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应用导数不连续的v函数结合比较原理,把高维灰色大系统的稳定性的判定,简化为低维辅助方程组的稳定性判定,其中省略了子系统稳定的假定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导数不连续的Lyapunov函数结合比较原理,研究了一类灰色系统及灰色大系统的不稳定性。把高维灰色大系统的不稳定性的判定,简化为低维辅助系统的不稳定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为判定由多个线性不等式围成的空间是否为空,给出了判定算法。利用空间中的投影矩阵将一个射线投影到约束空间的一个向量,使得算法在低维空间讨论以前能够尽可能多地寻找动点满足的半空间,从而加快了算法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缺陷桩的低应变动测报告进行分析,判定缺陷的类型和位置,并用钻芯法进行对比研究,确定缺陷的准确位置,同时采用高压注浆的方法,有效完成了对桩身质量缺陷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布尔函数非线性度与代数免疫度之间的关系, 利用Walsh谱、组合数等工具得到了判定拟Bent函数存在低次零化子的一个充分条件, 它不需要利用Walsh循环谱或代数正规形来判定, 非常直观有效. 据此充分条件可知, 在变元个数确定的情况下, 拟Bent函数的阶数越高, 其存在低次零化子的可能性越大, 抵抗代数攻击的能力越弱. 反之, 在阶数确定的情况下, 拟Bent函数的变元个数越大, 其存在低次零化子的可能性越小, 抵抗代数攻击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为判定由多个线性不等式围成的空间是否为空,给出了判定算法.利用空间中的投影矩阵将一个射线投影到约束空间的一个向量,使得算法在低维空间讨论以前能够尽可能多地寻找动点满足的半空间,从而加快了算法的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围岩级别变化的瑞利波速度判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级别的准确判定和预报是合理选择支护参数和确定施工方法的重要依据.如何根据瑞利波频散曲线上的速度变化特征,超前预报围岩级别,经过大量的探测试验与规范法围岩级别的详细判定结果的比对,基于地质由已知到未知的工作原则,比照当前围岩状况,将围岩级别的变化划分为3种情况:同级别围岩、由高级别到低级别、由低级别到高级别,以瑞利波速度随深度变化率为判定指标,给出了围岩级别变化的瑞利波速度判据,说明使用该判据时的注意事项,并通过预报成果验证了判据的准确性.为隧道施工围岩级别预报提出了一种高效原位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针对均匀圆阵接收信号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判定的算法,该算法相对于其他算法,更能充分利用信号中的有用信息,达到提高算法判定精度的目的.算法将接收信号数学模型在Z轴和X轴方向分别进行虚拟平移,通过模式激励,构造出两个包含接收信号DOA信息的满秩Toeplitz矩阵,达到相干信号解相干的目的.先后根据Z轴、X轴方向旋转因子特性的不同,先得出信号俯仰角的估计值,再得出方位角的估计值,完成二维波达方向的判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于相干信号DOA判定的正确性,而且对于强相干和低信噪比的入射信号DOA也能有效区分和判定.  相似文献   

9.
发光二极管中负电容的测试及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向交流(a.c.)小信号方法对发光二极管(LEDs)的电容-电压特性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了发光二极管中的负电容现象,并且测试频率越低、正向偏压越高,负电容现象越明显,给出了证实负电容确实存在的判定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差分法判定电流互感器饱和的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电流的三阶差分判定CT饱和存在稳定性低、抗噪声能力弱等不足,针对于此提出一项改进措施。该措施将电流互感器(CT)二次电流的三阶差分作为触发单元,以CT二次感应电压的比值最终判定饱和的发生与结束。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措施在保留原方法便于实时实现、灵敏度高等特点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判定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噪声干扰,且适用于多种CT饱和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拉应变的因素,预测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拉应变.方法基于Mablab7.1平台,应用灰色关联熵法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拉应变的因素,建立了结构为9-14-1的三层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拉应变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根据灰色关联熵法分析,确定了5℃延度、针入度指数PI、当量脆点t1.2、当量软化点t800、FAc比、25℃针入度、FAf比、软化点、CA比等9个影响因素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因素.通过43组试验数据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学习训练,并用另外5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在工程要求精度范围以内.结论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拟和程度较高,预测模型可信,可用于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2.
对AZ91D镁合金进行了应变控制单轴加载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Z91D镁合金在低周载荷下,当循环应变幅值小于0.4%,材料表现出循环软化.随着循环应变幅值的增加,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循环硬化现象;且随着应变幅值的增加材料的附加强化程度增大.当总应变幅大于1.0%,曲线的斜率基本不变,即循环应变硬化率大致相同.应变幅值对材料低周疲劳寿命有较大影响,随着应变幅值的提高,疲劳寿命降低.运用Coffin-Manson公式进行寿命预测,在高应变幅值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临界面法的多轴低周疲劳损伤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简便地预测多轴低周疲劳寿命,通过分析裂纹扩展特点和最大剪应变面上的最大剪应变和相应的法向应变变化特点,提出以最大剪应变平面作为损伤临界平面,将最大剪应变和相应的法向应变作为基本的多轴疲劳损伤参数,建立了基于临界面法的多轴低周疲劳损伤参量.对GH4169合金和45~#钢的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损伤模型误差基本在2个因子之内.  相似文献   

14.
低应变法动测桩承载力的应用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实践需要,应用研究现状,技术水平以及规范情况等方面,对低应变法动测桩承载力的意义,作用,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动测技术水平不够高,质检机构过滥,视范条文过粗,是导致建筑市场对动测法缺泛信心的主要原因,除了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外,尚应着力解决低应变法动测桩承载力的基本手段,分析方法等问题。关键在于确定方法的适用条件,努力做到程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低应变动测法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低应变法对几组典型工程桩进行测试并经钻探验证,阐述了低应变法的理论及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基本理论,对不同缺陷基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的缺陷桩低应变反射波曲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便在解释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曲线时作为借鉴,提高基桩质量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Al-1Mn-1Mg合金不同变形下的流变应力曲线和微观结构特征,探讨了该铝材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软化行为。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0.1 s-1时,若变形温度较低,则发生了动态回复;若变形温度高于723 K,产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为673 K时,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产生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高于0.1 s-1,软化过程具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混合特征。当应变速率高于5.0 s-1时,产生几何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钙质砂剪切特性,对某岛钙质砂进行4组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其围压分别是50、100、200、400 kPa。应力应变曲线表明钙质砂体变先剪缩后剪胀,在剪胀发展的过程中伴随应变软化现象。为进一步探究钙质砂应变软化的原因,筛除粒径小于0.5 mm,重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颗粒的钙质砂并没有出现应变软化现象。给出如下结论:(1)应变软化出现的位置比较偏后,且随着围压的增长,峰值强度会逐渐后移;(2)在低围压条件下钙质砂颗粒破碎诱发的应变软化可能性低;(3)细小颗粒诱发扁平状钙质砂出现定向滑移是试样表现应变软化的关键因素;(4)围压越高细小颗粒诱发应变软化的难度越大,峰值强度逐渐后移,并伴随着剪切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孪晶变形过程中孪晶间距与孪晶片层厚度随温度与应变率变化情况,建立一个关于Cu70 Zn30的流动应力本构方程,其中流动应力分为短程应力与长程应力,短程应力用Johnson Cook模型描述,长程应力采用幂次强化法则,运用Matlab软件模拟了Cu70 Zn30在不同温度与不同应变率的条件下的孪晶变形,得出了孪晶变形过程中孪晶间距与孪晶片层厚度在不同条件下的演化曲线,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证实了低温与高应变率均能促进孪晶变形,其效果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率的升高而增强;相对于应变率的影响,温度的降低更能促使孪晶的生长,孪晶间距的大小与孪晶片层的厚度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率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白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采用白炭黑为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炭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物理指标均有所改善,弯曲应变能密度和压缩应变能密度均有所提高,并得出白炭黑能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