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1900-2000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变化阶段、空间变化、等级分布、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近100 a共发生干旱灾害53次,平均每1.9 a发生一次。关中地区近100 a来发生的旱灾等级以中度旱灾为主,共发生23次,占旱灾总数的43.4%;其次为轻度旱灾和大旱灾,分别发生14和13次,占旱灾总数的26.4%和24.5%;特大旱灾较少,共发生3次,占旱灾总数的5.7%。关中地区近100 a来干旱灾害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中东部为旱灾的高发区,其中渭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发生次数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地区;旱灾以春旱和夏旱为主,分别占总数的11.3%和20%。关中地区近100 a干旱灾害发生的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世纪初至70年代干旱灾害的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70年代至2000年略有上升。关中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是该区干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干旱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从1629年到1949年的320年中,共发生大小旱灾131次,其中特大旱灾三次(1800、1877和1929年),平均100年出现一次,大旱28次,平均9年一次;一般干旱100次,平均3年一次。解放46年来,全省范围的大旱年有1959、1964、1977、1979、1992和1994年;中等干旱七次。这充分反映了我省年年有小旱、三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的旱灾规律。干旱是我省的主要灾害,是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综合应对中国干旱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中国水利》2010,(8):4-4,6
<正>我国干旱特征及发展新情势根据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统计,气象灾害损失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61%,而旱灾损失占气象灾害损失的55%,干旱已成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干旱不仅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影响,波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严重时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干旱应  相似文献   

4.
在对1949—2008年县区以上的旱情旱灾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60年来旱情旱灾情现状及变化情势从特大干旱、农村饮水、农业干旱、城市缺水、生态环境和旱灾损失等不同的角度,对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发生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干旱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工业生产以及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灾害的影响已经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未来发生特大干旱的概率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近500年旱灾统计显示的旱灾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水旱灾害的统计分析显示:干旱与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几乎相当,在淮河以北的北方旱灾是主要自然灾害。研究历史时期特大持续性干旱问题,对防范黄淮海流域极端旱灾,部署减灾防灾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近500年历史旱灾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研究黄淮海流域500年特大持续干旱及旱灾,并对其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旱灾是新疆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与其他灾害相比,具有区域性强、历时长、范围广、危害重的特点,制约了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介绍了新疆的旱灾发生情况,分析了旱灾成因,并提出通过组织抗旱水源、科学管水、完善水利设施、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抗旱新材料以及生态减灾等措施积极应对干旱,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7.
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严重制约了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对淮河流域1949年-2010年期间干旱灾害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流域各县区不同季节旱灾发生频次和易旱季节分布,以及不同程度旱灾的发生频次和易旱地区分布,绘制了流域易旱季节分布图和易旱地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易发春夏旱、夏旱、夏秋旱和春旱,发生频次依次降低;流域易发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发生频次相对较少。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流域旱情监测、预测及预警提供基础资料,为防旱抗旱减灾和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严重缺水,旱灾频繁.2009年初黄河流域5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以及历史上重大旱灾事件表明,更要警惕黄河出现严重水资源危机,抓紧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抗御可能出现的特大和连年严重旱灾.  相似文献   

9.
山西水资源少而不均,山区面积大而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灾害频繁。从公元1464年到1978年的515年间共有旱年305次,其中特大旱灾8年次,大旱灾74年次。在305个旱年中有223个年次是连续干旱,最长的连续5年。如1875年发生的特大旱灾,一直延续到1879年,“……草禾尽皆枯死,牛羊畜种几绝,人相食,赤地千里,饿殍盈野。”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我国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给城乡居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文章在回顾我国重大干旱灾害事件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以后的气象及旱灾统计数据,总结分析了21世纪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大、受旱面积广、区域变化明显等特点,并从自然、社会两方面分析旱灾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特点和情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949~2007年间我国干旱及灾害发生的事实为依据,对干旱及灾害的特点及时空分布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比1980年前后2段时期干旱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我国干旱情势研究。分析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的增加,以及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干旱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及典型场次旱灾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10月—2010年4月,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秋冬春三季连旱,耕地受旱面积、受灾人口和农村饮水困难情况都达到了近10年来该地区的最高水平,受灾率和成灾率均为1943年以来的最大值。通过历史场次旱灾对比分析发现,西南干旱并非偶然发生的现象,1951—1990年该地区同时发生干旱的次数为12次,且有缓慢加重的趋势。以云南为例,本次灾害与1963年旱灾在时空分布、灾害成因和灾情方面较为相似。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认清西南地区干旱特性与旱灾的时空分布和演变规律,加强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以及政策的制定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信江流域洪涝干旱灾害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信江流域发生洪涝和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从地理环境、水工程建设、防汛抗旱经验做法及其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分析,并提出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61—2012年黄土高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黄土高原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了揭示黄土高原干旱的变化规律,以该区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及其周边72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作为干旱指标,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近52年黄土高原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不同等级干旱发生次数年内变化显著,轻度干旱发生次数在春、夏季相对较多;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发生次数年内变化趋势相似,均易发生在冬季;特大干旱发生次数多集中在春季。(2)近52年来不同类型区干旱变化亦显著,各分区干旱发生次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2001—2012年各分区干旱发生次数最多。(3)黄土高原干旱发生总次数和春季干旱发生次数整体均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趋势,夏季干旱多发生在黄土高原北部边界处,秋季干旱发生次数较多的有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沟壑区、陕甘宁河流阶地及高原沟壑区的北部和汾河平原及晋陕丘陵沟壑区,冬季干旱整体呈面状分布。(4)轻度和中度干旱发生次数大体相似,均呈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趋势,严重干旱多发生在黄土高原北部边界处,特大干旱多发生在黄土高原西北部丘陵沟壑区。研究成果对制定黄土高原防灾减灾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2000年~2007年农业干旱灾害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洞庭湖区连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旱灾.在明确农业旱灾定义的基础上,依据2000~2007年湖区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综合分析了农业旱灾特点及其成因.分析表明:湖区农业旱灾具有发生频率高,灾情重,连季性和连年性以及成灾率高(50%以上),受灾体类型增多等显著特点.导致农业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水高峰期连年降雨量偏少,蒸发量大;汛期(4~9月)入湖水量减少,水位偏低;受旱体类型,密度、价值以及抗旱资金投入差异较大.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三口断流天数增加,引起入湖水量大幅度减少是直接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区产生了新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比较了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分布差异,分析了二者时间尺度上的关联性,并选取典型干旱事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干旱类型的传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干旱类型空间上有相似的趋势和频次,但在黄河源区和黄河中南部(渭河流域)差异显著,其干旱历时均有随年代延长的趋势,水文干旱历时增长尤为明显;在时间尺度上,SPEI与SRI在大部分区域基本一致,但在黄河源区和渭河流域差异较大,尤其是短时间尺度上差异更显著;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并非一一对应,多场短历时间断气象干旱受时滞效应、异常气象波动等影响,可能引发一场长历时连续水文干旱或多场短历时间断水文干旱,一场长历时连续气象干旱强度衰减可能引发多场短历时间断水文干旱。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干旱频发.基于西北地区136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观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表征气象干旱,采用线性回归、Pettitt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北地区的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全区表现为不显著变湿的趋势,从行政分区来看,陕西、宁夏、甘肃均表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浙江省近50年降水资料,基于最优区域旱涝指标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方法对浙江省旱涝进行时空规律分析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浙江省发生干旱频繁,两年一旱,发生大旱以上的频率较高,连旱严重,近年干旱有加重的趋势;同时干旱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发生重旱时波及范围广,各分区发生干旱频率在16%~26%之间,仅有4个分区不易波及。  相似文献   

19.
开展历史典型场次特大干旱事件重演研究,能够为极端状况下的干旱灾害防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提出了历史特大干旱重演影响分析方法,并以明崇祯大旱为例,开展现状防御条件下重演情景分析,估算一旦发生明崇祯大旱对供水、粮食以及经济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现状自然地理和水利工程条件下,若发生类似明崇祯大旱,核心旱区9省市连续7年年平均缺水率为21.9%,最高为38.7%;年平均粮食减产率为27.7%,最高为39.2%;年平均因旱直接经济损失占本区域GDP比例为5.3%,最高为11.1%;占全国GDP比例年平均达到2.2%,最高为4.53%。可见,一旦发生类似历史上的极端干旱,严重缺水将会对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巨灾风险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20.
为深刻判明2022年鄱阳湖流域特大干旱特征及其影响,认清新形势下干旱灾害防控和风险管理机制策略等的改进方向,对2022年干旱发展过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近72年来干旱年际、年内分布演变特征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2022年高温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量之少和江河湖泊水位之低均创造新的纪录,干旱发展过程急促、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2)鄱阳湖流域涝旱转换较为多见,2022年涝旱急转特征尤为显著,7—10月是1951年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夏秋气象干旱;(3)由于防御体系逐步完善,虽然遭遇有记录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但引发的灾害程度相对其他重旱年偏轻;(4)复合环境下的旱灾涉及因素多而复杂,针对本轮干旱暴露的短板,需根据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自上而下的旱灾防御体系研究,创新防御思维与措施,提高区域旱灾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