crl8Ni9Ti钢作比较,并探讨了此新钢种中Mn、Si含量与抗咬性能的关系。用X光电子能谱(ESCA)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结合氩离子溅射刻蚀技术进行测定,证实此钢种表层有一层相当厚的氧化锰和硅酸盐表面膜,而一般18-8型Cr-Ni不锈钢则不具有这种膜。一定含量的Mn、Si在钢表面形成氧化物膜是此钢种具有良好抗咬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浸泡法和模拟闭塞电池方法研究了固溶+时效和固溶+调整+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腐蚀性能,并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316L)耐点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内富Cu析出相促进了点蚀坑萌生,而点蚀坑发展则与组织形貌有关。固溶+调整+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因组织内析出富Cu相多而大,其萌生的点蚀坑密度较高,但由于马氏体板条较细,其点蚀坑尺寸和深度较小;固溶+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因组织内析出富Cu相少而小,萌生的点蚀坑密度较低,但粗大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导致点蚀坑尺寸和深度较大。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对比表明,通过对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合理的热处理,其耐点蚀性能可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相当。  相似文献   

18.
Fe-Mo-P非晶态合金电镀工艺及镀层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电镀Fe-Mo-P非晶态合金的电解配方和工艺条件,获得了外观呈银白色、平整光滑的非晶态镀层。镀层硬度比1Cr18Ni9Ti不锈钢大,在3%NaCl和0.5mol/L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与1Cr18Ni9Ti不锈钢相当,但不耐氧化性介质的腐蚀。  相似文献   

19.
文中扼要地介绍了八十年代初我所根据近代奥氏体不锈钢的合金化原则开发的00Cr20Ni18Mo6CuN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不仅具有现有标准不锈钢所不及的良好的耐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而且其屈服强度约为标准奥氏体不锈钢的2倍以上(σs≥410MPa)。故而是一种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材料。本文还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近代发展产物——高合金奥氏体材料作了概括的介绍,指出:OOCr20Ni18Mo6CuN的开发是奥氏体不锈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认识连铸坯壳层中热塑性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奥氏体不锈钢Cr15Mn9Cu2Ni1N连铸坯壳层不同深度区域及芯部制取小型试样,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变形温度高于1050℃时,表层试样断面收缩率较低,由表及里逐渐增加,在距壳层表面27 mm左右处达到最高;变形温度低于1050℃时,壳层各深度区域断面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