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六氯化钨和乙醇为主要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O3 非晶态电致变色薄膜, 研究了WO3 薄膜的结构、化学组成、电致变色性能, 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非晶态WO3 薄膜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特性  相似文献   

2.
溶胶—凝胶法制备WO3—TiO2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掺杂TiO2的WO3电致变色薄膜,并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装置,分光光度计、X-Ra6衍射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指出了掺杂一定量的TiO2可有效地稳定氧化钨溶胶,提高薄膜的循环使用寿命,同时也使薄膜的变色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异丙醇钨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电致变色WO3膜。着重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膜的结构及电致变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WO3薄膜的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质的热处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溶胶-凝胶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薄膜,并在150-500℃的空气环境中将薄膜进行了处理处理,用SEM、XRD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热处理温度对薄膜的结构和电致色性能的影响,讨论了薄膜的致色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苯胺单体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璃衬底FTO导电薄膜上合成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采用恒电流法,研究苯胺单体浓度、酸的种类、电沉积时间、电流密度等对薄膜制备及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合成聚苯胺薄膜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聚苯胺电致变化薄膜的最佳制备条件是0.15mol/L苯胺单体的1mol/L硫酸溶液,以10.A/cm^2的电流密度电沉积40min.该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的着色效率较无机电致变色薄膜高,但仅能循环105次.  相似文献   

6.
用sol-gel方法,以钨粉和H2O2为主要原料,通过聚乙二醇和碳酸丙烯酯掺杂,制备出WO3电致变色薄膜.用此种薄膜组装成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器件,对玻璃器件进行着色-褪色过程的光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制备的WO3电致变色薄膜性能要优于未掺杂的薄膜,碳酸丙烯酯掺杂制备的薄膜变色性能较好;此外,还从WO3电致变色薄膜的变色机理和离子传输过程对玻璃的光透过率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钨粉过氧化法制备了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对电致变色原理的分析,研究讨论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氧化钨薄膜微观形貌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微观结构、离子储存、离子扩散速率和光谱调制能力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热处理温度可以形成较低缺陷的非晶薄膜,此时薄膜具有优越的离子储存和扩散能力,从而具有较大的可见光调节范围;热处理温度为300,℃时,薄膜表现出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钨粉过氧化法制备了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对电致变色原理的分析,研究讨论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氧化钨薄膜微观形貌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微观结构、离子储存、离子扩散速率和光谱调制能力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热处理温度可以形成较低缺陷的非晶薄膜,此时薄膜具有优越的离子储存和扩散能力,从而具有较大的可见光调节范围;热处理温度为300,℃时,薄膜表现出较好的电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9.
三氧化钨薄膜材料制备的现状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三氧化钨薄膜材料的研究意义,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三氧化钨薄膜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其中详细介绍了蒸发法、溅射法、溶胶凝胶法及其掺杂稀有金属研究等.目前大多数方法都能制备出均匀致密的三氧化钨薄膜,而且都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光致变色、气致变色特性,同时在掺杂不同的稀有金属后可以用作不同气体的敏感材料.最后分析了三氧化钨薄膜材料制备和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聚苯胺(PAn)薄膜的重要性能之一是电致变色,在信息显示器、电致变色玻璃(智能窗,Smart Window)、电色信息存储器、无眩反光镜、军事伪装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具有原料易得、化学稳定性高等一系列优势,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分析了聚苯胺的结构、掺杂和性能特点,讨论了聚苯胺薄膜的电致变色机理,综述了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领域,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市场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基于琼脂凝胶电解质的电致变色器件,以琼脂作为基体,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为电解质盐,碳酸丙烯酯(PC)为增塑剂,去离子水为溶剂,加热搅拌先制得电解质溶液。采用电沉积法制备普鲁士蓝(PB)薄膜并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配制好的电解质溶液注入电致变色器件中,电解质溶液在冷却后直接在器件中变为凝胶,得到基于琼脂凝胶电解质的电致变色器件。研究了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器件在波长580 nm处透过率调制幅度达39.9%,器件的着色响应时间为16.2 s,褪色响应时间为15.2 s,表现出较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O3膜,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WO3薄膜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热处理温度下WTO3膜的电致变色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O3膜,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WO3薄膜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热处理温度下WO3膜的电致变色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以吡咯和对甲苯磺酸(p-toluenesulfonic acid, p-TSA)为原料配制反应溶液,以掺氟SnO2透明导电玻璃为基底,简单而有效地一步合成聚吡咯(polypyrrole, PPy)薄膜。研究了电化学合成中交流电频率范围的变化对所制备的聚吡咯薄膜的结构和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电位0.7 V,施加±100 mV正弦波的基础上,交流电频率范围的变化改变了PPy薄膜颗粒的分布形态,频率范围变化越宽,薄膜颗粒越小,尺度接近于纳米级。当交流电频率范围在10-1~103Hz时,制备的PPy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最佳,其800 nm光波处的光调制幅度达到65.4%,该薄膜还具有较快的电致变色响应,着色和褪色开关时间分别为5 s和6.5 s,且其着色效率达到137.4 cm2·C-1, 100次电致变色循环后的光调制幅度保留率可达65.7%。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步电沉积法在导电玻璃表面成功制备了二氧化锰/普鲁士蓝纳米复合薄膜。首先,以四水乙酸锰和无水硫酸钠为原料配制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沉积法直接在导电玻璃表面沉积纳米二氧化锰薄膜。其次,以铁氰化钾、氯化钾和无水氯化铁为原料配制电解质溶液,沉积普鲁士蓝薄膜,表征了复合薄膜的结构,分析了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特性。结果表明,电沉积得到的二氧化锰为片状结构,且片的厚度小于10 nm,沉积在二氧化锰纳米片上的普鲁士蓝呈球状结构,直径约200 nm,形成了致密的、有裂纹的膜层。所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在400~800 nm的可见光范围平均光调制幅度达到52%,着色时间和褪色时间分别为4.3 s和3.6 s,着色效率达到68.4 cm2/C。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聚噻吩类衍生物电致变色器件的响应速度和循环稳定性,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聚3-(2-羟乙基)噻吩(P3TE)薄膜,同时将银纳米线(AgNWs)分散液滴涂到ITO玻璃上制得AgNWs导电薄膜,分别以ITO玻璃上的P3TE和AgNWs薄膜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与凝胶电解质一起组装成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薄膜的组...  相似文献   

17.
用sol-gel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WO3电致变色薄膜,用光学显微镜对所有薄膜进行拍照,对比薄膜的成膜情况.经观察发现,薄膜前驱液浓度、拉膜速度和杂质对成膜性均有显著影响.从拉膜的过程方面讨论了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掺杂PEO的WO3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制备出了掺杂PEO的WO3电致变色薄膜,并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装置、分光光度计、X-Ray衍射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指出掺杂一定量的PEO可使氧化钨薄膜离子、电子传导率加快,薄膜响应速度加快,同时也使薄膜的变色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出了掺杂 Ti O2 的 WO3电致变色薄膜 ,并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装置、分光光度计、X- Ray衍射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 ,指出掺杂一定量的 Ti O2 可有效地稳定氧化钨溶胶 ,提高薄膜的循环使用寿命 ,同时也使薄膜的变色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20.
掺杂PEO的WO3电致变色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沈胶-凝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制备出了掺杂PEO的WO3电致变色薄膜,并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装置、分光光度计、X-Ray衍射进行了相关的性能测试,指出掺杂一定量的PEO可使氧化钨薄膜离子、电子传导率加快,薄膜响应速度加快,同时也使薄膜的变色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