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盐水鸭复卤工艺所用卤水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在新卤中检测到较多量的醛、醇和烃类化合物,在老卤中检测到较多量的醛、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醛、酮、芳香族和一些杂环类化合物由于相对较高的浓度和较低的感觉阈值,可能是老卤的主要风味成分。而新卤中则检出更多的长链不饱和烯烃和烯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南京盐水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技术研究了南京盐水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鉴定出99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23种)、含N、O、S杂环(11种)、酯类(2种)、醇类(10种)、酸类(7种)、烃类(24种)、酮类(8种)、萜类(7种)及其它类化合物(7种),其中在鸭肉中新鉴定出4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所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是脂肪氧化降解产物,醛类物质、含硫含氮化合物以及呋喃类物质可能是构成盐水鸭风味的重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咸带鱼加工过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咸带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别检测鲜鱼、腌制、浸泡脱盐、干燥、成品5个加工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经NIST 05a.L谱库数据库检索,确定其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鲜鱼、腌制、浸泡脱盐、干燥、成品这5个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数分别为49、72、70、75种以及72种。其中,成品咸鱼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以及1-辛烯-3醇含量较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8.26%、8.64%、6.54%、4.37%、7.34%、3.55%、4.18%和4.72%。腌制和干燥是风味产生的主要加工阶段。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以及1-辛烯-3醇是咸带鱼风味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重庆白市驿板鸭挥发性物质及其风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海军  谢娜娜  余艳 《食品科学》2016,37(8):136-141
以秋季和冬季生产的重庆白市驿板鸭腿肉和胸肉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鉴定了重庆白市驿板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鉴定出重庆白市驿板鸭中各类挥发性化合物共103 种,风味化合物主要以碳氢化合物、醇类、酯类和醛类为主。在相同的生产季节下,不同肉品部位的板鸭样品中醇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而醛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对于相同的肉品部位,不同季节生产的板鸭样品中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而酯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板鸭的特征性挥发风味主要来自于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物质,如柠檬烯、月桂烯、萜品烯、萜品油烯、3-蒈烯、2-蒎烯,乙醇和芳樟醇,异戊醛、异丁醛和正己醛,乙酸芳樟酯和茴香脑等。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南京盐水鸭挥发性风味物质,以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品执行标准的6种市售盐水鸭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电子鼻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三种技术,对不同品牌盐水鸭的气味和滋味从微观及宏观角度进行分析。SPME-GC-MS结果表明:从6种盐水鸭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醛类16种、烃类19种、酯类4种、酮类5种、醇类6种、酸类4种与其它11种。6种样品共有化合物为10种(醛类7种、烃类2种与醇类1种)。采用"OAV值"法确定盐水鸭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为醛类。由于各样品间挥发性化合物成分不完全相同,导致各品牌盐水鸭整体香气存在差异,该试验结果与电子鼻分析结果一致。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盐水鸭样品氨基酸总含量在700~1400 ng/20μL之间,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市售盐水鸭在滋味上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堵锡华  陈艳  董黎明 《食品科学》2010,31(24):300-304
为能得到预测风味化合物保留指数的模型,采用定量结构- 保留相关性(OSRR)方法研究盐水鸭风味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其卡瓦茨保留指数(KI)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的拓扑指数(分子形状指数和电性拓扑态指数)与风味化合物的保留指数回归分析,对53 个含氧类化合物、24 个烃类化合物、21 个萜烷及含其他杂原子类化合物建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992 和0.941,均属于显著性相关,利用前2 个方程计算得到的含氧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的估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对3 个预测模型进行留一法稳定性检验,得到的相关系数检验值基本在控制范围内,总体稳定性良好,表明本法对盐水鸭风味化合物的性质研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北方传统咸鲅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SPME-GC-MS(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电子鼻技术研究两种市售利用传统方法制作的咸鲅鱼挥发性风味物质。对传统加工的5个阶段即鲜鱼、腌制后、干燥1 d、干燥3 d、干燥5 d的样品进行研究,分析加工过程中咸鲅鱼风味变化。电子鼻结果显示:5个加工阶段传感器对样品的响应值各不相同,2号(对氮氧化合物灵敏)传感器响应值最高,说明腌制和干燥过程咸鲅鱼风味发生变化,使得电子鼻能对不同加工阶段的样品进行区分。SPME-GC-MS结果显示:样品L1,L2,L3,L4,L5和J1,J2,J3,J4,J5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数分别为22,17,26,23,33种和32,29,25,36,33种。腌制和干燥阶段是咸鲅鱼风味生成的主要加工阶段,醛类和醇类构成了咸鲅鱼的主体风味,其中壬醛、己醛、庚醛、(Z)-4-庚烯醛、正辛醛、1-戊烯-3-醇、1-戊醇、(Z)-2-戊烯-1-醇、己醇、1-辛烯-3-醇、2-乙基呋喃是咸鲅鱼风味的主要成分。腌制和干燥过程是咸鲅鱼风味形成的主要过程,控制腌制和干燥条件可为咸鲅鱼工艺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传统肉制品板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源 《肉类研究》2011,25(1):27-29
板鸭是中国传统腌腊肉制品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现状以及现代化改良技术等内容对有关板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发展板鸭产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盐水鸭香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2种方法提取了中国传统肉制品盐水鸭的香气成分,并用气质联用进行分析。通过比较质谱以及卡瓦茨保留指数共鉴定出10 1种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类、烃类、酮类、含N、O、S杂环及其他类化合物。脂肪氧化降解产物可能是构成盐水鸭肉特征风味的重要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方法对低沸点化合物萃取效果较好,而同时蒸馏萃取对高沸点化合物萃取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产工艺对盐水鸭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伟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2010,31(8):110-115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分析3 种不同工艺生产的盐水鸭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而研究不同工艺对盐水鸭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共鉴定出93 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烃类(24 种)、酮类(13 种)、醇类(15 种)、醛类(24 种)、酸类(5 种)、酯类(1 种)、呋喃类(3 种)、含硫化合物(3 种)、含氮化合物(3 种)、杂环化合物(2 种)。烘烤能增加鸭肉中的烃类、醇类、酸类、醛类、酯类、呋喃类以及含硫化合物的含量,对产品的风味有重要贡献。复卤后冷藏能增加鸭肉中的烃类物质、醛类物质、酸类物质、含硫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含量,且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11.
板鸭是我国传统肉类腌制品,其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板鸭的传统工艺以手工操作为主,要促使板鸭的规模化生产必须应用一些新的加工技术。本文综述了板鸭生产中应用现代加工技术的概况,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应用中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旨在为板鸭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咸鸭蛋快速腌制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在不同压力、温度及酒精浓度的腌制条件下,鸭蛋腌制过程中的含盐量、蛋黄指数、含油量和蛋清pH值及黏度的变化,得出咸蛋生产周期与压力、温度及酒精浓度的关系。并根据正交试验优化生产工艺,得出了一种缩短咸鸭蛋加工周期的方法:在压力0.13MPa,温度35℃,酒浓度5%条件下腌制约5d左右即成熟。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spoilage microbiota in water-boiled salted duck during storage at 4 °C was determined using culture-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patterns of PCR amplicons targeting the V3 region of the 16S rDNA and sequencing of the bands allowed profiling of the microbiota present in the duck. Community DNA extracts were prepared directly from water-boiled salted duck and from culturable bacterial fractions harvested from both MRS and PCA media. The spoilage bacteria mainly consisted of 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Macrococcus caseolyticus, Weissella, Halomonas sp. or Cobetia sp., and Exiguobacterium sp. based on sequencing and homology search of the DGGE bands. It appeared that both the bacterial counts and diversity increased during storage time. By plating method, bacterial counts in MRS agar increased from 104 to 108 CFU/g from day 1 to 10, while total bacterial counts in PCA agar reached 109 CFU/g after 10 d. Total of 14 strains isolated from PCA and MRS agar were identified as M. caseolyticus (2), S. saprophyticus (7), S. sciuri (1), W. paramesenteroides (2), and W. confusa (2) by 16S rDNA sequenc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poilage-related microbiota is helpfu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acteria ecology in water-boiled salted duck and may lead to the discovery of appropriate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4.
为调控等离子体处理对肉类造成的脂质氧化现象,研究复合精油协同低温等离子体(cold plasma,CP)处理对盐水鸭保鲜及脂质氧化的影响。采用牛至精油、肉桂精油和迷迭香配制复合精油,研究CP处理对复合精油抑菌性、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此外,将复合精油协同CP处理盐水鸭,对18 d贮藏期内盐水鸭的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菌落数、色泽及脂质氧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P处理未对复合精油的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造成显著影响,但当复合精油质量分数为0.100%~0.125%且协同CP处理大肠杆菌菌液时,大肠杆菌菌落数可降低8(lg(CFU/mL));同时,复合精油协同CP处理可使盐水鸭保质期显著延长,且对盐水鸭的色泽无显著影响,并能使样品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从CP处理组的6.87 mg/kg降至4.58 mg/kg。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家庭冷藏条件下鳗鱼鲞油脂氧化和风味衰减情况,将成熟鳗鱼鲞在1~7 ℃(模拟家庭冰箱)冷藏4 个月,测定其在冷藏期内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脂肪酸、风味成分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变化并结合相关性分析研究冷藏期内鳗鱼鲞油脂和风味物质变化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延长,鳗鱼鲞油脂氧化程度逐渐加重,POV、TBA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分别在冷藏2 个月和3 个月出现峰值;鳗鱼鲞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鳗鱼鲞在4 个月的冷藏过程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小,烃类和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先减小后增加,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脂肪酸和主要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与油酸(C18:1n-9)、亚油酸(C18:2n-6)、亚麻酸(C18:3n-3)、花生四烯酸(C20:4n-6)以及二十碳五烯酸(C20:5n-3)相对含量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青梅烟薰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仪、以邻二氯苯为内标,分别对新鲜青梅和不同烟薰阶段的乌梅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梅、烟薰12、24、36和48 h的乌梅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为26、34、49、50和56种。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百分数变化分别为:酚类从0.75%增加到30.15%,碳氢化合物从13.29%增加到30.62%,酯类从23.35%减少到2.85%,醇类从6.74%减少到0.18%,酸类从37.27%减少到12.52%,羰基类从17.49%减少到10.86%。青梅中的主体风味物质为酯类、醇类和羰基类化合物。乌梅中主体风味物质为酚类、羰基类。  相似文献   

17.
以金鲳鱼为原料,采用腌制2 d、风干3 d的加工方式对金鲳鱼鱼背、鱼腹进行处理,探究金鲳鱼鱼背和鱼腹的脂质氧化规律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分析风干金鲳鱼制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鱼背的脂质氧化程度整体上稍高于鱼腹。鱼背和鱼腹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表现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显著增加17.28%、19.32%(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显著减少17.46%、11.5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显著减少12.24%、11.52%(P<0.05)。风干后的鱼背和鱼腹中共分别检测到35和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相比于原料鱼分别增加了15和14种风味物质成分;风干阶段较原料和腌制阶段相比,产生了具有蘑菇香气、甜香味的2-乙基-1-己醇,对金鲳鱼成品风味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咸鲅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别检测鲜鱼、腌制、干制4、10、24、36、48 h 7个不同阶段的风味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腌制和干燥阶段风味变化明显。7个阶段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数分别为27、37、53、42、47、45种以及51种。其中,成品咸鱼中三甲胺、乙二醇单丁醚、己醛、1-戊烯-3-醇、壬醛、正辛醛、庚醛、异戊醛含量较高,相对含量分别为11.05%、7.21%、6.65%、6.35%、5.69%、4.56%、3.52%和3.37%。腌制和干燥是风味产生的主要加工阶段。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是主要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其中己醛、壬醛、正辛醛、庚醛、(Z)-4-庚烯醛、苯甲醛、1-戊烯-3-醇、1-辛烯-3-醇是咸鲅鱼风味的主要成分。因此可通过控制腌制和干燥条件改善咸鲅鱼风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沙河板鸭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了活鸭验收与检疫、热烫去毛、宰后检验、腌制、脱水干制5个关键控制工艺点,并制定了HACCP工作表,确定了关键限值、监控措施和纠偏措施。该体系的建立将使板鸭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水平,对提高板鸭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小肽及游离氨基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帅  陆应林  徐幸莲 《食品科学》2006,27(3):100-103
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对其特殊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加工阶段南京板鸭的腿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加工过程中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传统工艺条件下,蛋白质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并随着加工工艺的进行蛋白分解量增多,小肽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呈正相关(R2=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