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分析了人体在热环境中的生理响应机制,综述了国内外基于生理指标的人体热舒适、工作效率和长期健康的研究现状,指出生理指标在评价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热舒适研究只能作为一个辅助评价指标,并提出了生理指标在评价热舒适、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2.
结合认知心理学与生理学的主观评价、任务评价与生理评价,建立室内不同照度光环境下人员工作效率评价体系,分析研究光环境中照度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探究以知识工作为主的办公建筑的最适照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450~700 Lx是办公建筑的最佳照度区间。  相似文献   

3.
正伊利诺伊州消防服务学院具有先进的研究设施,为消防员面临的问题和危险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学院设有模拟现场环境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可随时使用试验设备和调用试验参与者。研究中心还拥有实体火高温试验舱用于研究热应力等参数。学院致力于研究影响消防员工作、健康和安全的各种因素。基于生物力学、生理学和其他机理开展三部分具体研究:环境(热、烟、水蒸气),设备(测试、研发、评估和维护)以及人员(适应力、生理机能、心理状态和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室内的工作时间逐渐增多,对室内工作环境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室内工作环境(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性)对人员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好的空调通风系统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污染物对人员健康的威胁。目前最常见的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弊端正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表现在舒适度差、空气品质差、能耗高、送回风口位置固定灵活性差等问题。地板送风系统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其技术近几年在国内暖通空调领域被广泛关注,并在未来空调设计中必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9,(5)
建筑热环境对我们的安全、健康及舒适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明确热环境对人体热生理反应的影响,能为住宅、办公楼、商场等建筑的热环境设计提供依据,有助于降低因热环境变化诱发日常活动场所事故的风险,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文章对基本的日常活动——坐姿、站立、行走、沐浴和睡眠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基础上对人体热模型与心血管模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评估日常行为场景中热环境与人体热生理(温度、血压)的量化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营造局部热环境可在较低能耗条件下有效改善人员热舒适性,也易于满足人员的个性化热环境需求。有关个体热舒适的研究较多,主要针对办公、睡眠等轻度体力活动环境,对从事体力活动的车间厂房内局部热环境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实验模拟冬季无集中供暖的企业车间内常见的温度及体力活动,研究加热足垫对人员热感觉、热舒适、皮肤温度以及工作效率等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局部加热足垫可显著提高人员的足部热感觉、整体热感觉及热舒适;足部热感觉与整体热感觉呈显著相关性;当足部热感觉投票为1. 0左右时,整体热感觉处于热中性状态;随着整体热感觉和热舒适的提高,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当室内热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通过一系列生理调节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生理参数在热舒适评价中展现出极大的潜力。近年来,基于生理参数、热环境和健康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更准确、更健康的方法,此类涉及生理学、建筑环境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也为未来我们所追求的建筑热环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分析了人体主观与生理可接受温度分区,并介绍了热健康相关的典型生理参数。最后,基于过往实验数据对符合人体热健康的温度阈值和生理参数范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生理参数探究热健康温度分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将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室内光热环境和热感觉影响人员工作效率,但在对工作效率评价方面,研究者之间存在较大争议。对嗜睡性这一影响夜间加班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不同光环境(300 lx,3 000 K;1 000 lx,3 000 K;1 000 lx,6 000 K)、不同热环境(28℃,40%;24℃,40%)、不同热感觉(-2~+2)条件下收集的嗜睡性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当照度超过300 lx后,室内照度和色温变化对嗜睡性没有影响;在试验进行2 h后,24℃环境下的嗜睡性低于28℃环境下的嗜睡性;嗜睡性随热感觉呈"U"型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为样本,在热湿环境舱内通过跑步机进行热习服训练,研究不同日运动时长下人体进行热习服训练的适应性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不同日训练时长下热习服形成的程度并总结相应的生理反应规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热习服训练的效果,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探寻与运动时间有关的评价人体热习服训练效果的最佳训练方式。结果表明:热习服训练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参数,从而有效改善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员对环境的热适应性;不同热习服日训练时长对人体直肠温度的影响较心率更为显著;单次热暴露时间越长,热习服训练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专栏导读     
《新建筑》2019,(5)
<正>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对于健康生活的渴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健康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健康建筑的相关研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营造健康的建成环境和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渴望、实现健康中国的必要条件。人们一天中约80%以上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建筑室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等因素对于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健康、舒适、安全与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建筑是无法脱离环境独立存在的,建筑周边的社区环境也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其室外空间的物理环境也会对人们的健  相似文献   

11.
热环境与睡眠之间的联动有生理基础,不恰当的睡眠热环境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显著。在偏热环境下,清醒人体可直接表达热感觉和热舒适度并且能够自行调节热环境,对于睡眠人体的热舒适状态而言则更多地是通过测量客观生理指标来表达,睡眠人体对热环境的调控也较为被动。由于睡眠人体与清醒人体的生理状态不同,两者对同样的偏热环境的感知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热舒适和睡眠学科的研究方法趋于成熟,研究者于过去20年间对偏热环境下睡眠热舒适的相关课题进行了研究,包括人体热调节系统和睡眠控制系统的关系、人体各热生理参数在睡眠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睡眠热舒适的评价方法、夏季睡眠热中性的温度范围、床褥热阻和湿度对夏季睡眠热中性温度的影响、气流在偏热环境下对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以及可用于综合评价热环境对睡眠热舒适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市两处代表性办公建筑进行实地调研。采用主观问卷调查了建筑内人员对室内环境的总体感觉,各项人的因素及室内环境质量因素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等,并客观调查了空调系统运行能源消耗费用及人员薪酬等支出情况,同时对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甲醛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尽管建筑室内各项物理参数都在标准范围内,接近50%的人员抱怨有病态建筑综合症,且大多数人希望增加室内新风量,(尤其是开放式办公室)降低室内噪音水平。热环境、空气品质和噪音是影响人员工作效率的主要环境质量因素。因此,办公建筑可优先考虑改善这些环境质量因素以提高人员的健康舒适水平和工作效率。在调查的两幢建筑中,人员薪酬与建筑运行能耗(电费)支出之比也达到100倍之多。这表明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办公建筑中,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有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好坏影响工业建筑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工作环境热舒适性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英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中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指标内容、分值、最低要求、权重以及具体指标内容差异,找出了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中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标准完善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室内环境热舒适性的重要性,以及空调气流组织对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的影响。空调室内气流组织不合理不仅会导致人员热舒适性降低,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导致设备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增加。室内空调气流组织优化不仅要考虑室内人员环境的热舒适性,同时,要考虑降低空调运行能耗以实现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结构调整和三胎政策的出台,社会高龄孕产妇比例将扩大,建立促进孕妇生理与出行安全,促进孕妇压力缓解和促进孕妇资源获取的户外环境,将对孕妇主体感受和健康结果有潜在的积极影响。以梳理国内外研究影响孕妇健康的户外环境支持性影响因素为目的,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中户外环境影响孕妇健康结果的证据,发现当前研究主要环境对象为邻里环境和社区环境。环境直接影响因素中的空气污染、可步行性和绿地暴露等会影响孕妇生理和出行安全。环境间接影响因素如物理环境障碍、环境不文明行为、社会支持、娱乐设施距离、健康食物获取等将影响孕妇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并最终影响孕妇健康。根据文献分析结果,进一步结合支持性设计理论和“刺激-认知-反应”理论,提出孕妇健康同环境要素之间可能的总体作用机制模型,以期为指导设计实践,进一步建立评价体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休闲体力活动,以福州市三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模型数理方法,分析城市公园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地增进居民健康。环境的美观、安全对居民健康有直接影响;交通便利能促进中高强度的休闲体力活动;自然景观、安全程度能提高居民到访公园频率,间接影响居民健康。(2)居民主观健康与社交效益成显著正相关;到访公园频率与生理效益成显著正相关;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与生理效益、总体生活质量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热舒适的现场研究更多地关注行为调节和心理调节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忽略了生理热适应的作用,论文概述了热适应模型的3个代表模型,分析了3个代表模型的特点以及忽略生理热适应的原因,概括了当前生理热适应的研究现状,归纳出生理指标遴选研究、生理热适应研究和基于生理、心理及行为调节的热舒适多元评价模型研究这3个研究方向,提出了生理热适应研究还需系统而完善地揭示中国不同地域气候区人群的生理热适应差异;揭示中国不同气候区人群的适应温度区阈值以及表达阈值的生理指标;提出揭示室外环境参数对生理热适应的影响,这对完善热适应模型、实现舒适又节能的建筑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室内热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学者和舆论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室内环境直接影响人的热舒适和效率,并且还与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紧密相关。尤其是中小学教室的热环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长,以沈阳市中小学校这样一个典型的夏热冬冷的地区的室内热环境为对象,研究了在夏季的室内热环境,并且同时收集了受测试者的主观热感觉,最后对这些数据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并提出来改善沈阳市夏季中小学教室热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室内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对办公建筑人员的整体感受和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影响办公建筑人员工作效率的众多因素着手,采用主观问卷调查探讨办公建筑人员对室内环境的整体感受,并选取温度和光照强度两个关键因素,以此引入方差分析判断二者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和光照强度等物理环境对工作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光照强度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远低于温度。(2)温度维持在16℃-22℃,既满足室内工作者喜好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3)在光照强度上,被试喜好的范围是300lx-800lx,而实验数据是200lx-600lx,有一定差异,但不明显,在工作生活中,可以将300lx-600lx作为最佳照度区间。  相似文献   

20.
董欣 《室内设计》1998,(3):34-35
国际工效学学会会刊对人类工效学下定义为:“工效学是研究各种工作因素,研究人和机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工作中、生活中以及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一门学科。”简单地说,人类工效学是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