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南极磷虾不同部位(全虾、虾肉和虾壳)的脂质含量、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分子种组成。结果显示,南极磷虾脂质的磷脂含量较高,占总脂质质量分数39%~47%,同时含有丰富的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 LC-PUFA),占总脂肪酸16.52%~20.18%。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极其丰富,EPA占总脂肪酸11.34%~13.62%,DHA占总脂肪酸3.58%~6.42%。采用质谱法对南极磷虾不同部位的磷脂酰胆碱(GPCho)和磷脂酰乙醇胺(GPEtn)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脂质GPCho和GPEtn分子种结构分别有55种和32种,均主要含有n-3 LC-PUFA,其中EPA和DHA含量尤为丰富。根据含有EPA和DHA的分子种类的数量和含量,南极磷虾壳是提取GPCho的最佳原料,南极磷虾全虾是提取GPEtn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2.
以小黄花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冷藏(4±1)℃条件下15%的食盐水腌制、50℃干制对小黄花鱼肉及脂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黄花鱼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分数分别为(74.46±0.11)%、(19.78±0.84)%和(10.43±0.13)%。脂质主要由(92.29±0.23)%的三酰基甘油和(6.37±0.58)%的极性脂组成。小黄花鱼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26.35±0.35)%,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91±0.09)%和(13.35±0.34)%。在最终产品中,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质量分数降低,脂质中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和酸值增加,表明脂质发生水解;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下降,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升高,表明脂质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口虾蛄肌肉和副产物脂质特征,测定了脂质质量分数、虾青素质量分数、脂质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甘油磷脂分子种.结果表明,冻干口虾蛄肌肉和副产物的脂质质量分数分别为(7.20±0.69)%和(1.86±0.14)%,脂质中虾青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9±0.01)和(2.09±0.08)μg/g.口虾蛄脂质中富含磷...  相似文献   

4.
大连湾牡蛎通过浸泡的方式处理,比较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丙酯对干制牡蛎的抗氧化效果。经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溶液和水(对照组)浸泡后,在55℃下进行热风干制。与干制前相比,对照组过氧化值(POV)降低,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甘油三酯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减少,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升高、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表明在干制过程中牡蛎脂质发生了氧化和水解。两组处理后干制样品中POV、TBARS和游离脂肪酸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PC、PE、甘油三酯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其中没食子酸丙酯组变化程度最低,表明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丙酯均能抑制牡蛎脂质干制过程中的氧化,且没食子酸丙酯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大连湾牡蛎(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脂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所提取脂质的脂肪酸及甾醇的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脂质回收率为68.48%,所提取脂质中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和10种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中EPA及DHA含量较高,分别占总脂肪酸的20.4%和9.1%;甾醇类化合物主要为胆甾醇、(22E,24S)-麦角甾-5,22-二烯-3β-醇、麦角甾-5,24-二烯-3β-醇和22,23-二氢-豆甾醇,其质量分数分别为39.4%、16.1%、13.3%和12.2%。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不同精制提纯方法制备的磷脂酰胆碱试样的纯度.结果表明:提取的方法不同,磷脂酰胆碱的纯度也不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磷脂酰胆碱纯度高低顺序为柱层析法纯化的磷酯>冷冻法纯化的磷酯>乙醇溶剂法萃取的磷酯>粉末磷脂>浓缩磷脂.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各磷脂酰胆碱试样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等5种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与磷脂酰胆碱纯度呈现正相关性,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与磷脂酰胆碱纯度呈现负相关性,油酸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建立了亚油酸、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必需脂肪酸等与磷脂酰胆碱纯度的关系曲线,其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动物脑(羊脑、猪脑、鸡脑)为原料,经清洗冷冻干燥后,再经丙酮脱油、己烷萃取及真空干燥得到羊脑磷脂为8.1%、猪脑磷脂11.7%、鸡脑磷脂12.1%.将制得的脑磷脂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得到PA、PE、PC、PS、PI等组分,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动物脑中磷脂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鸡脑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7.78%,饱和脂肪酸占32.22%;羊脑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56.65%,饱和脂肪酸占43.35%;猪脑磷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占58.84%,饱和脂肪酸占41.16%.  相似文献   

8.
以5个主要产地的水飞蓟籽为原料,对水飞蓟籽的理化性质和水飞蓟籽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全样、Sn-2位)组成及生育酚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水飞蓟籽的粗脂肪、粗蛋白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为17.33%~25.54%;5个产地水飞蓟籽油理化性质的差异程度依次为过氧化值>酸值>皂化值>色泽、折光指数;水飞蓟籽油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以亚油酸(44.74%~56.93%)、油酸(21.36%~32.75%)、棕榈酸(8.36%~9.60%)和硬脂酸(4.81%~6.23%)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7%以上,不同产地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Sn-2位主要脂肪酸分别为油酸(25.52%~42.07%)、亚油酸(57.93%~74.47%),含量较高的产地分别为河北和陕西;生育酚是油脂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5个地区水飞蓟籽油中仅检测出α-生育酚,含量为466.89~563.43 mg/kg,由高到低所对应的产地依次为河北、广西、安徽、陕西、黑龙江。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以无醛乙醇为溶剂,采用碱、酸两步水解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磷脂中总糖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大豆浓缩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48%,粉末大豆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22%,乙醇法提取的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52%,乙醇冷冻法纯化分离的磷脂中总糖含量为3.96%,经柱层析纯化分离的磷脂酰胆碱(w(PC)=90%)试样中总糖含量未检出;并结合薄层色谱法进一步分析测定了前4种磷脂试样中糖脂组分及含量,糖脂主要为单半乳糖甘二酯和单半乳糖甘一酯,总糖脂含量分别为4.29%、3.75%、4.44%、5.41%.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产地的米糠原油为原料,分析测定了其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皂化值等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米糠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米糠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全样脂肪酸组成中油酸(C18∶1/O)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39.78%~42.18%,其次是亚油酸(C18:2/L),相对含量33.25%~37.16%,二者含量之和接近80%;米糠油的甘三酯分子结构组成中OOL(17.24%~19.43%),LOL(16.59%~17.79%),POL(12.90%~16.43%)相对含量较高,其他甘三酯含量较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糠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69.31~127.76 mg/100 g,不同产地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米糠油中总甾醇和谷维素含量,辽宁省米糠油甾醇含量最高,为3.38%,黑龙江米糠油谷维素含量最高,可达1.98%.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复合酶(磷脂酶A1和磷脂酶A2)为催化剂水解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首先建立了甘油磷脂酰胆碱的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方程为y=8 179.1x-3 492.1(R2=0.998 3);然后测定了大豆浓缩磷脂中磷脂和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分别为42%和10.4%。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加酶比例对复合酶法制备甘油磷脂酰胆碱工艺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影响显著的因素,以甘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反应时间95 min、反应温度41℃、加酶比例(以反应物质量计)1.1%。在此条件下,甘油磷脂酰胆碱转化率为70.65%,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溶剂浸取法提纯磷脂酰胆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磷脂产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试验用乙醇为溶剂浸取提纯浓缩大豆磷脂,以产品的磷脂酰胆碱含量与收率为标准,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设计法分别研究乙醇浸取过程,优化了工艺参数,即:浸取温度35℃,乙醇浓度90%,浸取时间15 min,溶剂用量为8 mL/g大豆磷脂,PC的含量可以从原料中的22.70%提高到54.75%,PC收率超过99.6%。乙醇浸取物在5℃温度下,用6—7 mL/g乙醇浸取物用量的丙酮浸取3次,可得到PC含量为70.80%的粗磷脂,PC收率高达97.2%,杂质去除率达93.6%。  相似文献   

13.
以4个不同品种的红麻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红麻籽油,对红麻籽的主要组分和红麻籽油的品质及微量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红麻的品种选育及红麻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麻籽的粗脂肪含量为18.52%~21.19%,平均含量为19.83%;粗蛋白含量为25.37%~29.57%,平均含量为26.63%;4种红麻籽油在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皂化值和碘值等方面存在较小的差异;红麻籽油的酸值为1.09~16.72 mg/g,过氧化值为0.95~2.01 mmol/kg;4个品种红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主要为亚油酸(42.84%~50.79%)、油酸(27.58%~32.38%)、棕榈酸(17.04%~24.25%)、硬脂酸(1.93%~2.61%)、亚麻酸(0.46%~0.61%);红麻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85.81~99.10 mg/100 g,平均含量为93.30 mg/100 g,主要以α-生育酚(18.41~26.69 mg/100 g)和γ-生育酚(25.20~28.84 mg/100 g)为主,两组分共占维生素E总量的50.82%~56.03%;不同品种来源的红麻籽油,其甾醇构成存在较大差异,甾醇含量为199.15~298.35 mg/100 g,平均含量为242.42 mg/100 g,均以β-谷甾醇为主,占甾醇总量的76.36%~82.69%;不同品种来源的红麻籽油在β-胡萝卜素、磷脂和总酚含量上有较大差异,磷脂含量为1.68~4.53 mg/g;总酚含量为5.78~23.22 mg/100 g;β-胡萝卜素含量为0~9.66 mg/kg。红麻籽油具有作为营养丰富的可食用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测定了3种不同品种松籽油(落叶松松籽油、马尾松松籽油、红松松籽油)的黏度、折光指数、不皂化物等主要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松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3种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92.0%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43.3%~44.2%,其次为油酸,相对含量为24.7%~28.7%,松油酸相对含量为12.5%~18.2%。松籽油中甘三酯含量较高的是LOL(13.39%~15.78%)、OLO(7.72%~10.38%)和OLPi(10.22%~13.0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松籽油的生育酚含量,落叶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21.22 mg/100 g,马尾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30.94 mg/100 g,红松松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为22.15 mg/100 g。  相似文献   

15.
青麦仁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添加到面条中不仅能丰富面条的花色品种,而且使面条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但是青麦仁的添加降低了面条的蒸煮品质及口感,因此选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黄原胶、磷脂作为青麦仁面条的品质改良剂,研究了不同添加剂、不同添加量对青麦仁面条干物质吸水率、蒸煮损失率及感官评分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3种改良剂都对青麦仁面条的品质有一定的改良效果,CMC添加量为0.8%~1.6%,黄原胶添加量为0.4%~1.2%,磷脂添加量为0.8%~1.6%时干物质吸水率、蒸煮损失率、感官评分较好。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出3种添加剂的影响依次为CMC黄原胶磷脂;黄原胶与磷脂交互作用CMC与磷脂交互作用CMC与黄原胶交互作用;复合改良剂配方为CMC添加量1.2%,黄原胶添加量0.8%,磷脂添加量1.2%。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大连湾牡蛎(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脂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所提取脂质的脂肪酸及甾醇的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脂质回收率为68.48%,所提取脂质中共鉴定出14种脂肪酸和10种甾醇类化合物.脂肪酸中EPA及DHA含量较高,分别占总脂...  相似文献   

17.
番茄红素油树脂是以番茄皮渣为原料、以非极性溶剂为介质来进行抽提而得到的油溶性成分的混合物,其中除含有番茄红素外,还含有一定数量油脂及脂肪酸,维生素E、甾醇及磷脂等类脂性成分。本研究通过对皂化后所得脂肪酸经AMP衍生化所产生衍生产物的GC/MS法,对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油树脂中脂肪酸组成包括14:0,16:0,18:0,18:1,18:2,18:3等几种,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约占脂肪酸总量的75%,而不饱和脂肪酸仅占25%,并且所有脂肪酸的碳链均较短。  相似文献   

18.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两种抗冷性不同的水稻干胚极性脂及其六个主要组分的热致相变,发现在-10-45℃范围内干胚极性脂中只有磷脂酰甘油(PG)发生相变,同时较抗冷品种秀水号极性脂及PG的相变温度低于不抗冷品种广陆矮4号对应的相变温度,从而推断非内囊体PG决定水稻干胚膜脂相变及流动性。用自旋标记物12NS对两种水稻士胚极以及PG的流动性进行比较,也得到相似结果,这些结果表明,水稻抗冷性可能与干胚脂流动性有关,而后者的差异源于由脂肪酸饱和度不同引起的PG相变温度差异。  相似文献   

19.
研究药物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正确评价药物的活性和毒性至关重要.构建含有pH敏感荧光探针的支撑脂质双分子层,成功检测了局部麻醉药丁卡因与磷脂酰胆碱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并通过Langmiur方程拟合得到药物与细胞膜间的平衡解离常数Kd(23.9μmol/L).该检测方法快速、高效,不标记任何待测物,能有效避免引入标记基团对待测分子特性的影响,可作为一种通用型分析平台用于药物的筛选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西藏酥油是从牦牛牛奶中提取的油脂产品,在西藏地区作为藏民主要的食物来源,同时还是宗教活动中制作酥油花和酥油灯必不可少的原料,其制作工艺复杂繁琐且不易储存。以西藏地区的6种市售西藏酥油产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主要成分及理化指标,使用气相色谱仪、脉冲核磁共振仪、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测定了酥油的脂肪酸组成、固体脂肪含量、流变学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晶型。结果表明,西藏酥油产品主要含有棕榈酸(28%~34%)、油酸(21%~37%)和硬脂酸(9%~19%),高含量的饱和脂肪酸是西藏酥油呈现固体状态的原因,且它们都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6种酥油的固体脂肪含量和热力学性质表明其熔化温度的范围较大,因此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可用于制作酥油花。酥油的流变学性质表明其弹性模量(G′)均大于黏性模量(G″),呈现类固体性质,均属于剪切变稀流体。XRD结果表明,6种酥油产品均以β'晶型为主,呈现出柔软的质地,因此,西藏酥油具有起酥、搅打、可塑性等功能,可以作为食品和酥油花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