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太湖流域位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该地区也是台风影响的主要地区之一,热带气旋登陆伴随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探究影响太湖流域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化趋势对做好流域防灾减灾工作意义重大。基于1949—2020年热带气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频数呈现明显的年际波动,最多为每年7个,最少为每年1个,平均为每年3个。太湖流域4—11月均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但主要集中在7—9月份,占总频次的82%。从登陆位置看,影响太湖流域的热带气旋在台湾、浙江登陆的比例高。从移动路径看,影响太湖流域的台风以正面穿越和登陆影响的路径为主。厄尔尼诺现象对影响太湖流域台风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在厄尔尼诺年,台风频次较平均减少,其整体影响时间偏短,而拉尼娜年规律一般相反。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台风影响暴雨落区与副热带高压、低空急流和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烟台市气象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1961—2015年区域降水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烟台市降水年内和年际分配非常不均匀。月尺度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季节尺度降水峰值出现在夏季;年际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同时经历了显著的"丰--枯--丰--丰"的周期变化过程,降水突变发生在1967年和2008年。结合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烟台市降水变化特征在绝大程度上由夏季决定。  相似文献   

3.
应用滑动平均的方法,对近58年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强度和年极值强度进行趋势分析,并应用Spearman非参数趋势检验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分形理论的R/S方法对未来的热带气旋频数、强度和年极值强度进行了趋势预测。分析表明:未来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强度、年极值强度都是呈增加增强趋势的。最后,给出了面对热带气旋强度增强的海洋工程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4.
华南沿海热带气旋特性及其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 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上风暴潮多发区之一。华南地区大陆海岸线长约5610km,约占全国海岸线的32%,是我国热带气旋活动频繁之地,受台风侵袭最为严重。凡进入以下范围内的热带气旋称为华南热带气旋:①广东沿海北纬20°以北、东经118°以西;②广西沿海北纬20°以北的北部湾;③海南沿海北纬17°以北、东经113°以西。 根据1950~1990年共41年的资料统计,影响华南沿海各省区的热带气旋达475次,如不包括重复登陆的为370次(见表1),每年平均受影响的热带气旋有11.6次。其中影响广东沿海的热带气旋有207次,平均每年5次;影响广西沿海的88次,平均每年2.1次;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有180次,平均每年4.4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区域存在副高变化显著区,且该区500hPa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和中低纬间整层水汽输送结构特征以及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密切相关.对东亚夏季风在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整层水汽输送收支距平状况的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涝年夏季中低纬间呈反气旋式而旱年呈气旋式时水汽输送"相关链"结构,副高变化显著区500hPa高度距平序列与整层水汽输送的合成相关矢亦描述了上述长江中下游洪涝异常中低纬区间水汽输送反气旋式"相关链"图像.研究还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东亚夏季风减弱背景下,中低纬间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特征增强趋势显著,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吻合.  相似文献   

6.
伍丽丽  马志鹏 《人民珠江》2013,34(Z1):24-27
全球气候持续变化下,极端气候事件及其衍生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力和破坏力越来越严重。相对一般的极端降水事件而言群发性极端气候事件具有影响力更大、破坏力更强的特点。极端降水群发性事件的理解和定义多样,主要从区域丛集性角度研究珠江流域日降水极端事件的群发性规律及变化趋势。采用频数标准化分析了不同百分位阈值下极端降水群发性事件年际变化特征,采用k阶最近邻距离提取算法提取1959—2009年年际极端降水群发站点数,分析珠江流域51年来极端降水群发性特征。结果表明:a)不同百分位下,极端降水群发性年际变化趋势一致,阚值百分位越大,极端降水事件年际区分度越大;b)珠江流域1959—2009年,流域极端降水群发性站点数逐渐增多,极端降水群发性范围呈逐步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1概况 渤海湾同莱州湾中部相接,湾的西南角有漳卫新河,东南角有徒骇河,汇入渤海,湾口水深约18m,向湾顶逐渐变浅,底坡大约为1/8000,两站属温带海洋季风气候,由于海洋和大陆的影响,滨州沿海一带的季风特点强于内陆地区.夏季盛行从海上吹来的潮湿东南季风,降水显著增多,春秋过渡季节,冷空气频繁向东南扩散,南方气旋多在江潍入海口处活动,这时滨州沿海一带的偏东北大风加强,风力增大,海上狂风大作导致海水倒灌.  相似文献   

8.
对1994年6 ̄9月的热带气旋活动及其造成的灾害作了初步总结,并着重分析了9403号强热带风暴的特点。总结认为:1994年热带气旋虽未发展到台风,但同样可以造成重大灾害,而且热带气旋对华南地区来说往往有连续的采取同样路径影响相近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与降水机制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影响作用显著,植被覆盖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对揭示植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0—2015年山西省NDVI的遥感影像资料,运用趋势分析、空间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植被生长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植被覆盖变化与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内年际、四季及年内月尺度NDVI均呈上升趋势,年际、四季转折点均处于2005年;年内月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省内植被覆盖度西北部较差,东南部良好;夏季植被覆盖程度最佳,春季较差;年际间和年内月NDVI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相关性分析提供参考,尤其是区域植被覆盖率与地下水水资源存储量的研究,同时也可为高效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合理控制植被生长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1概况   渤海湾同莱州湾中部相接,湾的西南角有漳卫新河,东南角有徒骇河,汇入渤海,湾口水深约18m,向湾顶逐渐变浅,底坡大约为1/8000,两站属温带海洋季风气候,由于海洋和大陆的影响,滨州沿海一带的季风特点强于内陆地区.夏季盛行从海上吹来的潮湿东南季风,降水显著增多,春秋过渡季节,冷空气频繁向东南扩散,南方气旋多在江潍入海口处活动,这时滨州沿海一带的偏东北大风加强,风力增大,海上狂风大作导致海水倒灌.……  相似文献   

11.
杨菲  朱涛  李蓓蓓 《人民长江》2016,47(8):28-33
为了研究江浙沪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94个气象站1958~2012年55 a的逐日降水数据,基于MATLAB软件和Arc 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6~8月多年的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发生平均次数空间分布图谱,分析了不同等级降水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特征;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揭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不同等级的暴雨发生频率南北差异较大;从降水的发生周期来看,几种降水等级在5~20 a的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最为显著,5 a以下时间尺度上,夏季降水量少与量多循环交替;预计在2015~2020期间,该地区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发生次数增加,而大暴雨发生次数将减少。  相似文献   

12.
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干旱指标的监测分析可为地区旱情评估、预警以及为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内蒙古高原半干旱草原区1962-2017年0.5°×0.5°降水格点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尺度(年、季)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通过分析其干旱频次、频率以及站次比的变化,对研究区1962-2017年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区干旱程度有所加剧,且中南部地区为各类干旱事件的频发区。此外,轻旱多发生于秋季,且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而特旱事件常在夏季发生,其高频区位于研究区西部。20世纪90年代各季均出现了大范围轻旱,夏季分别于2001和2010年出现全域性中旱及全域性特旱。  相似文献   

13.
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夏季降水梯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坡沿海拔架设的10个翻斗式自记雨量计2006年至2008年的夏季风降水记录,分析了不同海拔降水的年际年内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海拔梯度效应明显,高海拔降水日过程和低海拔差异显著,最大降水高度位于山坡上部的5 100 m附近.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沿海受台风暴潮影响严重,特别是粤东沿海,由于特殊的地形有利于风暴增水,所以风暴潮灾害尤为突出,导致该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对此,在整理分析1979~2006年登陆影响粤东沿海的热带气旋和风暴潮增水资料(包括历史上实测最强的6903风暴潮)的基础上,对该海域热带气旋路径特点、热带气旋强度和潮流等与风暴潮产生过程具有最大增水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粤东沿海风暴增水的作业预报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利用珠江流域46个站点1959—200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研究流域降水空间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流域降水东西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广东省地区降水表现为局部的南北差异明显;2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情势愈益复杂化,夏季降水高值区域分布范围出现聚集缩小趋势,冬季三角洲沿海地区的降水低值区呈现出扩张趋势,夏季洪涝灾害、冬季咸潮上溯的威胁正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16.
庄河市是辽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分析其干旱演变特性有利于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防旱减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庄河市198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共4个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基于SPI对该地区近35年的年际与季节干旱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方面,庄河市的SPI在2000年以前波动幅度较小,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在时间上分布较为均匀;但自2000年以来,SPI序列出现较大的波峰与波谷,说明降雨的分布不均匀性有所增强;SPI的时间序列趋势线斜率为负值,说明该地区整体上呈现偏旱趋势,因此其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大。在季节演变特征方面,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呈现增强趋势;秋旱的发生频率最高,而夏旱的出现频率最低。本研究结果可为庄河地区的抗旱减灾与水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wind field hindcasts for two typical tropical cyclones, i.e., Fanapi and Meranti, which occurred in 2010.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existing models for the hindcasting of cyclone wind fields is first examined, and then two modific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hindcasted results. The first one is the superposition method, which superposes the wind field calculated from the parametric cyclone model on that obtained from the 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CMP) reanalysis data. The radius used for the superposition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inimum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ind fields. The other one is the direct modification method, which directly modifies the CCMP reanalysis data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the measured maximum wind speed to the reanalyzed value as well as the distance from the cyclone center. Using these two methods, the problem of underestimation of strong winds in reanalysis data can be overcome. Both methods show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s in the hindcasting of tropical cyclone wind fields,compared with the cyclone wind model and the reanalysis data.  相似文献   

18.
1960-2016年贵州喀斯特山区干旱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是造成喀斯特地区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以我国西南喀斯特集中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33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PA指数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1960-2016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量有减少趋势,PA指数呈减小趋势,干旱呈增强趋势,2011年PA均值最小;研究区各季干旱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冬旱强度最强、发生干旱年份最多,秋旱次之,春旱和夏旱强度较弱、发生干旱的年份较少;年际干旱频次高发区集中于研究区南部、西北部及中东部地区;仅秋、冬季西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出现特旱且频次低,秋、冬季发生重旱、中旱和轻旱的频次高,春、夏季较低;春季干旱频次西高东低,夏季中部高,秋季南高北低,冬季西高东低;干旱与地形因子显著相关,重、特旱易发生在高陡地区。综上所述,研究区干旱有增强趋势且秋、冬季趋势较强,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且与地形因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长江流域中游大气降水特征和水汽来源,以全球大气降水观测网(GNIP)武汉站点多年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长江中游武汉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随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建立当地大气降水方程,结合气象因素和降水氘盈余变化,揭示了武汉地区不同季节大气降水水汽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在降落地面之前经历了非平衡分馏过程,且平衡程度接近于东部季风沿海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冬季和夏季降水δD和δ~(18)O值与雨量之间负相关,表现出明显的"雨量效应";大气降水水汽来源主要受季风活动的控制,冬季水汽主要来自北方大陆冷湿气流,而春季降水表现出局地蒸发来源,夏季和秋季降水来源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