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目前常见风冷冷水机组节能空间有限的问题,提出采用机械制冷和自然冷却模块化设计的双模风冷冷水机组。以北方某地区一冷水系统为例,分析双模风冷冷水机组的节能性,为北方需要常年制冷的大型计算机或大功率发热设备冬季运行提供比较适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所研究的机组主要应用于工业冷冻,也可作为中小型中央空调使用。详细介绍了风冷冷水机组各组成部分的选型计算,制冷剂的充注量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风冷冷水机组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鹏 《制冷》2002,21(3):77-78
本文分析了布置风冷冷水机组时应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一个工程实例 ,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恒温供水风冷冷水机组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该机组具有恒温供水、节能、结构紧凑等特点,其控制方式为工业控制器与PID调节表相结合。经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恒温供水风冷冷水机组具有节能、使用方便、运行状态可靠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连市某日资厂工业生产要求全年供冷的情况,分析了实际的工程特点;结合国外的资料,提出风冷冷水机组全年供冷的三种系统形式并作了比较,为类似的供冷方式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风冷冷水机组性能评价系统能耗高的现状,分析评价系统的主要能耗构成,指出传统大型风冷冷水机组性能评价系统的高能耗成因,提出一种新型变容量全回收风冷冷水机组性能评价系统。新型评价系统省去样机恒温水箱、冷冻水箱和换热水泵,将变容量水冷乙二醇冷冻机组与经济器(冷却塔协同功能板换)串入闭式回路实现一级温控,结合变频泵与调节阀实现二级温控。实证表明:相比传统评价系统,应用双级温控的新型评价系统相近工况过渡耗时减少为前者的70%,综合能耗降为传统的75%,运行稳定性良好,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全年运行的单冷空调系统是按照夏季工况进行设计的,当偏离设计工况后,机组运行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安置在冷凝器集液管上的温度传感器作为发信设备,充分考虑该点温度变化率在实际控制中的作用,应用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了在冬季对双螺杆单冷机组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达到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志华 《制冷》1990,(3):60-62
一、概述:广州花园酒店总建筑面积16.9万 M~2,1988年全年耗电2479.3万度(1987年耗电2467.18万度);其中1988年全年空调耗电914.61万度,(只包主机、凉水塔、冷冻泵、冷却泵,未计空调器、鲜风柜、风机盘管);1986年冷水主机耗电505.42万度(占空调用电的一半左右),目前广州供电量缺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风冷冷水机组在工程应用中置于建筑转换层或建筑内的设计,并对风冷冷水机组室内安装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设计以进水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条件的自然冷却风冷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指出该方法可实现压缩式制冷、自然冷却与压缩式制冷混合制冷、纯自然冷却制冷3种冷源模式的自动切换和最大化利用自然冷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风冷热泵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投资、能耗、维护及使用寿命的比较,认为多联机组的空调方式适合学校办公楼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建大厦暖通空调系统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本工程采用了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和蓄热电锅炉作为空调冷热源,水系统采用了冷水大温差设计,并在空气处理系统中采用了热回收装置,有效地减少了系统能耗。最后,总结了项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模拟仿真辅助建筑设计技术,对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进行能源消耗模拟及围护结构性能优化分析,使建筑具备了先天的节能条件,与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相比,全年冷热需求量节省4%。大楼中央空调系统运用高低温分区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理念,实现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3个环节的最优化处理。在冷源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运用全年负荷分析手段,去掉出现频率极低(5%)的峰值负荷,以避免冷机容量过大造成的性能偏差的情况。与常规方案相比,本方案节能24%。本方案在水路设计上实现2台冷机互为备用,从而能够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办公楼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包括工程所在地地下岩土体分布及热响应试验结果,得出了地埋管平均散热值和取热值.提出了按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空调方案,重点强调了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串机大温差梯级使用系统与双工况分系统的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谨  李继路  黄伟 《制冷》2009,28(2):52-54
本文通过对温湿度独立调节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温湿度独立调节控制系统的冷水机组串联大温差以及冷冻水梯级使用系统,并对其与双工况分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利用EnergyPlus能耗模拟软件,对机械通风冷却塔夏季运行能耗进行了模拟,研究数据可以为冷却塔节能和优化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charge transport system in an energy storage device (ESD) fundamentally controls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device safety. As the skeleton of the charge transport system, the “traffic” networks connecting the active materials are primary structur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transport of ions/electron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SDs, it becomes very critical but challenging to build traffic networks with rational 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robustness, which can support high energy density, fast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capability, cycle stability, safety, and even device flexibility.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ESDs with high‐capacity active materials (e.g., sulfur and silicon), which show notable volume change during cycling.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cost‐effective strategies to realize robust transport networks, and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of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in device performance. To address this urgent need, the primary strategies reported recently are summarized here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controllability over ion‐transport networks, electron‐transport networks, or both of them. More specifically, the significant studies on active materials, binders, electrode designs based on various templates, pore additives, etc., are introduced accordingly. Finally,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building robust charge transport system in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