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煤和泥岩)进行剖析研究。本区烃源岩富镜质组(>60%),贫惰性组(<10%),含10%-30%的壳质组和腐泥组;“壳质组+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碳等呈正相关关系;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为早期成烃和晚期成烃的组分,并相应建立了本区烃源岩的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岩14-1-1井为例,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类型一以镜质组为主,类型二以壳质组+腐泥组为主.2种类型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类型一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液态烃为主,类型二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气态烃为主,2种类型的煤系烃源岩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分布导致了西湖凹陷油气藏表现为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通过对枪辽盆地青一段以上未熟-低熟烃源岩进行显微组分组成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指出,壳质组+藻类体影响了烃源财的生烃潜力,矿物沥其基质在青一段和嫩一段早期成烃中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运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对新疆三塘湖盆地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进行了显微组分组成与生烃组分剖析。三塘湖盆地烃源岩显微组分中富含镜质组、贫腐泥组,明显具有高等植物陆源有机质占绝对优势的特点。显微组分含量与组成在各层段中呈现均不衡性,八道湾组为该区的主力烃源岩,孢子体和角质体是煤成油的最主要的生烃组分,渗出沥青体、微粒体的出现为该区烃类生成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及凝析油中的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用GC/MS、GC/MS/MS分析东海西部凹陷煤系烃源岩及凝析油样品,检测出12个二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根据色谱保留时间、质谱特征及与献资料对比,进一步确认其结构为:1个8β(H)-半日花烷,4个降海松烷,1个朽松木烷,1个异海松烷和5个四环二萜烷(即:ent-白叶烷,16α(H)-扁枝烷和16β(H)-扁枝烷,16α(H)-贝壳杉烷和16β(H)-贝壳杉烷)。异常丰富的二萜类化合物的检出,标志着树脂二萜对该区成烃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方法,通过对松辽盆地青一段以上未熟低熟烃源岩进行显微组分组成分析,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指出,壳质组+藻类体影响了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矿物沥青基质在青一段和嫩一段早期成烃中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东海西湖凹陷地温场及其对烃源岩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海上盆地钻井资料少的特点,利用地温与地层深度或岩石圈底界深度的相关性,把钻井地热研究结果外推到无井区域,建立了东海西湖凹陷的区域地温场,并分析其对烃源岩的作用。研究表明,凹陷北部和南部现今平均地温梯度较高,凹陷中部相对较低;平湖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凹陷北部高于南部。尽管目前的储量发现集中在凹陷的西南部,但更要重视凹陷北部的勘探潜力。平湖组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为30~10 Ma。西湖凹陷大构造、小油气藏的现象,可能是保存条件差,也可能是油气充注量不足造成的,加强圈闭形成期与烃源岩排烃期的匹配关系研究是下一步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南堡凹陷烃源岩的显微组分与生油门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堡凹陷东营组及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富氢显微组分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荧光光谱峰波长λmax值增加,红绿光相对强度比值增大,荧光强度I546降低,且均在埋深3400m左右出现阶段性变化。因此,可以确定南堡凹陷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在3400m左右。  相似文献   

9.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及凝析油中的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用GC/MS、GC/MS/MS分析东海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及凝析油样品,检测出12个二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根据色谱保留时间、质谱特征及与文献资料对比,进一步确认其结构为:1个8βp(H)-半日花烷,4个降海松烷,1个朽松木烷,1个异海松烷和5个四环二萜烷(即:ent-白叶烷,16α(H)-扁枝烷和16β(H)-扁枝烷,16α(H)-贝壳杉烷和16β(H)-贝壳杉烷).异常丰富的二萜类化合物的检出,标志着树脂二萜对该区成烃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二次生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上第三纪以来的沉积厚度超过东营末剥蚀厚度,决定了下第三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在垂向上分为明显的两段。下段地层在东营沉积末达到最大古地温,晚第三纪以来的深埋作用未曾改变其热演化程度;上段地层由于晚第三纪以来的沉积过补偿的深埋作用,对其在东营末期所达到的热演化程度进行了改造,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达到最大古地温,开始二次生烃。由于早、晚第三纪古地温梯度差别不大,因此,过补偿厚度对下第三系烃源岩的地温演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着晚第三纪末古地温的补偿程度。下第三系烃源岩早第三系热演化程度的高低又影响了其二次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岩石学综合光学法研究了珠江口盆地古近系烃源岩的有机显微组分和亚显微组分特征,对典型烃源岩做了干酪根元素分析、岩石热解分析和高温高压泥岩热模拟实验,探讨了其生烃潜力和生烃属性。壳质组及富氢的壳镜组A含量较高,决定了中深湖相有机质的类型为Ⅰ—Ⅱ1型,具倾油性;低含氢的壳镜组B和镜质组含量较高,决定了滨浅湖相和沼泽相有机质的类型主要为Ⅲ—Ⅱ2型(Ⅱ1型为辅),具倾凝析油、气性;腐泥组和惰质组含量低。2类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生烃属性均存在差异。这对进一步研究该盆地古近系不同凹(洼)陷有机相及勘探潜力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两种热体制下烃源岩的热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不同区带的单井流体包裹体、镜质体反射率以及盆地模拟结果的分析 ,认为该区烃源岩的热演化存在 2种热体制 ,即正常热传导下的热体制和叠加了异常岩浆热作用的热体制。在正常热传导背景下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沉积速率、升温速率、成熟速率以及生烃速率等四者之间相辅相成 ,依次控制 ;局部岩浆热作用会产生古地温的浅部高温现象 ,它对加速该区烃源岩层的生烃过程以及提高生烃量和生烃速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 ,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 90 %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 ,储盖组合条件较好 ,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4.
根据西湖凹陷不同时期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特征分析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及其两侧深凹区油气主要成藏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 ,分析了应力场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 ,构造应力是本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 ,在中央背斜带及邻区 ,油气主要向应力低值区运移聚集 ;中新世晚期 ,NNE向断裂相对封闭 ,WNW向断裂相对开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反射光、反射荧光研究了西湖、瓯江凹陷下第三系源岩有机显微组份。指出生源物主要来自陆生高等植物,其中木质素、纤维素成分占绝对优势。泥岩干酪根样中无定形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物是本区的特征性组份。西湖凹陷平湖地区平湖组的煤样,类脂组含量较高,为不可低估的油气源岩。另外,依据组份特征,对该区的源岩干酪根类型进行划分,并探讨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静态描述与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西湖凹陷的流体动力场、生排烃史、油气运聚及成藏机制等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单元具有各异的地下地温场和压力场特征;始新统平湖组具有厚度大、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热成熟度高和生排烃强度大等特点,是凹陷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西湖凹陷曾发生2期重要的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一期主要充注液态烃,第二期主要充注气态烃,渗透性砂岩层、断层及不整合面组成了凹陷内纵横向相互连通、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流体输导系统;西湖凹陷的油气成藏具有多期成藏、垂向运聚、近源成藏等特点,油气富集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东海西湖凹陷地下流体动力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钻探、地球物理、分析测试、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静态描述和动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压力场、流体势能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区域的单井温度与压力场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剖面现今流体压力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正常压力、弱超压和强超压三大系统,断层对超压的分布具重要的控制作用,超压场演化可分为原始积累、部分释放和再积累三大阶段,超压系统为半封闭型,欠压实和新生流体是其增压的两大主导机制;剖面流体势呈“双层”结构,流体势分布的相对低值区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生烃组分及有机质热演化。江汉盆地烃源岩形态显微组分含量明显偏低,平均仅占全岩体积的1.5%。显微组分组成中富含腐泥组,相对发育镜质组和壳质组,贫惰性组。有机质类型多为Ⅱ、Ⅰ型。藻类体、矿物沥青基质是该区主要生烃组分。文中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及富氢组分和非烃馏分的荧光参数探讨了江汉盆地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提出了有机质的热演化阶段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盆地模拟技术在洪泽凹陷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泽凹陷位于苏北盆地西北部,有一定勘探前景.通过盆地模拟研究认为洪泽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有其自身特点:a)生油岩成熟度低,现今成熟区仅限于深凹带附近;b)正常生烃模型计算的大量生排烃期较晚,在盐二段沉积末期以后,低未成熟油的大量生排烃期较早,一般在吴堡运动,三垛运动前;c)油源主要来自于低未熟油,且生排烃区集中于次凹的深凹带;d)油气运移距离短.洪泽凹陷油气生成、运移有资源少、生成早、成熟低、运聚短的特点.在洪泽凹陷找油气更需精雕细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