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下行链路降雨除了导致信号受到衰减外,还会升高卫星地面接收机的噪声温度,从而进一步恶化卫星信道的通信质量、本文就下行链路雨衰对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噪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基于ITU—R推荐的降雨衰减预测模型,对一个实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雨中噪声温度、噪声功率与极化方式、工作频率、接收天线仰角、降雨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Ka及以上高频段卫星通信系统中,其链路信号的衰减很严重,主要是大气、降雨、闪烁对卫星信道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雨衰和对流层闪烁产生衰减的机理与特性,提出雨衰采用DAH模型,闪烁采用Van de Kamp模型。然后根据实测气象数据,计算我国各参考站点的雨衰和闪烁值。为抗衰减对策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为工程设计提供具体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降雨衰减对移动卫星系统通信的影响及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长源  杨龙  卢迪 《信息技术》2004,28(6):19-20,40
针对移动卫星系统的特点,分析了降雨引起的信号衰减的原因,给出了雨衰的计算方法。Ka波段一般用于移动通信业务,从分析结果上看该波段信号受降雨影响较大。提出几种补偿雨衰的方法,给出了上行功率控制法的系统原理图。  相似文献   

4.
卫星链路降雨衰减的测量及频率换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雨量计、频谱仪、计算机等设备,对武汉地区某时段降雨率和Ku频段卫星下行链路(12GHz)的降雨衰减进行了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降雨率与降雨衰减的关系.经频率换算得到了相同条件下Ka频段卫星下行链路(20GHz)的降雨率与降雨衰减的关系.针对ITU - R预测模型的不精确性,根据频率换算值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该换算值可为该链路Ka频段卫星通信抗雨衰方案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播电视系统的下行卫星接收,由九十年代初期采用的模拟接收方式、逐步过渡到近几年普遍采用数字接收方式。 电视系统采用数字接收方式有图像清晰度高、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电磁波干扰等优点,但采用数字接收方式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利用Ku波段接收信号的雨雪天气容易出现雨衰。所谓雨衰也就是当电波穿过大气层中降雨的区域时,雨滴下落对电波产生吸收和散射,从而造成衰减,使传送的电视信号  相似文献   

6.
Ka频段卫星通信中,降雨引起的信号衰减对通信链路的通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详尽分析了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重点分析了降雨对卫星通信的影响,并提出了Ka频段抗雨衰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7.
简单介绍了雨衰的机理,并以我国原邮电部给出的雨衰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10个主要城市的降雨数据和地理位置参数,计算出轨道位置在80°E的通信卫星在上行水平极化/下行垂直线极化的情况下,Ka波段(30/20GHz)的雨衰A0.01,并就雨衰对下行卫星链路G/T值恶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了几种抗雨衰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卫星信号下行路径上存在的折射和延迟等问题,分析了大气层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卫星信道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电离层对C波段信号的折射、对流层对Ka波段信号的延迟和电离层闪烁是分析的重点。提出了应对大气层不利影响的方法,指出必须设计可变参数模型并结合实时空间天气和气象预报的数据才能实现对卫星信道的有效校正和补偿。  相似文献   

9.
武警卫星通信系统的雨衰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雨衰是影响卫星通信的重要因素,根据武警部队卫星通信网建设的需要,基于ITU-R制定的雨衰计算模型,选取6个典型城市进行雨衰计算,得到雨衰对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分析得出地星路径仰角越小,海拔越低,降雨率越大,降雨造成的信号衰减越大。  相似文献   

10.
Ku波段卫星广播中雨衰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车晴  毛志 《电波科学学报》1999,14(2):196-201
对Ku波段电波传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CCIR建议的方法和接收天线的仰角及电波的极化角数值,对Ku波段的雨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将雨衰曲线标在全国地图之上,根据雨衰曲线可以对卫星Ku波段转发器天线的波束图进行优化设计,也可以对卫星接收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减少降雨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Ka频段卫星通信因其具有可提供的带宽大(3.5GHz)、通信容量大、波束窄、终端尺寸小,轨道平面内可容纳的卫星多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成为未来卫星通信的必然趋势。Ka频段卫星通信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在于它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大,这一度使研究人员认为Ka频段卫星通信是不可能实现的。降雨、闪烁、大气吸收等因素都会导致Ka频段地空链路信道质量的恶化。根据Ka频段卫星通信的特点,分析了降雨衰减的特性,提出了几种抗雨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陈嘉琪  陈如山  彭华  沈鹏  丁大志 《电波科学学报》2011,(5):888-893,1024,1025
从理论仿真的角度,描述了传输矩阵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以Ku、Ka波段为例,对降雨粒子模型的双波段散射衰减特性进行了仿真比较。从宏观角度对不同雨强、不同频率下的雨衰进行了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种针对雨区三维复杂目标进行成像仿真的技术,仿真结果表明:在Ku波段下,当雨强超过10mm/h(中雨)时,雨衰对SAR图像的影响就必须被考虑;当雨强达到50mm/h(大雨)时,SAR图像将出现十分严重的图像质量恶化。在Ka波段下,即便小雨的影响都可在SAR图像中显现;而中等以上降雨将导致SAR图像几乎或完全湮没。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降雨对Ku波段加密卫星的影响及下行链路雨衰储备余量考虑。  相似文献   

14.
辛培泉 《现代雷达》2004,26(9):15-19
主要讨论了微波信号大气传播中降雨衰减的估算方法。基于我国部分地区降雨强度长期累计分布 ,计算了部分地区X波段信号传输的降雨衰耗。针对星载SAR的特点 ,分析了雨衰对SAR的影响 ,提出了星载SAR设计时雨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种作为抗雨衰对策的自适应CDMA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Ka-波段静止同步卫星通信链路的可用度,提出了一种自适应CDMA方案作为抗雨衰对策。在此方案中,预留一定的正交序列作为雨衰发生时各个卫星小站共享的资源。由中心控制站给每个小站分配一组正交序列,每组中正交序列的个数取决于发生降雨衰减的量。另外,码元重复传输技术也用来弥补雨衰引起的信号能量损耗。  相似文献   

16.
在卫星通信中,随着采用信号的频段越来越高,降雨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需要采用自适应衰落削减技术来对抗降雨造成的衰减。衰落削减技术的设计和优化需要在传播信道中降雨衰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针对计算机模拟降雨衰减时间序列进行研究,提出了面向事件需求型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对我国其他典型地区的雨衰序列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雨衰序列合成模型符合实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降雨对于CAPS微小卫星终端通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区域卫星定位系统(CAPS)是卫星导航通信一体化的系统。当利用CAPS微小卫星终端系统进行卫星通信时,所用的天线口径极小,增益低,终端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较小,整个通信链路的余量较小。虽然C波段的降雨衰减远没有Ku波段大,但是相对于微小卫星终端的整个卫星通信链路来说,降雨带来的信号衰减、地球站接收天线G/T值的变化以及对卫星通信上、下行链路载噪比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文章对这些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ITU—R给出的降雨衰减预报模式,给出了C波段的降雨衰减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并且分析了降雨对CAPS微小卫星通信系统的整个链路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双圆极化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极化鉴别率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圆极化频率复用中的交叉极化干扰问题,分析了雨衰及雨致去极化对LEO卫星X频段双圆极化频率复用的影响,然后将交叉极化干扰按高斯白噪声处理,并依据数据接收链路误码率门限要求,提出了X频段双圆极化频率复用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极化鉴别率的技术需求。研究结果已用于双圆极化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的设计,并已成功接收了国内首颗双圆极化频率复用遥感卫星(资源三号卫星,数据速率为450 Mb/s×2)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影响雨衰的要素以及常用的雨衰预测模型---IT U-R模型,通过IT U-R雨衰预测模型,以扬州地区为例计算了雨衰大小,并通过M atlab进行仿真,分析了海拔高度、卫星纬度以及信号频率对卫星通信系统的降雨衰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Ka波段卫星通信线路的雨衰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健  王宇飞 《通信学报》2006,27(8):78-81
利用ITU-R给出的降雨衰减预测模型,根据我国主要城市的分钟降雨率数据,计算出我国Ka波段(30/20GHz),轨道位置为92°E的卫星通信系统在线极化波情况下的降雨衰减等值线分布,此结果可作为Ka波段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