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娟  王雪松 《现代装饰》2015,(1):168-169
民俗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四川省广安市的民俗艺术也获得了新的继承和传扬,为使这一良好的势头得到巩固和延续,本文结合实际,就四川广安民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议。四川广安的民俗艺术现状地处四川省东部的广安市,受到古代巴人传统文化和川东地域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艺术是十分丰厚的,民俗工艺美术如武胜飞龙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9)
文章简述了面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从它的分类、民俗内涵出发,旨在探索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反映出的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以及它被赋予的艺术内涵和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2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世界文化历史上绵延不绝、最亮的星辰,大力弘扬、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文化发展中的主要工作之一。花儿艺术是基于民族的、国家的、传统的中国文化之一,是推动民族文化繁荣、记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和政作为花儿艺术的发源地和传承基地,担负着保护、发扬、传承的责任。对花儿艺术进和政县中小学校园活动进行多方面研究,就如何保护花儿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故宫石文化     
故宫是中华民族最宏伟的皇家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之一。故宫里的古代建筑处处充满了石文化的艺术精髓。保护故宫里石文化遗产,已引起国内国外有关组织、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石材委员会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7)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2011年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保护民间皮影艺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使皮影艺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皮影戏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不仅能有效地拓展美术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6.
贾丽娜  吉晓楠 《山西建筑》2012,38(14):252-254
从砖雕艺术、木雕艺术、石雕艺术等方面分析了渠家大院的建筑装饰风格,并对大院的建筑色彩及建筑装饰的寓意表达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使人们能更好的了解晋商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7)
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宝鸡孕育和创造出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7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现代数字艺术成为保护与传承这些遗产的主要方式。文章就数字艺术在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运用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深圳南山区曾被誉为“深圳历史文化之根”,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城市迅速扩展对文化遗产形成巨大冲击。建立“文化遗产绿道”是一种新型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法,文章通过对南山区已有绿道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特征,构建“文化遗产绿道”,完善补充绿道网络,通过主题段落、艺术介入、活动事件等方式,带动公众参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陆斌  方元 《中国建材科技》2019,28(3):132-134
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甘南夏河拉卜楞寺的酥油花艺术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借助现代数字手段有效地保护和传承藏族这门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2)
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成效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发挥出服务社会、促进地方发展的作用。教师将公共艺术教学与非遗保护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充实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促进高校实现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高校要积极参与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丰富多彩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不但能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且有利于保护非遗、促进地方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
杨家埠木版年画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在木版年画保护工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为传统的木版年画艺术提供了全新的保护形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6)
本文主要研究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并运用《愚公移山》的作品进行测试,通过最终作品的演绎证明了此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8)
经济全球化给各地区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让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冲击。随着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进一步开展,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发掘、保护并让其发扬光大成为当务之急。深圳市龙岗区对渔民娶亲等民风民俗的打造,为民间民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2)
艺术是创作者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连缀式云肩作为一种传统汉族服饰,它从最初为满足穿着需要而诞生,而后慢慢衍变为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服饰。在云肩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见证了历史也传承了文化,因而云肩不单单是服饰,更是一种服饰艺术。云肩艺术中所隐含的艺术语言、民俗文化、审美价值都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7)
该文作者从门文化的视角,论述了门环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价值,并带领学生以门环装饰为主题,开展了门环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门环艺术的精髓,以更好地传承与保护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8)
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脸谱艺术,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运用色彩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风格,指出了它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如何更好地保护、修缮现存的古建筑,已经成为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
不同地域的剪纸艺术风格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佛山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佛山剪纸作为一种较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佛山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境。文章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把佛山剪纸艺术融入市场乃至产业,让剪纸艺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并培养后备人才,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缺乏实施保护的成熟经验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包豪斯学校,将现代建筑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推动了现代建筑艺术与技术的传播,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但是,20世纪遗产保护存在着不能回避的技术难题。古代社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比较简单,留存下来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30)
当前,体育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江西是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民俗体育是一种生活文化,又必须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体育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以及江西体育民俗的研究概况、发展现状、流变规律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实行江西体育民俗文化发展情况,并对江西体育民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变迁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