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黄河内蒙河段的冰情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内蒙河段地处黄河流域最北端。高程拔海千米以上,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气温在0℃以下的时间达4—5个月,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本段河流结冰期4—5个月,大部为稳定封冻段。由于河道流向自南向北,上游甘肃、宁夏河段温度高,故河道流凌、封冻由内蒙段溯源而上,解冻开河则由上而下。在自然情况下,内蒙河段包头地段流凌封冻早于兰州段廿多天,解冻开河却晚一个多月。因此,翌年春季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报黄河内蒙古段的流凌和封开河日期,以多元线性回归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设计开发了黄河内蒙古段冰情预报系统预报内蒙古段各个站点的流凌和封开河日期。选用黄河内蒙古段水文、气象和冰情信息建立数据库,应用ADO OLEDB技术调用数据库,建立符合相关性要求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实现预报识别检验。使用2003—2004年度至2007—2008年度5年的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并与实际开河日期对比分析,预报结果合格率为80%和67.7%,分别达到甲等和丙等预报精度,表明系统可以应用于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预报。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黄河上游冰情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上游地处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河流中出现的种种冰情现象都与气温、河道地形及工程修建情况密切相关。自1961年以来,黄河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电站,冰情在建库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四十几年来为了开发上游水电资源,有关部门除进行常规的冰情观测外,还进行了水内冰分析研究;冰塞形成的机理变化规律及冰塞壅水位计算方法的分析研究;凌汛洪水形成过程及凌汛洪水流量的分析研究;并在防冰措施方面积累了经验,本文针对这些方 相似文献
9.
10.
黄河上游河道首封时间和地点准确预报是制定科学防凌预案的关键。本研究在总结黄河内蒙古河段首次封冻地点基础上,总结了首封河段同河道弯曲、束窄、桥梁及河心滩等河道特征的关系,定量总结了易发生首封河道的地形特征为:河段处弯曲系数大于1.5、束窄系数在0.25~0.60范围内,为首封地点分析预测提供依据。在总结首封日期影响因子特征基础上,分别基于随机森林和BP-DEMATEL模型构建首封日期分析模型,得到影响首封日期的主要因子权重,并应用到首封日期预报中。通过因子选择和模型比较两方面对比,随机森林模型选取出的关键因子得到的预报结果与实测值吻合率100%,其在首封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特点进行分析,选用1970—1971年度至2007—2008年度共38个冬季的冰情资料,提取合适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开河日期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报样本合格率分别为86.7%和80.0%,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适用于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日期预报。 相似文献
12.
黄河内蒙古河段来沙组成对河道淤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沙输移不仅受水流和边界条件的影响,泥沙粒径的粗细会直接影响泥沙的输移过程,引发河床的冲淤调整.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淤积不仅受水沙量的影响,支流和干流来沙组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以水文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孔兑取样结果,以三盛公-头道拐冲积性河段为对象,分析了1960-2005年悬沙组成的变化特点、分组泥沙的冲淤特性及支流不同来沙情况下干流、孔兑来沙组成对河道淤积的影响.研究表明,孔兑来沙量少时,沿程悬沙组成略有细化相应的河床冲淤调整取决于干流来水来沙条件;孔兑来沙量大时,对于冲刷时段沿程悬沙组成略有粗化,对于淤积时段悬沙组成沿程明显细化,但头道拐的悬沙组成并没有因为支流来沙量大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孔兑粗泥沙基本都淤积在河道中,对干流淤积产生较大影响.研究提出的内蒙古河段淤积泥沙来源的相关成果,可为区域防洪减淤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河段淤积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特点及成因进一步分析,根据内蒙古河道近期淤积现状,阐明了内蒙古河段不同的淤积类型,并且指出了淤积的主要原因所在。十大孔兑淤堵和青铜峡水库排沙是造成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造就了十大孔兑以上的溯源淤积以及十大孔兑以下的沿程淤积。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1953-2004年黄河宁蒙河段下河沿、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5个典型水文站的水沙资料,分别用榆沙量法、含沙量法及冲淤比修正法对内蒙古段的输沙用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对黄河内蒙古段各典型水文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3-2004年内蒙古段各站全年、汛期输沙用水量均随时间呈明显的减小趋势,1987年后各站汛期输沙用水量已不足刘家峡水库运用前的50%,而非汛期输沙用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各站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与汛期平均流量、含沙量存在相关性较好的降幂级数关系;在汛期,若巴彦高勒-头道拐区间各站平均含沙量大于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小于2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淤积;若含沙量小于4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大于400 m3/t,则该河段均发生冲刷;若含沙量为4~9 kg/m3、单位输沙用水量为100~400 m3/t,则该河段淤积比随汛期单位输沙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深入剖析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变化特征是研究黄河治理方略、水沙资源配置及重要水利工程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以1955-2014年黄河内蒙古河段3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站、头道拐站)长时序水沙数据为对象,采用水沙年内不均匀性、集中度及变化幅度等指标值,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内蒙古河段水沙年内分配与年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序列年内变化表现为输沙量的不均匀程度和集中度比径流量的大,各站径流量集中期多在8、9月,输沙量集中期基本全在8月;水沙序列年际变化表现为水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水沙序列具有多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着年际尺度和年代际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黄河上游干流水库对内蒙古河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常规资料与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黄河上游干流水库投入运用后内蒙古河段河床的冲淤演变及平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建成后,内蒙段河道轻度冲刷,河床摆不显著,龙羊峡水库运用初期,内蒙河段水沙变化较大,河床淤积,平面摆动剧。防震预计龙羊峡水库正式运用后,龙、刘两库联合调度,内蒙河段有淤积趋势,河床摆状态不会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