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江上游洪水与汉江洪水遭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江干流与支流洪水互相遭遇容易形成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为进一步优化三峡工程调度方案,充分发挥其巨大的防洪效益,从遭遇次数、遭遇时间、遭遇程度以及洪峰、洪量等角度,采用水文学分析法,重点研究了长江上游与汉江不同量级的洪水遭遇规律。研究表明,长江上游与汉江的中小量级的洪水遭遇频繁,遭遇时间主要发生在7,8,9三个月,洪水遭遇时各自的洪峰,最大7 d和15 d洪水过程无明显相应关系,遭遇后洪水过程重叠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长江干流与支流洪水互相遭遇往往是形成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原因之一。目前,长江三峡工程已经建成,该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综合效益,特别是对中下游防洪安全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优化三峡工程调度方案,充分发挥其巨大的防洪效益,本文从遭遇次数、遭遇时间、遭遇程度以及洪峰、洪量等角度,主要采用水文学分析法,重点研究了三峡以上的长江上游与洞庭湖不同量级的洪水遭遇规律。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一旦遭遇,将会形成全流域性洪水或特大洪水,给流域各地区防洪减灾工作带来巨大考验。对1981~2012年间共30次长江上游与洞庭湖洪水遭遇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5类天气学概念模型。通过分别描述这5类模型的洪水特征、降水特征及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对洪水遭遇的天气学规律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调度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长江流域暴雨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洪水类型、发生时间及过程,着重研究了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的洪水来源与地区组成。进一步分长江上游干支流洪水遭遇和长江上游与中游宜昌-汉口区间洪水遭遇两种情况,探讨了洪水遭遇的类型及其概率。揭示了导致上述洪水遭遇发生的暴雨类型。为长江流域防洪减灾以及设计洪水确定等提供了水文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新田  邵骏  郭卫 《人民长江》2018,49(22):23-27
为合理运用雅砻江及金沙江中下游梯级水库群防洪库容,减轻防护对象防洪压力,采用雅砻江控制站小得石站、川江河段代表站李庄站、寸滩站1959~2016年实测资料,分析了雅砻江与川江洪水地区组成及遭遇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小得石站、李庄站、寸滩站年最大洪峰一般出现在6~10月,其中7~9月出现几率达到95%;当李庄站、寸滩站发生年最大3,7,15 d洪水时,小得石站相应出现大洪水的概率随历时增加而变大;川江李庄站洪水组成中,小得石站、攀枝花站两站洪量占李庄的比重相当且随洪水历时增长而变大;川江寸滩站洪水组成中,雅砻江小得石站洪水比重接近面积比,金沙江屏山站洪水比重小于面积比。  相似文献   

6.
支流洪水与干流洪水的遭遇问题是防洪和排涝水文计算必需考虑的问题,在缺乏洪水系列资料的地区将难以解决.该文采用支流降雨和干流水位资料,分析干支流洪水遭遇的可能性及标准,为缺少资料地区洪水遭遇问题的解决探寻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安肇新河流域的洪水遭遇问题,可以看出相关分析简便直观,结合成因分析,能够得出合理的结论,但它不能确定各频率洪水遭遇的可能性的大小;条件概率法虽然计算上略显复杂,但它能够从概率上给出洪水遭遇的可能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实测暴雨洪水资料为基础,从水文气象学途径,分析研究了长江上游洪水与洪水相互遭遇的一些基本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将上中游遭遇洪水分成几种类型,初步建立长江上中游遭遇洪水的气象判别模式。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沙变化及其与森林破坏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许炯心 《水利学报》2000,31(1):0072-0081
本文以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嘉陵江和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宜昌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对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水文效应和森林破坏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森林可以显著增大枯水流量,可以显著削减中小洪水的洪峰流量,但对全流域性长历时暴雨所造成的特大洪水的削减作用是有限的。长江上游支流岷江和嘉陵江的输沙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森林破坏和坡地开垦使河流泥沙增多;水库修建后,因水库的拦沙作用而使河流输沙量减少。但干流宜昌站则看不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解决洪水泥沙问题,单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是不够的,应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重点为修建水库)并重。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2008年10月底至11月初,长江上游除嘉陵江外,干支流均发生的同期异常洪水,主要从雨情、水情的发展过程和特征等方面对此次秋季异常洪水进行阐述。其雨情呈现出降雨持续,落区集中,降雨强度大,暴雨笼罩面积大的特点;水情呈现出洪水发生时间较晚,洪峰峰值高、量级大的特点。重点对导致本次洪水发生的暴雨成因、气候背景以及洪水组成重现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脊线偏北是导致此次秋季异常降水的最明显气候因素,造成此次长江上游秋季洪水宜昌相应洪峰约为100 a一遇。  相似文献   

12.
暴雨洪水发生演化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规律性。以长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将暴雨洪水指标分为降雨、洪水、时间、雨洪关系、水库、形状和初始指标7大类,共67个指标。通过整理暴雨历史洪水资料,摘录暴雨洪水过程和计算暴雨洪水特征值,结合洪量相似度、洪峰相似度、形状相似度和灰色关联度4种相似性评价方法,优选出降水量、降水历时、起涨流量和洪水涨率4个指标作为相似洪水判别指标。以113场三峡入库洪水为样本进行相似性检验,基于几场典型洪水特征值寻找的历史相似洪水之间的相似度较高,确定性系数都达到了0.9以上。结果表明,降水量、降水历时、起涨流量和洪水涨率4个指标作为相似洪水判别指标,对指导实时洪水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研究成果在三峡水库以上长江上游流域进行了试验应用,在寻找历史相似洪水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气象学角度揭示中小洪水的形成机理,将降雨与中小洪水结合起来展开分析。利用1981~2012年国家气象站逐日雨量和长江上游主要河段及干支流控制站日平均流量资料,结合三峡水库调度运行特征,采用自定义条件筛选出了长江上游中小洪水过程,并从中小洪水的分布特征、雨洪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定义筛选条件合理可行;中小洪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洪水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三峡水库消落期无中小洪水出现;6个流域(区间)6月中小洪水过程平均面雨量自西向东增加。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长江上游控制站寸滩站出现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流量达64 900 m3/s,是长江三峡水库建成以来的最大洪水。寸滩水文站是三峡水库的入库站,其洪水预报的时效性和精度直接影响三峡水库调度运用,长江中下游及重庆市的防汛。影响寸滩水文站洪水水位流量预报的因素较多,既受上游各干支流大江河来水组成的影响,也受下游三峡水库回水顶托的影响。在认真分析影响寸滩站洪水流量的各种因素,及时掌握水雨情资料的条件下,2010年寸滩洪水预报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对2010年寸滩的洪水预报进行分析,为以后的洪水预报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长江防汛和三峡水库调度。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水库群非线性安全度防洪调度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上游水库群(溪洛渡、向家坝、紫坪铺、瀑布沟、亭子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系统非线性安全度策略,构建水库群防洪库容优化分配模型,深入探讨水库群系统非线性安全度策略的防洪效果。结果表明,与线性安全度策略相比,非线性安全度策略在不降低对下游防洪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使用其他水库的防洪库容,以减小使用溪洛渡水库的防洪库容,使得各水库防洪库容的使用相对均衡,使各水库均衡地分摊防洪区域的防洪风险,充分发挥水库群的防洪效益,保障水库群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长江洪水可分为全流域型大洪水和区域性大洪水两种类型,洪灾基本上由暴雨洪水形成,长江防洪对策有: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正确处理江湖关系,做到江湖两利;合理处理蓄与泄的关系;协调处理干、支流关系;近期治理与远期规划相协调;实行防洪统一调度.  相似文献   

17.
引汉济渭工程是缓解关中地区缺水、改善渭河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汉江干支流径流的丰枯遭遇规律对工程调水造成的巨大影响,以保障引汉济渭工程供水为目标,建立了调水区可调水量最大的模型,选用Copula函数确定了对跨流域调水影响最大的丰枯遭遇组合的概率,基于实测径流分析确定了不同丰枯遭遇组合情形下的典型年,并采用自迭代优化算法长系列计算分析了不同丰枯遭遇对各典型年调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6年长系列(1954—2009)计算中,供水保证率为95%,共计有8年调水量大于16亿m~3,其中,1975年调水最大,达到17.74亿m~3,2002年调水最少,为9.41亿m~3。汉江干支流不同丰枯遭遇组合情形下,干支流同枯概率为20.79%,调水量仅为9.41亿m~3,为水库调水量最小值,该组合对引汉济渭跨流域调水的影响最为显著,为最不利情况,应引起足够重视。研究成果对于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区的水库调度和受水区的水资源配置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建设,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防汛抗洪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在防汛抗洪实践中也暴露出水库、堤防、蓄滞洪区运用、山洪灾害防治、水库群联合调度、城市防洪等薄弱问题。依据当前长江流域防洪能力和防洪形势的分析,总结了近年防汛抗洪工作成效。结合防汛抗洪工作实际,指出了当前长江流域防汛抗洪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