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嫩江干流省界缓冲区2011—2015年水质,并分析水质监测结果及其原因;针对嫩江干流省界缓冲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2016—2020年辽河干流跨界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两家子、后义和、常胜、三家子、石门子、双台子河闸等6个重要河段的水质监测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提出了改善辽河干流跨界河流水质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流速条件下水体经过45°阶梯式溢流堰坝体后水体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物指标的定期监测和分析,探讨阶梯式溢流堰在何种水动力条件下对水体的改善作用最大。结果表明:水体经过溢流堰曝气作用后,不同流速条件下其复氧程度不同,中流速(125.00 cm/s)条件下效果最佳,DO增加率最大;水体经过45°阶梯式溢流堰曝气作用后,IMn、NH3-N、TN、TP含量均降低,其中IMn、NH3-N、TN在中流速条件下去除效果最佳,而TP去除率在低流速条件下最大;由于溢流堰距离较短,因此部分水质指标改善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宏明 《治淮》2006,(3):15-16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淮河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给沿淮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淮河污染治理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之首,要求1997年底实现全流域工业泻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流域各主要河段、湖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6.
范春英 《海河水利》2024,(3):74-79+91
2001年10月,国务院颁布《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标志着长江流域河道采砂管理走上了法制化道路。自《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后,水利部也先后于2003、2011、2016、2021年批复了4轮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1],为采砂管理提供了规划化、科学化依据。其间,上海市水务局联合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上海海事局针对每一轮采砂规划均制定了上海段实施方案,以保障长江口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水生态保护等。通过对比第三轮和第四轮长江河道采砂(上海段)实施方案,并综合考虑北港河势变化、周边水生态环境保护区相关要求等因素,分析长江河道采砂行政许可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长江九江段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九江段水质现状较好,但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程度有上升趋势,赛城湖闸断面、乌石矶断面及全江段的水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溢流堰影响下溶解氧与氨氮及CODMn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河道水体在溢流堰影响下水中溶解氧对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选择一城市河道溢流堰,在堰上和堰下设采集点,定期监测DO、NH3-N和CODM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堰下DO含量增加,NH3-N含量总体降低;溢流堰上、下水体中DO与CODMn含量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但关系不显著;堰体上、下DO增加值和CODMn降低值呈明显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淮河干流信阳段水质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建立淮干水质预测相关模型,并进行验证;首次对淮河干流信阳段NH3-N、COD的综合衰减系数,复氧系数和耗氧系数等4项开展现场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复氧率及光合作用随河流而异,难以准确确定。  相似文献   

10.
谢立新 《陕西水利》2011,(6):139-140
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在测定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个别事项进行分析,以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黄河包头段水功能区划范围和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通过对黄河包头段近7年的水质质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阐述作为包头市城区饮用水80%来源的黄河水质质量现状和水质污染变化趋势,分析了主要污染物NH3-N的年际变化及季节性变化规律,并提出了保护黄河包头段水资源污染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秦淮河南京段的水功能区划目标着手,运用污染指数法对秦淮河南京段2001--2010年的水质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指出秦淮河南京段污染源贡献大小依次为NH3-N、BOD、CODMn和石油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NH3-N;秦淮新河的水质明显优于其他河段,内秦淮河的水质污染情况依旧严重。总结10年治污对秦淮河水质的影响,指出城市污水接管率、污染源、水动力条件等仍是影响秦淮河水环境的主要因素。在污染源综合整治、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吕晓兵 《人民长江》2011,42(4):12-15
为了使黄石市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必须对长江黄石河段的河道演变特性,特别是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有所了解。依据测绘及历史资料成果,选取4个典型断面,对黄石河段的平面形态、冲淤变化、岸线、深槽、边滩等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燕矶至西塞山段边界条件较好,河势基本稳定;戴家洲分汊段有节点控制,双分汊河形将长期保持;黄石河段由于受地质和边界条件的控制,目前的微弯单一河形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三峡工程建成后,黄石河段整体河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河道及岸滩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需要加强守护。  相似文献   

14.
长江武汉段水体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监测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酯和多环芳烃污染的基础上,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从饮用水暴露、洗浴皮肤暴露和食用鱼类等水产品3个途径评价了长江武汉段水体中典型有毒有机物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长江武汉段个人年致癌风险为5.37×10-8~1.67×10-4年-1,苯并(a)蒽(BaA)是主要的风险贡献者。非致癌风险平均为2.19×10-10年-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水平。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食用鱼类等水产品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饮水和洗浴皮肤暴露。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江口水土资源和岸线开发利用工作对该段河床演变和水动力变化的影响,根据2012年及2013年枯水期长江口澄通河段两次大范围床沙取样监测成果,分析了各主支汊床沙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丰枯水年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澄通河段主槽砂粒粗,浅滩砂粒细;主汊砂粒粗,支汊砂粒细;总体上,从上游向下游床沙粒度逐渐变细;主槽及主汊区域床沙类型主要为细砂及粉砂质砂,支汊及浅滩区域床沙类型主要为砂质粉砂及黏土质粉砂;2012年,全河段床沙的粒度组成表现为,砂含量大于粉砂含量,粉砂含量大于黏土含量。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段六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2,28(1):71-75
对长江南京段六大水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对水质较差的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上元门水厂取水口所属水功能区水质最差,其次是远古水业、浦口水厂的水源地水质。长江南京大厂工业、渔业用水区(左岸),长江南京浦口饮用、渔业用水区(左岸),长江南京上元门燕子矶饮用水水源、渔业用水区(右岸)这3处水源地2008年以来水质较往年明显降低。②造成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恶化的污染源主要包括排涝泵站、工业企业排污和污水处理厂不达标排污。③总磷是六大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因子之一,其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影响权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沙市河段演变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凌  李义天  张为 《泥沙研究》2006,(3):76-80,F0003
汉道兴衰与其水沙输移特性、河床形态等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因素互为因果、耦合交织,认清汉道的演变趋势极为困难,尤其是当汉道处于主、支汉交替阶段。本文根据沙市河段实测资料,对其河床演变特点、三峡蓄水后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认识到汉道的水力输沙特性是决定其兴衰的主导因素,可供沙市河段河道治理及分汉河道演变规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江南京河段护岸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护岸结构型式的护岸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南京河段护岸整治现状,选用抛石、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混凝土铰链排等护岸型式进行模拟比较试验.试验成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护岸结构型式透水、稳定,减速促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