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烟煤掺烧石油焦对煤粉炉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煤焦掺混比的燃烧试验,研究石油焦掺烧对煤粉锅炉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及运行的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2.
煤粉燃烧产物的辐射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Edwards指数宽谱带模型为基冷比较了几种常见的二氧化碳、水蒸汽混合物的吸收系数计算公式。在粒子为光滑、均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Lorentz-Mie理论计算了煤粉粒子、焦炭粒子及碳黑粒子的辐射特怀。经比较,发现国产动力煤煤粉料屯煤灰粒子的辐射特性与原茵联的差别很大。针对国产动力煤,给出了适用于炉内过程数值计算使用的煤粉燃烧产物辐射特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干化污泥燃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德国LEITZ-ⅡA型热显微镜和美国PE公司的1GA一7型热重分析仪,对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千化装置产生的干化污泥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是一种高灰分、高挥发分、低固定碳含量、低热值的燃料,具有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着火方式为均相着火、燃烧物质以挥发分为主等燃烧特性.计算了污泥的燃尽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采用Coasts指数积分法求解了污泥燃烧动力学特性参数.研究结果为市政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石洞口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装置运行工况的调整积累了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南京扬子石化公司热电厂1#煤粉炉上进行燃烧调整试验的结果,并探讨了影响热效率的有关因素,提出了最佳运行工况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某城市污泥和秸秆及其混合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速率20℃/min,温度为201 000℃,空气气氛下,污泥和秸秆及其混合样燃烧的失重特性和燃烧性能存在差异。单一污泥试样的着火温度为334.2℃,试样着火后,燃烧速率并不高,不能快速形成较高的燃烧温度,且燃烧过程不均匀。污泥中掺入秸秆后,秸秆中的挥发分在低温区大量析出和燃烧,增加了反应的剧烈程度,提高了混合样的燃烧稳定性和燃尽水平。随着秸秆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试样的着火点温度明显降低、最大燃烧速率出现的温度提前、可燃性指数逐渐增加。当秸秆的掺混比为20%,混合样品的低位发热量达到13 911 kJ/kg。  相似文献   

6.
污水污泥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几种污泥样品热重分析,研究污泥的燃烧特性,根据燃烧实验所得的热失重曲线,对几种污泥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采用Phadnis法和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燃烧反应机理并求出了反应动力常数A和E,在燃烧的不同阶段,总反应速率控制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7.
不完全燃烧是造成煤粉炉热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优化燃烧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造纸污泥流化床燃烧特性及燃烧过程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造纸污泥在流化床中燃烧时的失重、粒径和密度变化、水分蒸发和挥发分的析出等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水分的多孔介质污泥并综合考虑传热传质过程的水分蒸发和挥发分析出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能量方程和组分守恒方程,用数学方法描述并预测了造纸污泥在流化床内的水分蒸发和挥发分析出过程,并将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超细煤粉燃烧氮氧化物释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对超细煤粉在一维热态煤粉炉内燃烧时煤粉粒度、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煤种等因素对NOx释放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煤粉NOx的排放浓度低于常规粒度煤粉;NOx的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煤种不同,NOx释放规律不同,煤粉超细化后,龙口褐煤的排放量明显减少,晋城无烟煤则变化不大;NOx的排放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NOx的排放浓度却呈现下降趋势。以超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NOx的还原率将比常规粒度煤粉再燃有所提高,褐煤作为再燃燃料时,效果更明显。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图6表2参2  相似文献   

10.
污水污泥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重法研究了四川成都4种污水污泥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污水污泥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水分析出阶段、挥发分析出阶段和固定碳燃烧阶段.对主要的挥发分析出阶段,采用两阶段反应模型求得4种污泥的燃烧反应不能单纯用一级反应来描述,低温和高温阶段的活化能分别为36.65 ~67.34和50.47~84.51k...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小容量燃煤锅炉自身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研究表明:无论火床燃烧或煤粉燃烧,随着锅炉容量D的减小,锅炉炉膛相对散热比表面积迅速增加,燃烧强度明显下降,燃料着火、燃烧和燃尽条件恶化,锅炉热效率下降。因此对中小容量锅炉必须在技术、管理和运行方面进行综合优化和集成创新,才可能实现节能新突破。文中还对当前严重影响中小型燃煤锅炉节能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化企业火炬的排放损失令人关注。本文介绍利用电站锅炉回收火炬排放废弃瓦斯,使其与煤混烧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烟煤与石油焦掺混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亚平  蔡崧 《热能动力工程》2001,16(6):612-614,631
以小型试验台上煤焦混粉燃烧试验为基础,对烟煤与石油焦的燃烧特性,混合粉的着火性能,燃烧特性,以及煤粉细度,配风条件和热负荷强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适用于O2/CO2气氛下煤粉锅炉的效率计算模型,并以300 MW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了常规空气、φ(O2)∶φ(CO2)=30∶70、φ(O2)∶φ(CO2)=35∶65与φ(O2)∶φ(CO2)=40∶60气氛下煤粉锅炉的各项损失和锅炉效率,并与该锅炉在4种气氛下热效率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O2/CO2燃烧技术可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效率;对锅炉的效率计算分析可以揭示其能量的质和量的利用程度与主要损失项;可为不同O2/CO2气氛下煤粉锅炉的优化设计与经济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泥和煤混燃特性的热重分析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某城市污泥和某煤种及其两者混合物的着火温度、活化能及综合燃烧特性等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试样和煤相比其活化性能得到了提高,着火温度提前,综合燃烧性能下降。在混燃过程中,煤和城市污泥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挥发分析出特性,煤的燃烧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燃煤锅炉掺烧污泥后炉内燃烧安全稳定并控制NOx的生成,以国内某典型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计算研究了不同的污泥掺烧方式对锅炉温度场和NOx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煤锅炉不同层的燃烧器掺烧污泥,掺烧污泥的燃烧器对应高度均出现了温度的下降和NOx排放浓度的降低;随着污泥分别由下往上在B,D,F层燃烧器进行掺烧,在炉膛出口处烟温升高,NOx排放浓度降低;在保持F层燃烧器总热值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掺烧时,能保证锅炉整体温度水平,掺烧污泥比例越高,炉膛出口烟温越低,NOx生成量越少;在F层燃烧器掺烧污泥燃烧效果较好,有利于NOx减排,是最适合污泥掺烧的燃烧器层。  相似文献   

17.
小型燃煤蒸汽锅炉节能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宇龙  陆涛  青俊  潘学明 《节能技术》2010,28(6):569-572
根据国内小型燃煤蒸汽锅炉节能现状,结合新《条例》及热工测试相关法规标准,从锅炉设计选型、燃烧方式、锅炉硬件、辅助设备和锅炉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小型燃煤蒸汽锅炉节能进行分析,并针对各种情况提出了技术改造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燃煤工业锅炉进行能效测试,研究了燃煤工业锅炉运行中各项热损失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燃煤工业锅炉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燃气锅炉与燃煤锅炉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分析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燃煤锅炉房"煤改气"工程的必要性,并在技术方面提出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大型电站燃煤锅炉炉内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时变过程.综合考虑了电站煤粉锅炉实际运行和混沌动力学理论应用,研究了以炉内压力为参变量的炉内混沌运动特性.利用功率谱方法、Cao方法以及Kolmogorov熵,可确认炉内压力信号为包含着随机信号的混沌信号,并且随机信号的波动幅度约为混沌信号波动幅度的50%~75%.在某煤粉锅炉正常运行状态下以延时8 s、嵌入维数8重构炉内混沌运动的相空间,计算得到炉内运动关联维为6.56,存在正的lyapunov指数0.019 4,Kolmogorov熵为0.297 bits/s.最后指出,在实际锅炉运行中,可利用各混沌特征指数对炉内系统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指导电站锅炉优化运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