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效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地域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功效、确保延长油田微生物+膜处理含油污水工艺的平稳运行,从陕北吴起县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出6株具有原油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鉴定(16Sr DNA)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研究了菌株的生长特性以及对原油的降解率。结果表明,筛选的6株菌分别为P1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P2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intermedium)、P3粪产碱菌(Alcaligenesfaecalis)、P4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P5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和P6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培养驯化7 d后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83.47%、81.60%、85.30%、81.11%、90.58%和93.16%;菌株对原油中长碳链烃类的降解效果显著,可在降解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发酵液基质表面张力的最大降幅为53.19%。  相似文献   

2.
为了高效修复陕北定边油田附近的原油污染土壤,从当地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了5株原油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降解菌种类,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究和建立高效的混合菌修复体系并分析菌株的降解产物,选用表面活性剂Tween80刺激微生物进一步提高对石油的降解效率。研究表明,从含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的5株原油降解菌株分别为D-1纤维单胞菌、D-3黏质沙雷氏菌、C-2无色杆菌、D-5不动杆菌和A-3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测定菌株在LB培养基和石油培养基中生长状态、GC-MS分析菌株降解石油的残留组分,将筛选的D-5、C-2、A-3进行复配,各菌株对原油降解的影响效果D-5A-3C-2,菌株最佳复配比D-5∶C-2∶A-3=5∶1∶5。在温度35℃、pH 7.5、摇床转速180 r/min、菌液加量6%,Tween80含量为5 cmc的降解条件下,混合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可以达到87.12%,有效促进原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图12表6参29  相似文献   

3.
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获得石油降解菌群KO5-2,该菌群在30°C条件下培养7 d对10 g/L总石油烃(TPH)的去除率为56.9%,并且培养3 d ,7 d和9 d后能分别去除100%的芴、98.93%的菲和65.73%的芘。从KO5-2分离得到的来自6个不同菌属的12株可培养单菌,其中只有8株具有降解原油的能力。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不同碳源条件(包括TPH、饱和烃、芴、菲和芘)下KO5-2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分别以原油和饱和烃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菌群组成大致相同,在三种不同多环芳烃(PAHs)为碳源的培养条件下,混合菌群的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五种不同的碳源中均能生存,芽孢杆菌(Bacillus sp.)、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和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分别是降解饱和烃、PAHs和菲的关键菌。该研究表明,生物修复过程中,混合菌群的群落结构与不同的污染物和单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的应用并提供高效的微生物种源,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细菌D7,考察了该细菌对原油的降解效果,采用GC-MS测定原油降解前后的组成,并进行了原油的降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7能够自身产生表面活性剂,并通过降解石油来获得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生长与繁殖。16SrRNA测序结果表明,菌株D7和桔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antiac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8%。菌株D7的动力学系数为0.13 d-1,分别高于菌株C9的0.09 d-1和菌株A1的0.035 d-1。原油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比高相对分子质量组分更容易被菌株D7降解。  相似文献   

5.
假单胞菌Su5-2生物降解原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庆油田及安达糖厂的土样、油样和水样中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组分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原油组分的降解产物。该菌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能降解原油中C16—C35正构烷烃组分,生成C10—C15轻组分及大量气态烷烃,CO_2等,使发酵后原油流动性变好。  相似文献   

6.
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了3株润滑油降解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考察了各分离菌株的润滑油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所分离的3株菌株中,G1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G2为动胶菌属(Azotobacter),G3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株菌株均能生物降解润滑油,其中G3的润滑油降解能力最强。菌株G1、G2和G3降解润滑油的适宜pH值分别为8.0、7.0和8.0,适宜的降解温度分别为20、30和30℃。3株菌株适宜的接种量均为10%,且100 mL培养液中润滑油的初始量不超过300μL。此外,培养时葡萄糖作为补充碳源,可不同程度地提高3株菌株的润滑油降解率。在最适降解条件,且1 L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0 g葡萄糖时,菌株G1、G2和G3在3 d内的润滑油降解率分别达到66.4%、75.3%和86.1%。  相似文献   

7.
烃降解菌WJ-1及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蒙古林油田水样筛选得到一株能以烃类为唯一碳源、高产表面活性剂的烃降解菌WJ-1,经16Sr DNA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株以大豆油为碳源的培养基发酵7天,发酵液表面张力降到25.586 mN/m,排油圈直径增大到11.8 cm.薄层色谱分析表明所产表面活性剂主要有鼠李糖脂、蛋白类和脂类,蒽酮法测得96小时发酵液中鼠李糖脂含量最高,为55g/L;从发酵液提取的棕黄色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其表观临界胶束浓度为20 mg/L;以不同黏度的4种原油作为碳源培养7天,原油平均降解率为52%.在渗透率0.4μm2的物理模型上,以1 PV的0.6%WJ-1菌液、0.6 g/L的聚合物溶液、0.6%WJ-1菌液+0.6g/L的聚合物溶液分别驱替水驱残余油,采收率分别提高6.56%、9.08%、23.08%,表明该菌可用于微生物采油.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降解HPAM的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开发廉价、长效、环保和安全的解堵剂以解除聚合物对近井地带的堵塞,从油田含聚合物产出液中分离出能降解聚合物的混合菌株进行室内性能评价实验。混合菌群由假单胞菌ML1、梭状芽施杆菌ML2和MI,3组成。菌群降解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静态实验、微观仿真模型实验及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微生物可降解长链大分子聚合物,解除近井堵塞,提高孔道连通性,增加产液量,从而带动单井产油量的增加,在注聚合物驱油的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1.9%。矿场应用结果,经过微生物解堵,注水井注入压力明显下降,采油井产液量显著提高,有效期达到540d以上。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9.
苟燕  佘跃惠  舒福昌  董浩 《油田化学》2024,41(1):146-153
为了分离出一株产生物乳化剂且能降解原油的菌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筛选出能乳化原油的细菌,再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来优化假单胞菌YZ32产生物乳化剂,以乳化指数和乳化剂产量为指标选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用乙醇提取生物乳化剂,再用透析袋纯化,测定乳化剂的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检测乳化剂的乳化活性物质。将乳化剂与7种不同的底物混合后测定乳化指数,考察乳化剂对不同底物的乳化效果。在不同条件下考察生物乳化剂的理化稳定性;通过原油降解实验,用GC-MS对原油组分进行分析,考察菌株对原油的去除率和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能乳化原油的假单胞菌YZ32,以蔗糖(20 g/L)和谷氨酸钠(7 g/L)为碳源和氮源时,可获得最大的生物乳化剂产量。代谢产物中蛋白含量为64.29%,糖含量为13.89%,乳化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该乳化剂对液体石蜡和甲苯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在温度为15~80℃、pH值为4~11和矿化度为50~350g/L的条件下,YZ32产生的生物乳化剂都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原油降解实验表明,YZ32在24 d内对原油的去除率达到60.3%,对原油饱和烃中的C11—C20组分和芳香烃中的菲类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从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选育获得5株具有降解石油能力的菌株,编号为PD1301~PD1305。在培养时间4 d、石油质量浓度5.0 g/L、温度30℃、培养基起始pH值为7.0的条件下,PD1301~PD1305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分别为57.7%、39.0%、44.4%、33.5%和21.8%,PD1301菌株的降解性能最好。经菌体形态特征、菌落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PD1301菌株形成的单菌落呈圆形,黄白色,中间微隆起,表面光滑无皱纹,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具有浓青素产生能力,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的16S rDNA全序列的同源性为99%,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考察了培养时间、石油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和培养基起始pH值对PD1301菌株降解石油的影响。结果表明,1~4 d内是菌株的对数生长期,菌株对石油的降解率显著提高,培养时间大于5 d后,降解率变化较小;菌株降解石油能力随着石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石油加量为5.0 g/L时的降解率最高(58.6%);随温度升高,降解率先增加后降低,30℃时达到峰值57.7%;随培养基起始pH值增大,降解率先增加后降低,pH值为7.0时的降解率可达59.4%。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