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士从1949年开始在高压输电线路上推行带电作业。采用这种新的作业方法之后,就大大缩短了线路故障停电时间。瑞士的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主要是用绝缘工具进行的。在40千伏线路上更换针式绝缘子时,先用绝缘棒把导线与绝缘子脱开,再把导线从线担上支开到安全距离,然后由检修人员直接更换绝缘子。在200千伏以下的线路上更换悬式绝缘子时,光用绝缘拉索把导线抬高,再用绝缘工具把导线从绝缘子串上脱开,并将其降至正常位置以下,然后更换绝缘子。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压带电作业过程中人工实施安全监测难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深度相机的高压带电作业实时安全监测及预警方法。在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和典型工况分析基础上,基于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对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空间进行了划分,利用ToF深度相机对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进行实时检测,采用安全作业空间边界越界和入侵检测实现安全预警;同时对影响安全监测的绝缘绳索进行甄别和排除,提高了该方法对野外复杂环境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在现场试验时,杆塔上的观察人员与系统同时进行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了12次报警,而观测人员仅进行了5次报警提示,其他7次报警是由于作业人员足部仅触及报警线边缘,精度要求高,故观测人员没能及时报警。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基于ToF深度相机的高压带电作业实时安全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人工监测相比,系统可大幅提高带电作业安全监测的有效性,能有效预防带电作业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力系统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多.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完成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任务,直接影响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时,技术人员一般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带电作业或停电作业的方式.相比停电作业,带电作业的安全风险系数更高,而且在实际作业中存在较多无法预估的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5.
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相对复杂,需要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开展线路架设工作.在实际架设高压输电线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由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危害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相关单位在架设高压输电线路时,需要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严...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网的跨越式发展,带电作业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减少用户停电时间的必不可少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供电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从带电作业人员条件、气象条件、现场勘察情况、工器具管理、资质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保障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7.
75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为填补750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研究的空白,根据750kV线路电压等级高、空间场强大的特点,研制了相应的带电作业屏蔽服,按照标准测试了屏蔽服的衣料和成品性能,并针对线路实况测量了等电位时人体不同部位屏蔽服内外电场强度及流经人体的电流,还进行了操作冲击电压下的生物放电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屏蔽服完全满足750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要求。750kV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应穿戴全套屏蔽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采取措施防护感应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0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确定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分析了我国第一条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操作过电压水平及概率密度,介绍了带电作业危险率计算过程和修正方法,结合特高压输变电试验示范工程的实际进行了各种工况位置的安全距离的试验研究,得出1000kV输电线路直线塔边相、中相、耐张串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通过危险率计算分析确定了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研究结果可为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持久开展带 电作业对提高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下面笔者就带电作业中易出现且又常被人们忽视的 不安全现象谈一点个人看法。一、在导(地)线上悬挂软梯(或飞车)进入强电场工作前,《安规》规定;必须检查本挡两 端杆塔是否牢固、可靠,导、地线紧固情况,是否有被跨越的电力线路、通讯线路等,载荷 后是否能满足有关安全距离。二、等电位换220千伏耐张整串绝缘子。在不穿屏蔽服(必须穿导电鞋)不采用专用短接线 时(因工作中杆上地电位,电工基本不穿屏蔽服),当绝缘… 相似文献
10.
带电作业是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800 k V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在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很大改进空间。阐述了±800 k V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应用现状、改进必要性、改进情况及应用效果等,为其他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工器具优化改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超/特高压交直流并行线路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为保证并行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需要对
带电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研究。分析了带电作业的安全影响因素,依据线路实际尺寸建立了1∶1计算模型,
采用有限元法对同走廊四回并行线路进行了电场仿真,获得了带电作业典型位置点的电场强度,根据仿真结果
对带电作业人员电位转移放电能量进行了计算。同时建立了人体模型,计算分析了等电位作业工况下人体不同
部位的电场强度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同电压等级独立走廊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同样适合于四回并行线路带
电作业。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同走廊多回并行线路带电作业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
。 相似文献
12.
75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给750kV线路的带电检修和维护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保证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开展,结合官亭—兰州东750kV输电线路的实际,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了线路带电作业时的操作过电压水平;针对带电作业时的各典型工作位置,通过1:1模拟杆塔试验得出了各工作位置的带电作业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并根据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的特点进行了海拔校正。在此基础上,通过带电作业危险率的计算和分析,研究确定了75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研究结果可为750kV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和带电作业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电场,因此在带电作业中的安全防护十分重要,对此开展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通过分析输电线路导线带电补修作业方式,针对500kV电压等级以下、750kV、1000kV输电线路特点,给出强电场安全防护、电流安全防护及感应电压安全防护等措施,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狠抓工具管理确保带电作业安全荆州地区电力局舒文华带电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检修手段在电网的安全及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带电作业的安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及稳定运行。我认为,除了保证带电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外,大力加强对带电作... 相似文献
16.
山区输电线路工程测绘工作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安全和质量的把控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安全和质量两个方面出发,介绍山区输电线路测绘工作主要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注意事项,论述山区输电线路工程测绘工作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输电带电作业中缺乏安全监控及预警手段和方法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TOF技术的带电作业实时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采用TOF摄像机实时对工作人员周围的空间进行三维重建,获取工作人员附近物体的坐标信息,进一步检测工作人员与身边物体的距离信息,并且当工作人员与导线等带电体的距离超过设定值时便会触发报警系统提醒操作人员。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自动化、实时化监测,可靠地保证输电带电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该系统对预防或减少带电作业人员人身伤害等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嵊泗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嵊泗直流输变工程是宝山钢铁公司嵊泗马迹山码头的配套供电工程 ,兼供嵊泗县用电。目前 ,嵊泗电网为孤立小网 ,总装机容量为 1 8.7MW,预计嵊泗 2 0 0 5年负荷将达 35 .1 7MW,2 0 1 0年为 47MW,拟从大陆向嵊泗岛以双极直流海缆供电方式供电。由 2 2 0 k V南汇变电站的 1 1 0 k V专用 1 1 0 k V线路 ( 2 0 km)架空至芦潮港换流站 ,经换流后采用 5 0 k V直流架空线 (长 2 .1 4km)至海缆下海点 ,再经 5 0 k V海底直流电缆 ( 5 9.7km)送至嵊泗岛海缆登陆点 ,经 1 .4km直流架空线进嵊泗换流站 ,换流后交流母线电压为 1 0 k V和35 k V,通过 3…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工频和二次谐振特性,建立了系统阻抗频率扫描模型.提出了交流系统和交流滤波器通过换流变和换流器折算到直流侧的等效模型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交流系统强弱和交流滤波器组数对系统阻抗频率特性的影响.结合可能导致直流系统谐振的故障工况,研究了扫描时谐波源的施加方法,分析了谐波源施加于不同位置对扫描结果的影响.针对同廊道交流线路的感应,提出扫描时谐波源应分别施加于线路端部和中间,并在扫描时考虑最严重的情况.以锦屏—苏南±800 kV工程为例,扫描了各种工况下系统的阻抗频率特性,结果表明在某些运行工况下系统谐振频率为48 Hz和100 Hz,可能存在一次、二次谐振.采用直流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仿真了可能在直流系统产生一次、二次谐波的故障,结果表明在发生交流相间短路故障时,直流侧二次过电压很严重,进一步验证了阻抗扫描结果.最后,提出了抑制二次谐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