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动汽车及充电桩的快速普及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充放电行为给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序充电技术营运而生。现阶段充电桩有序充电功能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无法判断有序充电策略是否执行,策略执行效果无法评价。因此,本文提出了现场充电桩+能源控制器+检测装置+云平台的规模化充电桩有序充电策略检测系统。首先,设计了检测装置硬件结构及通信方式。然后,建立了多场景多时间尺度的用电需求模拟模型,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检测软件。最后,构建了有序充电策略评价模型,实现规模化充电桩有序充电策略检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智能有序充电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电动车的数量将会逐步增多。关于电动车辆充电问题的研究,已从过去对于电池自身充电特性的探究转变为多因子约束下充电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针对电池自身物理特性所能承受情况、充电机输出功率、传输电网容量与车主充电需求等因子,设计了多目标有序充电控制系统。它能够依照电池自身特点与所处环境情况对车辆充电进行智能化管控;采用循环扫描监测与电路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整个充电进程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加权算子用于满足车主不同的充电需求。随着相关技术与器件的不断进步,该系统将逐步向小型、微型的便携式产品演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与之配套的电动汽车充电桩设施不断完善。根据交流电能表特点研制了一套改进瓦秒法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检定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远程控制电动汽车充电桩测试仪进行交流电能检测,为电动汽车充电桩交流电能计量量值传递和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充电市场"点多、面广、投资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系统。讨论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框图、充电付费流程和系统可靠性。与现有的充电桩相比,该系统具有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控制较复杂,需要构建严格的控制策略,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充电过程,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基于此,先从需求建模、负荷预测、负荷计算三个方面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再从有序充电系统、通信控制方案、控制算法分析等方面对有序充电控制策略进行研究,确保控制过程能够有序开展,保障电动汽车具有良好的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有序充电策略未能充分考虑和应用后续时段内新增充电请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充电请求预测补偿的住宅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在均分出的每个控制时段末,该策略依据实际新增充电请求数据修正了先前控制时段对当前控制时段新增充电请求的预测结果,并采用预测结果对后续各控制时间段内的新增待充电请求作了补偿,提高了充电请求预测结果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使系统负荷波动最小的有序充电控制模型。大量的算例分析及结果表明,该策略实施效果上佳,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负荷预测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用地决策法的空间负荷预测法,建立了发展中城市的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负荷的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结合电动汽车的空间分布及其出行特性,对电网负荷率和网损进行分析,以优化城市配电网利用率为目标,构建出电动汽车强制性有序充电模型。通过算例说明在较高的电动汽车市场普及率下无序充电将给城市配网带来严重负荷冲击,并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有序充电模型在不同市场普及率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充电桩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新基建”项目之一。由于电力负荷的不确定性和汽车充电的随机性,大规模充电桩负荷造成的线路过载、三相负荷不平衡、电压下降等问题更加突出。以住宅小区的慢速充电、常规充电模式为对象,研究了基于永磁切换开关的电动汽车的负荷平衡、有序充电控制系统,可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导致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和当前各种有序充电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有序充电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在线监控系统。系统通过开发通用总线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导入,分别部署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控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采用B/S架构,通过Web方式发布,逻辑上分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从负荷预测管理、电池信息管理、有序充电控制、负荷曲线分析、可视化监控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上实现充电站在线监控。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应用情况,对各主要功能进行了展示,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超窄带载波抄表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超窄带载波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为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实施,并在现场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智能小区停车场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达到高效合理分配,在确保小区居民正常安全用电的同时,找到一种更合理的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方案.提出了基于优劣解距离法的电动汽车分时段分电价有序充电优化策略,根据居民日常出行规律及充电需求建立数学模型,并从充电成本、充电完成满意程度、等待充电时间角度综合考虑,将策略分为4种情况讨论,并通...  相似文献   

12.
基于MPPT的智能太阳能充电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实现了一种通过单片机控制开关电源使光伏电池给蓄电池充电的设计方案.系统使用单片机控制反激式开关电源,并精确采样电压值和电流值,形成反馈.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实现了系统工作的高效率.软件和硬件都对系统进行了保护,实现了系统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给出了实际使用结果,由结果可知,系统工作正常,达到了预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会影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以车联网系统为基础,提出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引导策略。充电站运营商按用户在时间和空间上接受充电引导所起的作用对于整体调度作用的贡献程度,分别对用户进行费用补偿,在此基础上建立时空双尺度有序充电引导模型。其次,提出一种IBQPSO算法求解规划问题。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能满足电网、充电站运营商和电动汽车用户三方的利益,表明了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网低压集中抄表绝大部分采用了窄带电力线载波通信,抗干扰能力弱、通信速率低的局限性,在不改变原有窄带电力线载波采集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将部分无法通信或者通信不稳定电能表的窄带载波模块更换为宽带载波模块,同时在原有集中器旁增加一台宽带载波转换器,将数据汇总后通过原有集中器上行通道,完成与采集主站的交互功能,既充分利用了原有已建设窄带电力线载波采集系统,又解决了部分电能表无法通信的问题,节省建设资金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小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对区域配电网的影响,即减少配电网负荷峰值的增加。本文综合考虑不同用户类型的电动汽车在居民小区、政府部门和商业区的行驶规律、停车规律、充电需求,以实现整个区域配电网削峰填谷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在V2G(vehicle-to-grid)模式下,通过分时电价引导的不同负荷类型电动汽车从时间和空间上双重互补进行有序充电的方法。以IEEE RBTS-5系统的第1,2条10 k V线路负荷需求为例,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了本文所提的方法,验证了时空互补有序充电的方法对区域配电网总负荷削峰填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当前有序充电策略控制目标相对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双目标分层优化的有序充电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主站与能源控制器分层协同控制的整体架构.其次,将控制用户充电成本作为第一层优化目标,将减小电网负荷波动作为第二层优化目标,完成双目标分层优化算法模型的设计.最后,设计了台区负荷越限时刻电动汽车充电功...  相似文献   

18.
充电模块是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最为关键的部分,针对其功率开关和电解电容等核心器件的开路故障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wavelet packet transform,WPT)和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sparrow search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SSA-BP)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以充电模块输出电压为原始信号,首先通过预处理剔除其直流分量,对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然后计算出各子频带信号的能量,通过归一化得到初始特征向量,最后将直流分量和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作为最终故障特征量输入到SSA-BP神经网络,进而输出分类结果实现故障诊断。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搭建了输出功率15 kW的两级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率达到93.85%,对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故障诊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能源问题、城市污染问题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使电动汽车在交通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电动汽车蓄电池快速智能充电问题限制了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以ARM处理器为核心,结合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种快速智能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减少了汽车蓄电池的充电时间。LCD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并显示蓄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GSM通信以短信的方式通知车主蓄电池的充电情况,实现远程操控与智能充电。  相似文献   

20.
提出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直流充电桩协同充电技术。在保证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实时读取电池的荷电状态,通过模糊算法输入参数调节电池的充电速率,结合电池特性设计充电电压与电流的上下阈值,加入控制算法保证充电过程中电池不会出现过放和过充现象,实现电动汽车-车桩-用户三者的信息共享。仿真结果证实了协同充电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节约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延长了汽车电池的使用年限,实现了电能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