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弯曲河流是自然界存在河流的基本形态,研究河流曲度对河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能够深入认识弯曲河流的生态功能。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梳理了河流曲度—生物栖息地、水流条件—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裁弯取直工程和河流修复工程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影响等研究的进展。目前,研究仍停留在定性和半定量层面上,尚未有学者全面系统地开展河流曲度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关系的定量研究。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理论和系统研究,探索河流曲度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机理,寻求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长的适宜河流曲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河流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及对策喻卫奇(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成都,610072)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亦即基因(Gene)多样性,它是近代群落生态最流行的研究范畴”’。早在1878年华莱士就认为:生活在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3.
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83,自引:6,他引:83  
董哲仁 《水利学报》2003,34(11):0001-0006
本文阐述了生物群落与生物环境的统一性,归纳了河流形态多样性的5种特征,指出了河流形态多样性是流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水利工程可能引起河流形态的均一化及非连续化,从而降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水平,造成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一种胁迫。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保护和恢复河流多样性,以满足生态系统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面临的新挑战,强调了需要评估环境流量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河流恢复与河流保护。提出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在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两者之间,以及河流恢复与保护方面要不断加大研究力度,通过对比全球水电开发对气候造成的环境影响,建立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模型,量化生态效益和生态服务,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河流综合利用的问题,实现淡水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样性的河流修复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河流修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河流地貌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河流分类原理、河流连续体概念以及河流复式断面过流能力理论,这些理论基础的研究对指导我国河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深水型河流生物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通过确定指定水生生物评估方法,推进现有的河流评价项目,为常规的流域水质的生物监测及评价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长江南京段管理人员由于岸线长、环境恶劣、人员配备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了解辖区内沿线堤防突发状况的现状,笔者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长江南京段堤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提出了长江南京段堤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内容,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长江南京段堤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作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9.
河流地貌特征多样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与生物多样性共存,构成了一种相互耦合的生态系统.河流丰富的地貌形态为流域生物多样性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现代水利工程应该克服对河流形态的多样化重视不足和忽略生态环境的缺陷,在治河过程中,尊重河流流域的自然状况,尊重各类生物的生存权利;认识并遵循河流地貌演变的客观规律,逐步完善河流生态工程建设措施;保护河流地貌形态特征多样性,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栖息提供条件,达到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河流生态修复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对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区的干扰,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的自我繁衍和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即通过人为的作用和技术,在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以接受的原则,从而达到大面积、快速防治水土流失的系统工程,使受到破坏或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体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生态服务功能。该课题主要成果是通过对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恢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河流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水生物多样性呈上升趋势,水生态系统日趋丰富与完善,已经进行的这些生态修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生态的恢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河段在防洪、岸线利用、河势稳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两岸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两套整治方案,运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对整治方案进行了比选、优化,并提出了可行的推荐方案,使其有利于该河段及下游河段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南京市滨江和江北新区的开发建设,长江南京河段岸线开发利用需求加大,河段内相继兴建了众多桥梁、港口码头,这些大型涉水工程在促进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南京河道的河势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结合工程运行监测,分析了桥梁和码头等大型涉水工程对长江行洪、分洪比、河势稳定、堤防安全等造成的影响,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稳定长江中下游扬中河段的河势,归纳分析了新水沙条件下段内江心洲的历史治理情况,发现洲头崩坍后退、沿程阻力的减小等问题仍然存在。在现有河势控制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太平洲“裹头”及两缘护岸、落成洲右缘护岸和禄安洲“裹头”及两缘护岸的合理治理方案,模拟了治理方案实施前后的流量流速,分析了各治理方案下的治理效果。首先,太平洲近岸流速减小幅度在 0.01~0.05 m/s 之间,汊道分流基本无变化;其次,落成洲近岸流速均减小 0.02~0.04 m/s,对于该部位岸线的坍塌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最后,禄安洲近岸流速总体减小 0.01~0.04 m/s,有利于洲头以及左右侧汊道分流的稳定。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治理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区域内近岸流量及流速,有利于洲滩及汊道分流的稳定,对遏制岸线崩退和坍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期为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镇江市和畅洲左汊口门控制工程是长江镇扬河段二期整治工程中一项重要工程,工程主要内容是利用聚丙烯编织袋充填江沙,水上抛投,形成水下潜坝束流。针对工程中的主要难点———塑枕落距控制研究,文中总结了简单易行的塑枕抛投落距公式,可供有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位于南京城市上游的长江新济州汊道段的整治工程正在实施。由于新济州汊道段河道历来多变,近10多年来对于该汊道段的整治方案一直存在争议,其焦点主要在于其整治方案中中汊封堵工程对河道稳定的影响。河道河相关系是表征河道稳定特性的重要参数,借助于该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成果,从整治方案实施前后的河相关系变化出发,进行河段整治稳定分析,从而对中汊封堵方案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封堵中汊整治方案,新生洲左汊河道泥沙更容易产生落淤,对新生洲右汊河道稳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八卦洲汊道左汊缓慢衰退、分流比减小,河床淤积抬高,影响了沿岸大型企业集群的运行安全。介绍了八卦洲汊道已实施的整治工程和效果,结合汊道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保持河势长期稳定和充分利用岸线资源等汊道整治需求,提出系统整治的指导思想和初步方案,并针对具体的整治要点和难点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提供适合岸线开发利用的水域条件,促进沿岸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南京河段护岸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护岸结构型式的护岸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南京河段护岸整治现状,选用抛石、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混凝土铰链排等护岸型式进行模拟比较试验.试验成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护岸结构型式透水、稳定,减速促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阻隔性河段特征及成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长河段长时段的演变资料分析表明河势调整往往会向下游传递,但是部分河段却能阻隔这种河势调整的传递效应,称之为阻隔性河段。统计表明,阻隔性河段应同时具有单一微弯的平面形态、凹岸抗冲性较强且中上段无挑流节点、河宽随水位变化率不超过45等三个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河段具有阻隔性的根本原因是其能够归顺不同流量级的主流平面位置,使得无论上游河势如何调整,其出流的主流平面位置基本稳定,为下游河段提供相对稳定的入流条件。河道整治过程中,宜抓住有利时机塑造阻隔性河段效果,无阻隔性影响的长河段宜自上而下系统规划整治,对大幅度崩岸、滩体大幅萎缩等可能破坏阻隔性的变化应及时整治,防止阻隔性丧失。  相似文献   

19.
武汉河段为长江中下游16个第一类重点整治河段之一。根据近年来实测的长江武汉河段地形图,从来水来沙条件、深泓平面、洲滩变化、深槽变化、横断面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武汉河段的变化,总结了该河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该河段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变幅小;天兴洲下段有所冲刷,主要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和河道边界条件有关。(2)由于沿岸有多处节点控制,两岸的崩岸险工段均已实施护岸工程,岸线基本稳定;白沙洲汊道分流分沙比相对稳定,没有单向变化的趋势,但洲滩仍将随不同水文年的来水来沙条件变化而发生相应冲淤变化。  相似文献   

20.
邱雪莹  杨小柳  徐健 《人民长江》2012,43(11):99-102
流域管理面临种种挑战,而流域综合管理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为了辨识长江流域综合管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水利部、省主管部门、长江水利委员会3个行政层面为研究对象,着眼改革的内容、策略、方向和方案,采用社会学的调查法,收集3个层面的原始信息,以认知率、满意率、认可率等指标衡量和分析层面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涉及改革的问题上,行政层面间存在明显的观点分异。该研究方法可丰富改革的决策依据,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