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通过水热法制备了N-CQDs黏胶织物、TiO2黏胶织物和N-CQDs/TiO2黏胶织物,借助SEM、FT-IR分析了负载前后黏胶织物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UV-Vis吸收光谱分析了N-CQDs黏胶织物、TiO2黏胶织物和N-CQDs/TiO2黏胶织物的紫外...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多巴胺(DA)对N-CQDs选择性荧光猝灭效应,实现了对多巴胺快速准确检测.研究以豆奶同时为碳源和氮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高荧光产率的水溶性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I-IR)对N-CQDs进行表征。N-CQDs的粒径在3 nm左右,表面被-COOH、-NH2、-OH等官能团功能化,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优化条件下,DA对N-CQDs的猝灭作用与DA浓度在0. 1~100μ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 992 8),检出限为0. 05μmol/L(S/N=3),该方法用于尿液样品中DA的检测,回收率为93. 9%~109. 6%,相对标准偏差为2. 9%~5. 4%.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多巴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富含蛋白的豆奶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N-CQDs),透射电镜(TEM)观察N-CQDs的粒径在3nm左右;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证明N-CQDs的表面被羧基、氨基、羟基、羰基等官能团功能化,具有良好水溶性.在PBS缓冲液中(p H6. 0)中,N-CQDs的荧光强度(F)与环丙沙星浓度在0. 1~10. 0μg/m L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 08μg/m L.研究发现,环丙沙星(CIP)对NCQDs有良好的荧光增敏作用,可作为荧光探针测定环丙沙星含量.建立的方法用于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检测,具有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为起始物,通过羟基与卤代烷烃之间的醚化改性制备了长碳链疏水化改性羟乙基纤维素聚合物(HMHEC)。通过改变卤代烷烃的种类(溴代十二烷和溴代十八烷)和用量,实现了HMHEC中疏水链段长度和含量的调控。利用FT-IR、1 H-NMR、TGA、TEM、DLS和荧光光谱等技术对HMHEC聚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能以及自组装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均一的球形纳米胶束,平均粒径范围为83~250nm,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282μg/mL。以疏水性抗癌药物紫杉醇(PTX)和吴茱萸碱(EVO)作为模型药物,利用超声透析法实现了胶束对药物的包载。提高聚合物中疏水链段的长度,有利于药物的包封率增加,聚合物胶束对PTX和EVO的最大包封率分别为79.5%和96.3%。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Cu掺杂ZnO量子点。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电子透射电镜(HRTEM)图像显示Cu掺杂ZnO量子点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晶粒大小为4~5nm。Cu掺杂抑制了ZnO量子点颗粒长大。室温光致发光(PL)谱观察到紫外带边和可见区两个发射峰。随着Cu掺杂浓度的增大,紫外荧光峰位发生缓慢红移,由366nm移到370nm;可见区发射峰位发生蓝移,由525nm移到495nm;同时,两个发射峰强度降低。光谱结果表明:Cu的掺入,一方面抑制表面与O空位有关的缺陷,在495nm出现了与Cu1+有关的发射峰;另一方面,Cu离子掺入ZnO量子点引入一些非辐射中心,降低了自由激子发射。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一种高性能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荧光材料,采用热注入法合成了一种银锰共掺杂的核/壳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目标量子点,所得样品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0.7±0.5)nm;该量子点能被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峰位于510 nm与615 nm处;与未包覆ZnSe壳层的量子点相比,核/壳量子点的发光强度与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并且量子产率达到了68%。核/壳结构量子点在254 nm紫外光连续辐照24 h后以及温度达到475 K时仍分别保持初始亮度的82%与50%。该量子点的优异发光性能与稳定性表明其在照明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糖粉剂为碳源,沉淀白炭黑为硅源,磷酸为掺杂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磷掺杂碳化硅(SiC)。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测试仪等对不同合成温度、不同掺杂浓度下所制备样品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原子进入SiC晶格,形成了磷掺杂3C-SiC。所制备的SiC样品与白炭黑的微观结构相似,其一次粒子平均粒径约150 nm,最高比表面积84.4 m~2/g。当n(P)∶n(Si)≥0.01时,掺杂达到饱和。随着温度升高,SiC禁带宽度降低,1 350℃后变化微弱,1 400℃时,比表面积最大。合成磷掺杂SiC的原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ZnO:Eu,Li红色荧光材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乙酸锌为主要原料,探讨了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级ZnO:Eu,Li红色荧光材料的制备工艺;同时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荧光光度计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掺杂元素铕和锂的摩尔比为4:1、乙酸锌与柠檬酸三铵的摩尔比为1:2、煅烧温度为600℃的条件下,可以合成出ZnO:Eu,Li红色荧光粉体,其粒径在70nm左右,发射峰值波长为620nm,掺杂元素Eu和Li均已进入到ZnO晶格中,形成了以Eu^3 为发光中心的六方晶形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KBaY(BO_3)_2:Sm~(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纯净物相,Sm~(3+)进入到晶格中倾向于占据Y3+位点.在近紫外光(404nm)激发下,主要的发射峰位于573nm、610nm、657nm处.Sm~(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4,离子间进行能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多极相互作用中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最佳掺杂浓度下,荧光粉相关色温为2 765.07K,处于最佳色温区域,弥补了传统黄光荧光粉色温高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波辐射技术,过度金属钴离子可以成功地掺杂到CdS量子点内部.由于钴离子占据了量子点的中心位置,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钴离子逐渐向外渗透扩散,伴随此过程,掺杂后的量子点的紫外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峰都相应地发生了红移.通过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投射电镜表征发现,掺杂后的晶体依然为立体闪锌矿结构,并且具有量子点的晶体特征;经过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表征发现,与CdS量子点相比,除了荧光光谱的发射峰范围扩宽了50 nm,荧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多磷酸钠为分散剂,采用水相共沉淀法制备了Mn2+掺杂的Zn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XRD)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谱等表征了ZnS:Mn2+量子点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通过对比在空气中干燥前后样品的PL谱,进一步证明了441 nm的峰是属于与硫空位相关的发射。同时,将处理后的样品分散到氯仿中,制备了单层的电致发光(EL)器件,在12 V直流电压的驱动下,在597 nm的位置观测到了Mn2+相关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法在低温下制备了CaMoO4:Eu3+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稀土掺杂浓度等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60℃下水热法制备的CaMoO4为纳米颗粒组装成的球状结构;当Eu3+掺杂质量分数为9%时,CaMoO4:Eu3+荧光粉呈现出2条较强发射峰,其中在615nm处的发光强度最强,红橙比(R/O)为6.5/1。  相似文献   

13.
N-乙基咔唑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咔唑、氢氧化钾和2-氯乙醇为原料,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常温下反应,成功制备了N-羟乙基咔唑.探讨影响N-羟乙基咔唑产率的主要因素,找出最佳的合成工艺,并采用紫外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水热技术,以硫脲为稳定剂,在90℃的水相中合成了发蓝色荧光的Mn^2+和Ce^3+共掺杂的CdS体量子点。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量子点形貌进行了表征,其直径约为10 nm的球形颗粒。研究了该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以及荧光光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Mn^2+和Ce^3+共掺杂使CdS量子点的发光强度提高10倍;该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发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羟乙基纤维素改性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保水剂的性能及在农业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番茄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羟乙基纤维素含量的保水剂的吸水性能和降解特点,对土壤含水量、微生物学性状、理化性质和番茄植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羟乙基纤维素不仅能够提高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和降解性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土壤的水分流失,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脲酶活性,调节土壤pH和电导率,增加植株的产量.当羟乙基纤维素的添加量为20%时,与未改性的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相比,改性复合材料的失重率提高了172.70%,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碳量、脲酶活性以及番茄产量分别提高了39.57%, 21.11%, 25.56%和16.49%.本研究对于解决目前常用保水剂聚(丙烯酸-co-丙烯酰胺)存在的生物降解性能差、生产成本高等方面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_2O_3掺杂的CaO-B_2O_3-SiO_2(CBS)发光玻璃材料,并在制备过程中采用还原气氛和还原剂原位制备得到了Eu~(2+)/Eu~(3+)共掺杂的CBS发光玻璃,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发光玻璃的发光特性和荧光寿命进行了研究.荧光测试表明,Eu2O3掺杂的CBS发光玻璃样品在激发下出现Eu~(3+)的特征发射峰,其荧光强度和荧光衰减寿命均随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其荧光猝灭浓度约在0.8mol%附近,此时的荧光寿命约为2.05ms.在还原气氛下(活性炭)加入还原剂(酒石酸钠)原位还原得到的Eu~(2+)/Eu~(3+)共掺杂的CBS发光玻璃中Eu~(3+)的发射峰强度明显降低(394nm激发),而在400nm附近处出现了归属于Eu~(2+)的宽谱带发射峰(347nm激发).分析表明,随着还原气氛以及还原剂用量的变化,发射峰的强度和位置也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锆铒元素合金(铒元素质量分数为1%,5%)。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合金表明制备含有Er3+的氧化锆纳米管,EDS能谱证实有效的进行了铒元素掺杂。在600℃氮气气氛下进行退火,XRD图谱测试显示当饵离子的掺杂质量分数为1%时,氧化锆纳米管晶体结构由混合相变为单一的四方相。室温下,以257nm和317nm的紫外波长对未退火和退火后的ZrO2∶Er3+纳米管材料进行荧光性能测试,发现退火后发射中心依然是紫外发射,但发射峰中心发生了蓝移。测试结果显示,在317nm的激发波长下,材料的荧光性能显著,离子跃迁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掺钕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利用XRD、SEM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钕钇铝石榴石纳米粉体的物相结构和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在1100℃和pH=7时,合成质量较好的YAG纳米粉体,颗径尺寸大约为80nm。在508cm~(-1)、566cm~(-1)、690cm~(-1)、720cm~(-1)、785cm~(-1)附近的一系列吸收峰均为YAG中晶格振动与光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在808nm激发下获得了最佳掺杂浓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浓度Eu3+掺杂无定型钛酸盐(KBT)发光薄膜.紫外灯下观察,Eu3+掺杂的KBT薄膜发出明亮的红光.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荧光光谱仪对薄膜的发光性质展开了测试和研究.荧光光谱记录到的Eu3+的发射包括4个强峰,其中Eu3+的5D0→7F2(616 nm)超灵敏跃迁最强.激发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由于Eu-O的电荷迁移带的吸收作用,Eu3+掺杂的KBT薄膜在短波紫外区被有效激发,是一种高效紫外-可见光转换材料, 为从光-光转换角度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光能吸收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高品质、性质稳定的硫化锌量子点,采用硫代乙酰胺在水热条件下的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硫化锌量子点,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分别表征了所制得量子点的物相、颗粒尺寸和发光性质,考察了反应时间对量子点物相、颗粒尺寸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水浴条件下,可以获得颗粒尺寸在20 nm以下,面心立方结构的硫化锌量子点.发光性能测试表明:制备的硫化锌量子点可被330 nm紫外光有效激发,产生位于430 nm附近的蓝光发射;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量子点颗粒尺寸增大、发光性质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