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纳米Si3N4表面改性和对MWCNTs表面的酸化处理,使用溶剂热法制备出Si3N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SEM、XRD、FT-IR等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以及形貌,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其电磁参数。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样品厚度为1.5 mm有效吸频带的宽度最宽,可以达到5.38 GHz。在样品厚度为4.0 mm时,在4.24 GHz处反射损耗RL值可以达到-41.73 d B,有效带宽为1.81 GHz。  相似文献   

2.
碳纳米管填充PMI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碳纳米管引入到PMI泡沫中,制备具有吸波性能的PMI泡沫,分析了碳纳米管对于PMI化学结构、泡孔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碳纳米管填充的PMI泡沫反射率能达到-15.23 dB,但碳纳米管的加入,会对PMI泡孔结构、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吸波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晓刚 《塑料》2004,33(5):66-69
碳纳米管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碳纳米管直径10~30nm,纯度>90%。碳源为乙炔、铁/镍复合催化剂。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丙酮溶解环氧树脂,然后加入碳纳米管。分别高速搅拌和超声处理30min,加入固化剂乙二胺搅拌均匀,超声10min除去气体后,浇铸在铝板上制成吸波涂层。TEM检测碳纳米管。反射率扫频测量系统HP8757E标量网络分析仪检测吸波性能。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比例为1∶100时,3mm厚吸波层试样吸波峰出现在14 32GHz,吸波峰值R=-10 01dB,吸波频带宽度为2 16GHz(R<8dB)。厚度增加到9mm,在11GHz和17 83GHz出现双吸波峰,最大吸波峰出现在17 83GHz峰值R=-9 04dB,带宽约1GHz(R<8dB)。比例调整为5∶100时,波峰出现在7 91GHz,峰值加大到R=-13 89dB,带宽度达到3 19GHz(R<8dB)。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一种新型的耐高温吸波材料,利用乙酰丙酮铝(AlAC)对聚硅乙炔树脂(PSA)进行改性,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含铝树脂PSAl,再利用先驱体转化陶瓷法制备出了硅碳氧铝陶瓷(SiCOAl)。SiCOAl陶瓷呈非晶态,伴生大量的碳纳米管(CNTs)和微纳米孔洞,增强了界面极化,利于电磁波的吸收。随着铝元素的增加(Al AC添加量增多),SiCOAl陶瓷产率从82%降低至45%;当Al含量为0.5%(Al-1)时,SiCOAl中的碳纳米管量最多,吸波能力最强;计算得到的反射损耗最低可达到-21 dB,有效吸收频宽可达到3.3 GHz。结果表明,制备的碳纳米管掺杂的SiCOAl陶瓷具有很好的吸波性能,有望应用在电磁波吸收领域。  相似文献   

5.
李晓杰  刘颖 《辽宁化工》2013,(11):1317-1319
主要介绍了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及碳纳米管,磁损耗物质、碳纳米管/高分子聚合物、碳纳米管/磁损耗物质/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聚酰亚胺的前聚体,聚酰胺酸,是通过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与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反应制备的.未改性的、酸改性和胺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被分别地单独加入到聚酰胺酸溶液中,并加热至300℃,从而制成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显微...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近年来磁性金属或合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雷达波吸波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并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磁性吸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碳纳米管在吸波材料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吸波隐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预处理、纯化处理、高温碱处理后,将其分散到环氧树脂中,制成一种多壁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吸波隐身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高温NaOH处理,使碳管在其表面产生较多的孔洞,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电磁吸波剂,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简述了碳纳米管的吸波机理及吸波性能的表征,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吸波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如碳纳米管/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导电高聚物复合材料、碳纳米管/橡胶基复合材料,最后展望了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制备锰离子掺杂纳米镍锌铁氧体(即镍锰锌铁氧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分析表征铁氧体的结构和磁性,研究镍锌铁氧体和镍锰锌铁氧体的元素配比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铁氧体均呈类球状,粒径较均匀。其中镍锰锌铁氧体的磁饱和强度与矫顽力最大,分别为84.97A·m2·kg-1和7.44×10-3 T。镍锰锌铁氧体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当镍锰锌铁氧体/石蜡复合物的厚度为8.62 mm,且频率为3.87 GHz时,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41.77 dB。当样品厚度为8.09 mm时,最大吸收带宽EAB,max为3.1 GHz。镍锌锰铁氧体的吸波机制主要归因于极化引起的传导损耗以及自然共振与涡流共振产生的磁损耗。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浇铸成型法制备碳化硅/环氧树脂(SiC/EP)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SiC种类、粒径、用量和表面改性方法对SiC/EP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SiC/E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纳米级SiC用量增加而增大,当φ(纳米级SiC)=17.80%时,导热系数为0.954 6 W/(m.K);SiC/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随纳米级SiC用量增加均呈先升后降态势,当φ(纳米级SiC)=3.50%时,两者均达到最大值。SiC经表面改性后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且改性SiC的加入可有效降低E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浇铸法制备了不同含量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MWCNT/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了MWCNT/EP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现MWCNT均匀分散在EP中。研究了MWCNT/EP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行为,材料的逾渗值为0.033%。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WCNT的加入提高了EP的固化交联程度和韧性,同时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钴(CoSO4·7H2O)为钴源、硫酸镍(NiSO4·7H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方法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引入MWCNTs后,CoNi-LDHs颗粒均匀地嵌入碳纳米管网络中,与碳纳米管紧密结合交错在一起,增大了材料的表面积,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复合材料比电容高达1 965.55 F/g,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用混酸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氧化处理,再与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反应,制备了含氨基甲酸酯基的改性MWCNT,将其和水性聚氨酯(WPU)混合制备了MWCNT/WPU复合材料,研究了化学改性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改性后,MWCNT能够均匀地分散于WPU中,和WPU基材的相容性及界面结合力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水性能和导电性能显著提高。改性MWCNT的质量分数为1. 5%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比WPU膜提高了89. 6%,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12. 3℃,导电率提高了约10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7.
以Ni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填料,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共混物为基体,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性能优异的NR/SBR/Ni/MWCNTs多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共混及其组成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电磁损耗网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i与MWCNTs共混有助于促进两者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形成更优的双填料网...  相似文献   

18.
以银氨溶液为敏化活化剂,采用一步敏化活化化学镀工艺制备了纳米镍钴包覆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镀液pH、温度、镍钴摩尔比对CNTs在低频区吸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0℃,pH=9,n(Ni)/n(Co)=3∶7。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化学镀前后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钴成功地包覆在碳纳米管上;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镍钴碳纳米管的最大回损值达到30.66dB,吸波值小于5dB的频率宽度为1042MHz。该镍钴碳纳米管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真空辅助树脂灌注工艺(VARI)制备了以羰基铁粉(CIPs)/玻璃纤维(GFs)/环氧树脂(EP)为吸波层、碳纤维(CFs)/EP为反射层的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通过考察工艺窗口温度、CIPs与EP质量比(m_(CIPs)/m_(EP))、搅拌时间和酒精含量{mC_2H_5OH/m(CIPs+EP)}4个因素对树脂体系黏度、可操作时间、凝胶时间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VARI制备以上复合材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VARI工艺条件为工艺窗口温度35℃、m_(CIPs)/m_(EP)为1.5:1、搅拌时间为30 min和酒精含量为5%。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其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吸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IPs并未与EP形成新的结合键。CIPs颗粒呈球状,粒径为3~5μm,且CIPs颗粒均匀的分散于吸波层中,当m_(CIPs)/m_(EP)为2:1、厚度为2.5 mm的CIPs/GFs/CFs/EP复合板材在11.6 GHz处的反射损耗最大为-26.5 dB,反射损耗小于-10 dB的频宽可达3.6 GHz,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20.
将碳纳米管、纳米氧化镧、微米金属Ni粉、微米氧化镱分散至环氧树脂,将该环氧树脂混合物填充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夹层,来探究该复合材料结构的吸波性能。利用网络矢量分析仪对该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结构在吸波分贝和吸波带宽方面都有提升,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在2.99~18.00GHz频段内,反射分贝出现三次波峰:第一个波峰的吸波带宽(-5d B)为2.55GHz,最大值出现在4.86GHz,为-23.78d B。第二个波峰的吸波带宽(-5d B)为3.75GHz,最大值出现在10.35GHz,为-21.07d B。第三个波峰吸波带宽(-5d B)为5.66GHz,最大值出现在14.04GHz,为-13.65d B。整体的吸波带宽(-5d B)达到11.96GHz,占全部测试频率的80%。另外,该复合材料结构对电磁波的损耗比例也有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