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土地基上路基加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童明  汪益敏  陈页开 《山西建筑》2007,33(15):12-14
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加宽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新路堤使用轻质土填筑,能有效地减小路基的附加沉降量及新老路堤下路基的差异沉降,降低差异沉降的坡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现阶段我国公路改扩建的基本形式和方案选取原则,分析新旧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气泡混合轻质土和普通回填土两种路基加宽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泡混合轻质土能有效解决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提高路基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纪姗 《低温建筑技术》2019,41(1):132-133
泡沫轻质土是一种自密实的新型轻质材料,其具有较大的强度、刚度和较小的密度,用泡沫轻质土填筑桥头引道路堤可以有效减小路堤填料对桥台的水平推力,并降低桥头引道路堤的自身沉降变形;本文采用ANSYS计算分析了泡沫轻质土填筑桥头引道路堤的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填筑桥头路堤时随填筑高度的增大在同一位置的水平推力会增大,小于填土路基产生的水平推力;沉降变形随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明显小于一般填土路堤,没有发生明显沉降差。  相似文献   

4.
《四川建材》2016,(2):98-99
结合气泡混合轻质土路基加宽加高工程实例,介绍了上覆硬壳层软基气泡混合轻质土技术的特点及设计施工方法。通过模拟硬壳层、软土的非线性变形以及固结变形特性,研究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填筑高度、软基厚度等因素对路基沉降及固结度的影响,并用实例验证了其在路基填筑中应力均匀扩散、沉降小的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5.
王崇淦 《中外建筑》2013,(6):134-135
公路路基加宽施工中,新路基的施工会引起新旧路基的沉降差异及路基边坡的失稳,所以在公路路基的扩建加宽工程当中软土地基工程的重点就是要怎样做到减小新旧路基的沉降差异,确保新旧路基的有效衔接。本文结合湖南某公路改扩建工程实践,论述了该公路改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旧路基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加宽和加高这一工况,分析硬壳层、软土的非线性变形以及固结变形特性,建立气泡混合轻质土、硬壳层、软土的数值模型,用以研究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填筑高度与宽度、硬壳层厚度、软基厚度等因素对路基沉降及固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郭建 《建筑技术》2024,(6):676-679
依托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研究新型材料泡沫轻质土作为填筑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通过FLAC3D数值仿真软件,建立新旧路基模型,模拟新筑路基的沉降变化值,新建路基累计沉降值与距路基中心距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距离路基中心12.5m处的沉降最大。对涵顶填土沉降在泡沫轻质土作用下的变化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泡沫轻质土的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老路基基础上加宽路基,研究路基的变形和破坏问题,文章基于路基弹塑性的理论建立了路基填土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气泡轻质土填土路基分层填筑,分析了气泡轻质土填土填土路基在受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和沉降规律。得出了路基变形特征,为实际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既有市政道路扩能改造需对路基进行横向拼接加宽,为了尽可能降低路基加宽的占地面积,必须控制路基边坡的坡率,由于坡率较大,导致路基加宽部分的竖向单位荷载较高,不利于工后沉降的控制,尤其在高填方路堤段,因路基边坡过陡而导致的竖向荷载超限问题则越发明显;为了进一步控制加宽路基部分的容重水平,工程上常采用泡沫轻质土代替常规路基填土,以大幅降低路基填料的容重指标,从而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规模。本文拟以某市市政道路扩能改造项目为研究背景,重点论证了泡沫轻质土用于填筑拓宽路基的可行性,并详细阐述了对应的施工工艺,希望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路基加宽时其变形稳定性问题,研究以山西省朔州市南环路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黄土地区新老路基拓宽工程的差异沉降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旧路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与加宽路基的填土高度呈正相关,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新旧路基坡脚处水平位移也逐渐增大,但水平位移最大值却在地表下2 m处出现。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聚集了公路建设和养护的一系列难题。随着该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对道路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公路不良地质路基填筑工程为实例,论述了气泡轻质土作为一种能够避免路基发生沉降和滑坡的新材料,其具有的明显优势。并分析了不同填筑高度对气泡轻质土造价造成的影响,这对于以后处理类似的工程,在进行填筑高度的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岛状多年冻土路基差异沉降影响因素及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岛状多年冻土路基工后差异沉降计算模型,系统研究了路基高度、融化盘厚度、融化盘面积、融化盘偏移对冻土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最大差异沉降量随着路基高度、融化盘厚度、融化盘直径的增加而增大,但差异沉降量增幅随着路基高度、融化盘厚度、融化盘直径的增加而逐渐减缓;在相同融化盘深度、相同融化盘半径的前提下,融化盘偏移对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3.
泡沫轻质土具有轻质、环保、易施工等特性,在沿海地区的软土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浙江宁海地区地基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软土地基处理的关键点。通过方案比选,采用泡沫轻质土处理方案能有效减少对土基的附加应力,减小路基总沉降量,同时缩短施工工期。根据施工实测数据,工后沉降值和差异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地区的软土路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依托江苏省江都至广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基于我国研究现状,从设计角度对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和传统复合地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面比选,并对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的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成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采用现浇泡沫轻质土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路基的加宽工程要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和沉降差异问题,新路基的建设会引起路基边坡失稳和新旧路基的沉降差异,因此高速公路路基扩建加宽中软土地基工程的关键就是如何减小新旧路基之间的沉降差异,保证新旧路基之间的有效连接。  相似文献   

16.
根据Chai和Miura(2002)提出的考虑软土初始静偏应力影响的塑性累积变形计算模型,采用淮安填土的静态和动态力学参数,对金-马高速公路低路堤路基在交通荷载下的累积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累低路堤路基累积沉降随时间先急剧增大,然后逐渐变缓;随着车流量增加,路基累积沉降增加,车流量超过2 000辆/天,路基累积沉降增加速度加快;车载越大,累积沉降增大速度越快,车载超过30 t,累积沉降增加速度加快;随着路堤高度减小,地基累积沉降快速增加很快,路堤高度小于3 m的路基沉降增加更加快;随着地下水埋深增加,路基累积沉降减小,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导致路基累积沉降季节性变化。重交通和超载车辆对路基累积沉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土工合成材料处治老路路基拓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加,老路拓宽已经成为公路建设非常重要的~种手段。为减少老路拓宽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土工合成材料在新老路基结合部处治中获得很大的成功。针对老路拓宽时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结合部的特点,将新老路基、路面结构作为整体,建立数值模型。采用FLAC进行分析,主要从路基位移、路基项面应力及土工合成材料拉力分布等方面,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处治新老路基结合部的作用机制,分析不同加筋层数和不同路基填土高度下的处治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土工合成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小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和水平位移,而且使得路基反射到路面的平均应力更小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8.
刘小飞 《山西建筑》2011,37(19):148-149
在新旧路基差异沉降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室内试验成果并结合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了差异沉降的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仅从受力和变形角度来分析,两侧对称加宽较单侧加宽有利,加宽高度越大,新旧路基的差异沉降和横向位移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高速公路,由于预压时间不足等原因,可能会造成通车后高速公路日沉降速率过大,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为减小路基的剩余沉降,采用对路基横向引孔,并换填气泡混合轻质土进行处置;处置后路基沉降速率趋于稳定,剩余沉降明显减小,避免了因封锁高速公路进行施工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室内试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其在已通车高速公路处置沉降中的应用,通过换填,路基荷载从74.2 kPa减至69.8 kPa,试验段月沉降速率减小50%左右,剩余工后沉降减小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路基拓宽改建是高速公路等应对现代迅猛增长的交通量的有效对策,为应对路基拓宽工程中出现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法并通过对土应用弹塑性DruckerPrager模型的解算对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和防治描述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路基拓宽宽度和高度对差异沉降有较大影响,土工格栅有效减小了竖向和侧向不均匀沉降;二灰土轻质路堤对改善不均匀沉降效果最显著,且其造价较低廉,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