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密切值法在无锡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值法是多目标决策的一种优选方法,本文详细阐述了密切值法在水质评价中原理、方法与步骤,并以无锡市浅层地下水为例,通过计算出d<' ><,I>、d<'-<,I>和密切值E<,I>,确定样品的水质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无锡市浅层地下水水较差,遭受到了外来物质的污染.评价结果客观反映了无锡市浅层地下水的现状,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了郑州北郊水源地多年来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资料,认为该水源地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同时,对20多年来在人类活动条件下黄河岸边浅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组分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水与岸边浅层地下水联系密切,黄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浅层地下水的水质;人为开采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的流场特征,同时也改变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岸边浅层地下水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丰区浅层地下水类型区划分及相应给水度μ、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等参数的分析,进而计算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通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与区域内大气降水量对比,分析浅层地下水时空分布特性。通过对大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及水质的状况评价,提出浅层地下水下一步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延吉市集中供热用水现况,对锅炉用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为今后延吉市集中供热用水的选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和近期实测监测资料,系统地对辽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类别及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型为主,浅层地下水有污染加重和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对盐池内流区某气田浅层地下水27个取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偏碱性,硬度极大,属于微咸水,地下水中F-含量普遍偏高;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组分为Na~+、SO_4~(2-)、HCO_3~-和Cl~-,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和SO_4-Na型为主;研究区水质总体较差,浅层地下水水质78%属于Ⅳ类和Ⅴ类,主要与地下水径流条件及原生地球化学环境有关;研究区属于水质性缺水区,应采取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有限的优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河南省方城县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地下水水质等级,空间上比较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为地下水水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次计算分析得出水质级别为较差的有6个水样,占全部水样的12%;水质级别为极差的有44个,占全部水样的88%,由此可见方城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质量较差,应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分区计算了徐州市不同年型的地下水各项补给量和排泄量,从而得出了地下水资源量;根据补给与排泄情况进行了平衡分析;本区降落漏斗有深层和浅层两种,其动态变化特征不同;分别对深层和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1年新乡地区93组地下水水质样品分析成果,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新乡地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多为水质较差的Ⅳ级水,中深层地下水多为水质良好的Ⅱ级水。评价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普遍的污染,水质较差,亟待改善。提出在水质恢复区严禁混合开采。避免串通污染,要加大地下水污染监测工作,禁止污水灌溉,对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等企业应要求零排放。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19个洛阳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点,选择23项地下水质评价因子、20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因子,对洛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目的在于客观反映洛阳市浅层地下水及饮用水源现状,为该地区今后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