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分析与设计,教育工作者往往就会习惯性地联系到课堂教学中的整合设计上来,似乎整合的所有问题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现状却对这一认识提出了很多质疑学校的投入往往得不到相应的收获很多应用先进教育理论制定的整合设计,常常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教育事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在教学中各种类的学习资源很多,但是却只有占整体很小一部分的网络课件教学资源.为了解决这样的一种局面,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虚拟化整合,制造出了网络教学资源库这样的设计成果,也总结出了很多的基于本体的教学资源库,然后进行设计造出新的更好课件的办法.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发现,将教学资源虚拟化整合,更加丰富了网络教育的内容,通过基于本体的各种教学资源库的利用,可以很容易地就设计创新出新的教学课件,这对教育资源的共享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谈论最多的是多媒体和网络的作用.教师备课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普适的信息技术",例如PPT的版面和内容的设计,网络环境条件下数学课的组织,利用一些动画软件平台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等.  相似文献   

4.
整合点专栏 编看编说:"整合点"专栏已开设一年多了.从最初突出"整合点"与"解决方式"的教学设计到后来的"同题异构教学设计比较研究",整合点课题的研究正一步步走向深入.目前,课题组的研究重点从"内容性整合"转向了"过程性整合",即学科教学平台的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三维装箱问题提出至今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各种启发式算法配合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设计层出不穷。而针对于三维装箱问题的各种约束,虽然各自有相应的处理方法,但却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整合各种约束条件,这是因为启发式算法往往容易满足部分约束却很难满足所有约束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种遗传算法的约束条件,设计可以相互组合的解决各种约束条件的算法,通过对这些算法规则组合,可以解决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三维装箱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维装箱问题提出至今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各种启发式算法配合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设计层出不穷。而针对于三维装箱问题的各种约束,虽然各自有相应的处理方法,但却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整合各种约束条件,这是因为启发式算法往往容易满足部分约束却很难满足所有约束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种遗传算法的约束条件,设计可以相互组合的解决各种约束条件的算法,通过对这些算法规则组合,可以解决各种约束条件下的三维装箱问题。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当使用下拉式菜单(puli-down menu)的程序运行时,能给人以清晰的程序处理流程和生动的人机界面,因此,倍受用户青睐。软件开发者常有这种体会:用户往往以人机界面来衡量一个应用程序的质量,而对于开发者来说,人机界面的设计往往占有了他很多的时间与精力。那么,掌握一种通用的设计技  相似文献   

8.
编程与人生     
(一)算法:设计与择优 我们这些人(信息技术教师),好像是学校里最不安分的人群吧,很多事虽然不能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下定决心要做却又半途而废的一定是常有发生.不少人都曾经有过今天学VB,明天学PS,后天又转向Flash的经历.即使一直在做的工作,往往也缺乏整体打算.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整合模式、整合理论的论著很多,但大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所使用的整合模式在资源组织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实践中缺少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上一篇介绍了VERICUT数字化工艺设计在工艺设计和定义方面的应用经验。本篇接着介绍VERICUT在工艺整合与验证方面的内容。长期以来工艺设计的传统方法缺乏工艺整合与验证这一非常重要的步骤。按照传统的方法,工艺设计完成,就要拿到机床上去执行工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设计的工艺没有得到验证,所以必须进行试切,这导致人力和机床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个零件的加工时间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但是试切往往需要更多时间,10小时,甚至10天。对于单件大批量生产,这不是问题。但对于多品种定制生产,这就是一个大问题。连续不断的试切占用大量时间,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运转,公司盈利下滑。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理念总评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常陷入技术整合失效、教学效果不佳的怪圈。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出现缘于表演性质的盲目整合高端技术现象,就是出现只用PowerPoint作为演示工具的低层次整合现象。更有甚者,一旦真要把信息技术深入到实质性的学科课程教学时,教和学的效果往往难以保证,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已经很多很多,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关键字,在BaiDu上可搜索到20000个网页,在Google上可搜索到44900个简体中文网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地增加.如此大的数字,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这大量的文章中,不乏精品之作,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精辟论述,应当说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信息技术设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培训和学校多方面的持续支持等,因此,如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索和总结适合我国具体教学实践的整合模式,已成为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办公自动化》2010,(9):55-55,56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中应用范围的日趋广泛,很多大中型企业和机构用户在搭建信息系统时往往需要整合多种不同应用平台。传统服务器方案通常是一种应用、一个操作系统独占一台服务器,服务器利用率低。在同时支持多种应用时运行与维护成本高,需要大量的机房空间、网线、电力、空调等成本,部署新业务耗时长,在软件开发测试环境中需要提供更多设备,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办公自动化》2010,(17):55-56
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中应用范围的日趋广泛,很多大中型企业和机构用户在搭建信息系统时往往需要整合多种不同应用平台。传统服务器方案通常是一种应用、一个操作系统独占一台服务器,服务器利用率低。在同时支持多种应用时运行与维护成本高,需要大量的机房空间、网线、电力、空调等成本,部署新业务耗时长,在软件开发测试环境中需要提供更多设备,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的介入,使得一些教师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上存在误区,课堂上很多盲目、低效的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和约束.本文从三个方面着力探讨整合课堂中的教师主导策略,以期帮助教师走出整合的困惑和误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6.
《个人电脑》2010,(10):136-137
当第一款整合了机箱与显示器的惠普一体式电脑在2008年走进人们视线的时候业界在惊艳其简约大方的外观之余也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由于机箱与显示器的一体化设计让很多人产生了诸如——"出现故障该怎样维修?"、"硬件扩展是否方便?""机器性能是否能满足日常应用需要?"、"机器的散热表现如何,是否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疑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在操作上体现为具体的教学设计.就当前被我国教师理解并广泛采用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者普遍认为,对于一个初涉讲坛的新教师来说,它线性的、程序化的特点容易被接受和使用,有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如果深入教学实践,现有教学设计理论的线性思维、重视部分忽视系统各要素之间互动关系等弱点就很容易被感觉到,在机械套用时还会出现僵化.当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整合的实践已经有几年了,整合实践中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也备受多方关注.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1999,(49)
在多媒体课件创作过程中,屏幕背景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人并不重视屏幕背景的制作与处理,总以为挑几张图片或者选择若干底纹图案即可.实际上,屏幕背景的设计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烘托主题的微妙作用.1、屏幕背景的构思围绕主题.例如“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这一主题就可选择一些古典韵味的图片作为背景材料,配以几段古典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为课堂教学创造一种古色古香的氛围,好比教师带着学生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博物馆里尽情浏览,仔细揣摩每一作品,令师生上课时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合的效果,因此,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是取得整合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两个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但从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活动描述以及评价与反思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对希望将信息技术与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整合的广大教师来说,会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衡 《电脑》1996,(11):29-31
由于现在各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小型的私人或集体企业,而且有些企业由于要求高效率,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而在考勤上很多小型企业为方便、快速和减少浪费,往往采用了磁卡或条形码卡取代以往的纸卡,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但由于很多打卡系统在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使用的广泛性和易用性,却在实用与针对性上与一些小型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差距.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编写了一个通用的考勤打卡管理系统.它可以适合在市面上发售的大多数磁卡考勤打卡系统,它只针对打卡系统内提取的数据进行独立分析、独立显示和打印输出数据,可以适合各小型企业的考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