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认真总结和分析了吉林省的农业用水状况及节水途径,并在现有用水水平基础上,量化分析了吉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不仅为决策部门通过合理的调配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基础,使吉林省的水资源利用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节水型社会与生态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水资源条件同首都的发展要求有很大距离。为了解决南水北调引水进京之前北京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保障首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源与节流并重、保护与利用并举,不断完善“综合开发、科学调度、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水资源潜力。农业用水是全市用水第一大户,因此,进一步挖掘北京市农业资源利用潜力,节约用水,在农村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农业用水现状的严峻形势,借鉴国外农业节水经验,结合北京实际情况,主要分析了如何挖掘作物节水潜力,实行节水灌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各行业用水、供水结构和农业用水现状,分析研究了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和节水潜力。为新疆用水总量调控和定额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节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是河北省的用水大户,用水量大,节水潜力也大,但是我省的农业节水潜力究竞有多大?如何挖潜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通过分析农业现状用水,提出了在不同措施下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6.
选定现状水平年,在分析山西省汾河流域现状农业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基础上,分析了流域的农业用水节水潜力,估算了各县区的节水目标值。并针对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内农业节水潜力较大。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措施,预测到2020年,农业用水节水量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8.
农业是山西用水大户,农业节水对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对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确保21世纪山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设项目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业建设项目节水潜力分析,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减少水损失,减少建设项目取用水量,同时对促进节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水源和发展循环经济有重大作用,对推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质量和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把不同行业用水,分为强耗水与弱耗水两大类型,其中农业列为强耗水型。因为农作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有99%都通过叶面气孔蒸散逸向大气,只有约1%水分进入气孔与CO2进行光合作用形成产物。作物蒸腾加上灌区渠道水库等水面与田面直接蒸发,使大量水耗散,这些散失水量多数不可回收,而通过内陆水循环形成降水不过2%~3%左右,加上渗漏与跑水等损失(这部分水也占灌水量50%以上)。我国农业用水一般占全部用水70%以上,故构成"农业强耗水"。 相似文献
11.
针对澄海区水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水利现代化建设对水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资源管理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文峪河灌区的实际情况,对水价改革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突破制约,推进水价改革,使灌区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农业用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节约用水、灌溉节水,制定相应的制度、法规,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农业。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河北省的水资源短缺现状以及我省农用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项应对的策略:改革水的管理体制;明晰水权,确定水资源的指标体系;建立水权市场;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参与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农业高效用水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建设典型示范村.通过在山西省节水型示范县--清徐县内选取柳湾、小武和东于三村作为典型示范村,结合集成节水技术,提出它们各自的农业高效用水模式.这为全面推广实施农业高效用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内外工农业和生活用水节水技术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了大港区的节水考核指标,并据此预测分析了大港区2010年和2020年两个规划水平年,采用加大节水力度后的节水潜力及其缺水情况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节水目标实现的条件下,规划的供水资源量,可以确保一般年份大港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只有在一些干旱或特别干旱的年份,需要采取应急的抗旱措施。同时要加强相应的资金、政策、制度和科技支撑条件的建设,确保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漳河水库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漳河水库灌区2005年农业灌溉实际用水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结论为: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综合评价总体情况较好,16项主要指标中的大多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水资源短缺和灌区工程老化损坏较严重等问题将是制约和影响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