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冷轧钢厂酸洗废水处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某年产冷轧钢带12万t的小型冷轧钢厂对酸洗废水处理工程进行了改造,就此介绍以“石灰中和+曝气氧化”间歇法为主体工艺的各构筑物单元的设计要点,控制投加石灰乳中和酸洗废水至pH=8~9,曝气氧化Fe~(2+)需时设计时还应重点考虑石油类、酸雾净等干扰因素,以及采用静止沉淀和机械压滤工艺处理污泥,使酸洗废水达到冷轧钢工业废水排放一级标准。最后为使其适应水量更小(<50m~3/d)的冷轧钢厂酸洗废水的处理,对改造工艺作了进一步的简化。  相似文献   

2.
对某制浆厂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投加由多种酵素混合而成的生物助剂前后的运行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艺运行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使用生物助剂能够提高生物处理系统的生物活性,增加活性生物量,使生物处理系统对CODCr、SS、色度去除率分别提高16%、17%、27%,降低了化学处理单元药剂使用量,增强了生物处理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降低了水处理成本,对生物助剂在制浆废水处理中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合生物反应器在制药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榆次新世纪制药厂混合废水,处理规模40 m~3/d,工程设计考虑了对原有设施的利用,生物处理单元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复合生物反应器,分析了设计、调试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投入运行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煤矿酸性矿井水中和出水脱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比较电渗析和反渗透脱盐技术的进水水质、运行费用、投资费用、运行可靠性等方面认为,利用电渗析技术处理煤矿酸性矿井水中和出水是合理的,SO2-和硬度的脱除率均高于脱盐率。频繁倒换电极的方法是防止和消除电渗析器结垢的一种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氧化钙二段中和沉淀法处理铜矿酸性废水的应用与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氧化钙二段中和沉淀法处理铜矿酸性废水的工艺设计原理、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重点介绍了二段中和改变为一次中和的工艺改进和斜板沉淀池、石灰消和机等设备技术改造的措施 ,以及改造后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破乳沉淀—生物选择器—Fenton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醋酸乳液废水的工程应用,实践表明,对进水COD达25 000mg/L,B/C小于0.15的醋酸乳液废水,破乳沉淀可去除75%左右的COD,出水经生物选择器—曝气池后可进一步将COD降到400~500mg/L,生化出水再经Fenton氧化可使COD降至100mg/L以下,去除率大于90%,该工艺还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工程设计以及工艺参数。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产量低、投资少、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酸性废水(AMD)因其酸度大,同时还含有铜、铅、锌、镉等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危害极大。分析了矿山酸性废水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总结了目前处理AMD常用的工艺技术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矿山酸性废水治理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处理技术,进一步阐述了国内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高效、廉价、安全及操作简便的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水解-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建广 《给水排水》2001,27(2):43-45
采用水解 气浮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运行结果表明 :在原废水COD为830mg/L ,色度为 560倍 ,BOD为 2 90mg/L的条件下 ,其去除率分别为 82 % ,94 %和 93% ,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在烟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企业生产废水水量相对较小,但水质变化较大,难沉降悬浮物浓度较高,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工艺设计负荷高、容积小、处理效果稳定,适用于烟草废水处理.采用水解酸化-两级BAF-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处理某烟草废水工程实践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对CODCr,、氨氮、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5%、96.7%、95%,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洗车、扫除的水质标准.同时,针对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付明涛 《给水排水》2012,38(4):99-101
我国西南地区某公司在酸性废水循环利用选矿项目中采用国外某管道公司的管道内衬技术,成功建设一条约50km长的酸性废水管道。介绍了施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工程运行2年,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补加葡萄糖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琴  马放  孟路  杨基先  王爱杰 《给水排水》2004,30(10):52-54
研究了在纤维素发酵液中补加葡萄糖溶液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葡萄糖是诱导絮凝剂产生菌的一个重要信号,补加葡萄糖溶液对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并非补加的葡萄糖量越多越好。葡萄糖溶液(75g/L)的补加量为1g/L时比较适宜。在补加的葡萄糖量适宜的条件下,总氮的水平也相应提高。通过补加葡萄糖将发酵液的C/N比调整为 4.5~5.5时,生产的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转好。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絮凝剂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混合液CODCr及浊度的变化,确定了高分子絮凝剂的最佳投量为100 mg/L.之后通过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其对膜生物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100 mg/L的高分子絮凝剂,对MBR出水水质没有明显的改善;混合液CODCr含量相当,但其波动相对较小;EPS含量亦相当.以单位膜面积处理单位水量时过膜阻力的增加量表征膜污染速率,高分子絮凝剂投加前后膜污染速率分别为0.84 kPa/m,0.67 kPa/m.分析表明,高分子絮凝荆通过增大污泥絮体尺寸,使EPS聚集成团,从而达到延缓膜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高效污水净化器净化污水的原理及其在卫生纸污水的设计运用。运行结果表明:高效污水净化器在卫生纸废水处理工程中切实可行,处理后的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级标准,并实现清水回用。  相似文献   

15.
混凝技术用于上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过程中,对付用自然沉淀法难以去除的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及胶体微粒以降低水中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和放射性物质。在该项技术中起主要作用的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目前,我国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中仍使用无机混凝剂(絮凝剂),这类混凝剂在原水受污染程度高时,易受到一些离子的干扰,难以达到处理效果,而且絮凝沉淀出来的污泥,其后处理困难,使得成本提高。有机絮凝剂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优点是用量少,反  相似文献   

16.
三氧化二钒酸性废水中总钒 10 0~ 12 0mg/L ,Cr6 +10 0~ 2 5 0mg/L ,Na2 SO4 42~ 5 7g/L ,pH值 1 8~ 2 5。采用硫酸亚铁还原 石灰中和法处理三氧化二钒废水 ,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中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初沉池-格栅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无阀滤池工艺处理西南熔岩地区某煤矿高悬浮物废水,采用PAC、碳酸钠作为助凝剂改变投加量的方法进行调试,结果表明, 当处理规模为400 m~3/h,最佳PAC和碳酸钠投加量分别为24 mg/L、10 mg/L,出水可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并对运行中存在的水量和水质变化、排泥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就微生物分泌的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 (EBF)的研究和应用做了一个全面的综述 ,对化学絮凝剂与生物絮凝剂的比较 ,胞外生物高聚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培养条件、EBF的分类、化学组成和结构、絮凝机理和在絮凝过程中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以及生物絮凝的遗传学研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9.
罗德芳  邵孝侯 《水资源保护》2009,25(S1):130-133
综述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获得途径,絮凝剂的成分及结构特点,影响微生物絮凝剂形成的因素及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简要介绍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个靛蓝废水处理工程实例。该工程工艺流程为“调节预水解+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此工艺不需投加药剂降低废水pH值,污泥产量低,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结合避免了污泥膨胀的发生,有机物及色度去除效果好。调试及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可靠、CODCr去除率高、脱色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