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2021,(9)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出土服饰文物,解决服饰文物复原工作中研究制作周期长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进行考古服饰虚拟复原的方法。首先,应充分分析出土服装的形制、纹样、色彩等详细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完成衣片绘制、裁剪,纹样图案复原、纹理效果制作等工序,然后基于CLO3D软件实现服饰文物虚拟试穿展示,最后对复原好的服装进行复原效果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还原出服饰形貌,完成出土服饰复原工作,为服饰文物保护修复及艺术考古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对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视角出发研究了当下国家从政策方面引导和鼓励非遗的多样化保护,梳理了不同视角的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内容,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方法:非遗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还原、建立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基因图谱、建立非遗动态影像库;进而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的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倡导形成“非遗挖掘与保护-非遗整理与研究-非遗资源库建立-非遗创新性发展”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发展新模式;最后从建立流动性博物馆、非遗数字化产品设计、制作数字化影像、开展新媒体非遗文化活动四个方面探讨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的可持续策略。研究对于从新媒体视角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羌族服饰文化,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羌族服饰三维数字化展示保护方法。首先,在服装CAD软件中复原羌族女装纸样;其次,将纸样导入Adobe Illustrator中完成服饰图案的矢量建模;最后,在CLO3D中读取纸样和图案,根据实物工艺虚拟缝合,实现羌族女装的三维数字化展示。研究得出:三维虚拟仿真技术精确地复原了羌族女装的图案、结构和工艺,与传统实物保护相比,更利于羌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现状,分析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探讨创新设计理念,将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3D打印技术、VR虚拟展示技术等相结合,在"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模式下,通过网络技术与自媒体开拓文创设计新思路,以期对我国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领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非遗剪纸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新理念,分析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技术在高校的保护与传播现状,研究非遗剪纸数字化保护、传播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于高校的意义,旨在探索将非遗剪纸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刘凯旋  李晓宁  朱春 《丝绸》2022,(5):59-67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绘制的仕女画,对研究唐代服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目前学者们对《簪花仕女图》的研究集中在服饰文化、历史学、服装美学等角度。本文从服装工程的角度,对仕女服饰的款式、尺寸、结构等进行研究。基于虚拟试衣技术,对仕女的服饰进行2D结构复原和3D建模,探索一种中国古服饰复原与展示新手法。研究表明:《簪花仕女图》具有写实性,画中的服饰具有可信度;利用虚拟试衣技术将唐朝服饰数字化,建立虚拟模特、进行样板绘制、虚拟缝合、虚拟展示,对唐朝服饰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例分析来探索服饰尺寸关系是可行的,为其他图像服饰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安璐  苏军强 《丝绸》2022,(3):92-100
互联网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丰富和改变了服饰文物的展示形式,将不能长期实体展示的服装进行数字化复原,构建其三维模型,可以进行线上虚拟展示.古代服饰具有复杂的层叠与装饰结构,其三维模型内部会出现大量样板交叠的情况,交叠部分样板会使模型产生大量冗余的三角形,增加了模型的面数和数据量.然而,服装模型展示平台的计算性能有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韩国CLO公司的CLO 3D三维虚拟试衣系统和美国PGM公司的Runway 3D三维虚拟试衣软件系统,综述了学者们对两个软件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对比。在选定三维虚拟试衣系统的前提下,阐述了三维虚拟试衣流程的相关技术。从三维人体扫描技术获得人体点云数据、基于人体建模技术获得人体模型、服装建模技术构建虚拟服装,以及基于虚拟试衣来表现虚拟试衣的效果等方面,整体分析了三维虚拟试衣系统的一系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旺  李钰 《丝网印刷》2023,(7):88-91
分析非遗文化、生存环境、非遗传承人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虚拟现实生态技术应用状态,综合研究现代社会的非遗数字化传承保护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调研向服装品牌了解国家级纺织服装类非遗项目在服装品牌中的应用情况,梳理国家级纺织服装非遗的基本情况,从品牌对纺织非遗的使用情况、非遗对产品市场表现的影响、是否愿意继续应用非遗、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分析纺织非遗与市场品牌结合的现状。同时,本调研报告也对非遗与市场的其他结合方式进行延展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非遗文化保护数字化、教育数字化都为非遗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条件。案例分析齐鲁非遗文化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实现路径,以更好地与特色专业、教材资源库、数字科技建设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以乡村非遗服饰品为中心,分析了非遗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非遗的艺术元素采集与提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人体建模、服装结构设计以及面料工艺的模拟、再现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乡村非遗文化以更多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邓可卉  卫艺林 《纺织学报》2023,44(4):179-186
为更好地实现残缺古代服装文物的非接触式修复,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服装建模技术进行古代服装数字化虚拟复原的方法。以正仓院所藏唐代"黄地夹缬絁袍(残欠)"为研究对象,首先在MatLab中使用Canny图形检测算法对袍服的污损纹样进行提取和修复;其次使用服装CAD软件ET SYSTEM对袍服残缺部分的款式和结构进行平面复原;最后使用基于CLO3D平台的服装三维建模技术对该袍服进行了数字化三维虚拟复原,并对复原方案执行了动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完成古代服装文物的高精度三维虚拟复原,有效还原出古代服装的三维动态形貌,为实际修复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数字化服装手段辅助虚拟服装设计,能在设计过程中直观感受到服装的整体效果,便于及时调整以提高设计效率,最终达到理想的模拟状态。以藏族元素为灵感设计民族风格系列服装,将数字化服装设计软件CLO3D的虚拟试衣技术应用于服装设计之中,实现服装虚拟展示,继而提升虚拟服装设计的可行性,推动民族元素服装设计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梁惠娥  张守用 《纺织导报》2015,(3):70+72-73
虚拟三维服装展示技术经历了简单服装变形形态的静态模拟到三维复杂服装动态模拟的过程。从建模技术、动态模拟、褶皱处理、虚拟展示构造方法等方面,提出系统的设计方案,归纳整理出适合三维服装虚拟展示的主要技术方案,系统地介绍虚拟三维服装展示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地分析虚拟三维服装展示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场景理论引入饮食类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设计饮食类非遗云平台,数字赋能跨界连接饮食类非遗管理、传播、培训、商业等系列场景,形成完整、全面的饮食类非遗数字保护与传承链,进一步扩大饮食类非遗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革命催生非遗数字化,成为非遗传承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南通板鹞风筝作为首批国家非遗,在数字时代变革中,传承亦面临瓶颈。文章结合南通板鹞风筝实际发展,探讨数字化传承内涵和手段,旨在为非遗保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基诺族服饰的发展现状,以基诺族阿西女装虚拟复原为主线,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实证法等方法进行了云南基诺族传统服饰的虚拟复原实践。基于CLO 3D软件,进行2D结构复原和3D虚拟试衣,提出了传统基诺族服饰三维虚拟试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路径。希望通过对基诺族阿西女装的虚拟复原的研究,为传统民族服装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门类众多,具有较为突出的特性。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非遗展示空间被重新定义和解构,生成多种不同的空间类型及空间形态。本文依据非遗本体展示需求,采用案例分析法,将展示空间划分为三大类,提出多维场域概念,并基于多维场域下非遗展示的核心要义,探寻出适宜非遗展示的数字化手段,以期帮助人们在多维场域中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地去认识非遗,体验非遗,弘扬中华非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吴琼 《丝网印刷》2024,(3):41-44
研究非遗资源在服饰时尚设计中的开发路径,探讨了其文化情感价值、独特性、稀缺性和工艺的精湛性,以及设计理念与创新、非遗工艺与材质的选用、非遗元素的运用等,为非遗资源在时尚服饰领域的设计和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