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表面活性剂Tween40和Span80的油-水界面粘度及其对大庆、伊朗轻质和伊朗重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相中Tween40、Span80和油相中芳烃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界面粘度均增大。并且,当油相中Tween40、Span80的临界胶束(CMC)质量分数在其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内时,油-水界面粘度有大幅度的增加。Tween40铺展吸附于油-水界面,其油-水界面粘度较大。Span80竖立吸附于油-水界面,其油-水界面粘度较小。Tween40取代减渣馏分铺展吸附于油-水界面,其油-水界面粘度较低,相互间的差别也较小,随着油相中Tween4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粘度降低。Span80楔人减渣馏分油-水界面吸附层,共同构成油-水界面结构。对线性结构多的减渣馏分,随着油相中Span8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粘度逐渐增大。对芳香稠环结构多的减渣馏分,随着油相中Span80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粘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超临界分离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结果表明,随着馏分的增重,油-水界面粘度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界面膜结构被破坏,油-水界面粘度减小。油相中馏分质量分数以及水相中盐的增加,使得馏分的油-水界面吸附量增大,油-水界面粘度增大;油相中芳烃含量以及水相pH值的增大,改变了馏分在油-水界面的吸附状态,油水界面粘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对伊朗重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割。所得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按馏分的先后,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H/C原子比逐渐下降,芳香共轭成分含量逐渐升高。对各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研究表明,伊朗重质减渣馏分具有高的界面活性,随着减渣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的增大,油-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通过改变减渣馏分的界面吸附状态和吸附量,油相组成、水相中盐的含量及pH值的变化会影响油-水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剪切界面粘度仪考察了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馏分(简称大庆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馏分的增重、油相中值分质量分数的增加以及水相中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大庆减渣馏分中蜡含量多。对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大,油-水界面粘度受馏分中界面活性物质(胶质、沥青质)和蜡的共同影响。轻馏分油-水界面粘度随油相中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油相煤油与苯体积比为1:1时,重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大。碱性条件下,馏分油-水界面粘度最低。酸性条件对轻、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不同,随着酸度的升高,轻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下降,重馏分的油-水界面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5.
采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考察了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L-B性质(πA曲线,膜稳定曲线),扩散相中减渣馏分的体相质量浓度和在扩展溶剂甲苯-庚烷中芳烃含量,以及水相的pH值和盐对减渣馏分的L-B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馏分的增重,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由竖立吸附状态逐渐倒伏直至铺展吸附于水相表面,馏分分子所占面积逐渐增大,膜性质随之发生变化。随着馏分体相质量浓度的增大,馏分分子以缔合体形式成膜,其中轻馏分分子缔合体较小,重馏分分子缔合体较大。随着扩散相中芳烃含量的增大,轻馏分分子以收缩状态成膜,重馏分分子以铺展状态成膜;而随着扩散相中芳烃含量的降低,轻馏分分子以铺展状态成膜,重馏分分子以缔合状态成膜。由于水相中Ca^2 离子可与馏分中酸性基团反应,使得馏分分子充分铺展吸附于水相表面或使馏分分子间相互联结,其所占水相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分子类脂膜实验装置研究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薄液膜的膜电容(膜厚度)、排液-破裂方式、膜稳定时间(膜寿命)。结果表明,减渣馏分越重,分子吸附状态稳定,其油-水薄液膜越厚,膜稳定性越好。减渣馏分油-水薄液膜的排液-破裂有连续排液-破裂方式、“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当馏分越轻、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越低、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多时,以连续排液-破裂方式为主;而馏分越重、馏分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越高、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少时,以“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为主。油相的组成,水相中的酸、碱、盐以及外加表面活性剂对减渣馏分的界面活性、吸附状态、电荷吸附量影响不同,相应的膜电容(膜厚度)和膜稳定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分子类脂膜实验装置研究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薄液膜的膜电容(膜厚度)、排液-破裂方式、膜稳定时间(膜寿命)。结果表明,减渣馏分越重,分子吸附状态稳定,其油-水薄液膜越厚,膜稳定性越好。减渣馏分油-水薄液膜的排液-破裂有连续排液-破裂方式、“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当馏分越轻、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越低、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多时,以连续排液-破裂方式为主;而馏分越重、馏分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越高、表面活性剂加量越少时,以“黑洞”排液-破裂方式和逐层破裂排液方式为主。油相的组成,水相中的酸、碱、盐以及外加表面活性剂对减渣馏分的界面活性、吸附状态、电荷吸附量影响不同,相应的膜电容(膜厚度)和膜稳定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方法,将大庆减压渣油及伊朗轻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分割为两个系列共33个馏分。考察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界面张力,比较了两个系列减渣馏分在不同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较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芳香共轭结构和极性基团含量少,界面活性低。油相芳烃含量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同,对大庆中间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伊朗轻质减渣中间馏分的影响小。水相因素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相似。水相中可溶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小,沉淀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对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影响更明显。pH值对中间馏分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轻、重馏分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L-B法考察了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结果表明,伊朗重质油减渣馏分的扩张粘弹性随馏分的增重以及扩张频率的增大而递变。随着馏分的增重,扩张模量、扩张弹性、扩张粘度增加,相角减小。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大,扩张模量、扩张弹性增加,扩张粘度、相角减小。轻馏分界面膜可压缩性好,缓冲作用强,扩张粘弹性参数随扩张频率及馏分的递变幅度小;重馏分界面膜刚性强,扩张粘弹性参数随扩张频率及馏分的递变幅度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L~B法考察了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并和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的扩张粘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大庆减渣馏分油-水界面膜中蜡的含量较高,并存在片状结构的相对滑移,各馏分的扩张粘弹性相差不大,且数值范围与伊朗重质减渣中轻馏分的扩张粘弹性范围一致。按片状结构在滑移过程中相互作用由强到弱,馏分扩张粘弹性可分为馏分7、馏分1和15以及馏分3和10三组,三组馏分扩张模量、扩张弹性和扩张粘度均依次减小,相角依次增加。馏分1、3、10、15的界面膜中易发生片状结构的滑移,其扩张粘度基本上不随扩张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研究了大庆减渣馏分的L-B性质(πA曲线,膜稳定曲线),以及减渣馏分在扩散相中的体相质量浓度和芳烃含量、水相的pH值和盐对减渣馏分的L-B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大庆减渣馏分中的蜡含量高,其在水相表面成膜压缩性较好,各馏分的,πA曲线形状相似。馏分体相质量浓度增大,馏分以缔合体形式成膜,缔合体结构越大,πA曲线左移越大。扩展溶剂中芳烃含量的变化对馏分中胶质、沥青质及蜡的分散状态影响不同。随着扩展溶剂中芳烃含量的增大,轻馏分中蜡质的成分多,对应,πA曲线左移;重馏分以沥青质为主,对应,πA曲线右移。馏分可吸附水相中的同性离子而相互排斥,同时,水相中碱或Ca^2 抖离子也可与馏分中的酸性基团反应,使馏分充分铺展吸附于水相表面或馏分间相互联结,以至馏分分子所占水相表面积增大,对应的,πA曲线右移。膜稳定性曲线先下降然后趋于稳定,反映出大庆减渣馏分膜结构中存在不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粒度特征。研究表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较小,粒度分布较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粒径逐渐增大,粒度分布变宽;随着馏分增重或体相质量浓度的增加,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增大。随着油相中芳烃含量增加,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中重馏分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增大,而大庆减压渣油轻馏分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减小。随着水相中碱或盐的加入,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初始粒径均增大。  相似文献   

13.
运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 PD)方法模拟了"孤岛型"沥青质分子和其纳米聚集体在油-水界面的取向性、聚集行为,分析了富氧支链对沥青质分子取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油-水界面时,沥青质分子从油、水相中脱离,吸附在油-水界面处,稠芳环核与油-水界面平行,烷烃支链伸入油相;随着沥青质浓度升高,空间位阻作用使沥青质分子彼此分离,...  相似文献   

14.
拟用作聚合物水基凝胶延缓交联剂的多重乳液按下述方法制备:1.5%醋酸铬水溶液与加入3%油包水乳化剂的柴油按体积比70∶30混合,制成W1/O乳液,后者与加有1%水包油乳化剂的矿化度32 g/L的模拟地层水按体积比70∶30混合,制成(W1/O)/W2多重乳液。用电导率法测定乳液静置30天析出水相中醋酸铬含量并计算乳液破裂率,结果表明多重乳液的稳定性远小于相应的W1/O乳液,使用油包水乳化剂T161(HLB值3.8)和水包油乳化剂Tween20(16.7)的多重乳液的稳定性好于使用Span80(4.3)和Tween20的多重乳液,30℃、50℃、70℃破裂率分别为11.5%,17.8%,28.0%和21.0%,56.0%,67.3%。加入T161的柴油与模拟地层水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ηs大于加入Span80时的相应值,表面活性剂加量0.3%时,30℃,50℃,70℃下60 minηs值(mN.s/m)分别为0.112,0.100,0.096和0.0442,0.0349,0.0257。在水相中加入0.02%和0.10%Tween20使加入3.0%T161的柴油与模拟地层水之间30℃、60 minηs值降低14.3%和27.3%,油包水乳化剂为Span80时则降低34.9%和65.4%。用T161/Tween20制备的多重乳液稳定性较好的原因,是油水界面的T161分子不易被Tween20分子顶替。图9表3参9。  相似文献   

15.
采用界面粘弹仪测量了3类环状对叔丁基酚醛树脂嵌段聚醚(杯芳烃聚醚)在3种沥青质模型油-去离子水体系的界面粘度。结果表明,杯芳烃聚醚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吸附在油-水界面并取代了-部分沥青质,形成界面混合膜,且膜强度变弱,界面粘度减小;将含有杯芳烃聚醚的3种沥青质模型油-水体系的界面压与界面粘度关联后得到,在某一相对分子质量、HLB值范围,聚醚在油-水界面的界面压较高,同时降低界面粘度的能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电解质种类和体系pH值对油/水界面张力、水相与原油表面的亲和能力、矿物粉末表面的双电层特性、岩石对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离子组成以及体系的pH范围对油/水、水/岩石界面行为的调控作用,考察了电解质对油/水界面以及岩石矿物/水相界面的影响。随着pH值升高,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油/水界面张力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同时在油膜表面形成的接触角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研究发现,Mg2+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较为明显;pH值和电解质质量分数对蒙脱土表面的zeta电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Na+和蒙脱土晶体层间的Ca2+进行了交换吸附,并且影响其层柱结构,对晶格的压缩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泳法研究了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模拟乳状液的Zeta电位。研究表明,伊朗轻质减压渣油和大庆减压渣油乳状液的Zeta电位主要由摩擦、吸附和电离产生,并且Zeta电位值随馏分的增重而增加;当水相为纯水时,乳状液的Zeta电位为负值,其绝对值随馏分油相的质量浓度或油相中芳烃含量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水相pH的升高,模拟乳状液的Zeta电位由正电性逐渐向负电性转变;随水相中盐的加入,模拟乳状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电性不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CO2在油/水/乳液中的溶解度、溶CO2原油的流动性、溶CO2后油-水间的界面特性、溶CO2原油乳液的稳定性、油-水界面压力变化的测试与计算,分析溶CO2原油乳液在降压脱气过程中水滴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CO2原油乳液中,沥青质等界面活性物质能够迅速地迁移并吸附于油-水界面,并微弱提高油相对CO2的溶解能力,并使得油-水界面张力快速降低,界面弹性模量增大,降低界面扩张损耗角;溶入CO2能够降低油相黏度,提高水滴沉降速率,使得原油乳液的分油率增大;降压脱气时,水相中CO2气泡的析出、长大,迫使水滴膨胀,降低界面上活性物质的浓度,减小了油-水界面压力,使得水滴的聚结稳定性变差,增大了原油乳液的分水率。  相似文献   

19.
蔡英明  张兴英 《石油化工》2007,36(6):579-583
采用石油醚为连续相、失水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正己醇为助乳化剂,建立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相微乳液体系。使用Zeta电位/粒度/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仪对该体系的形成及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达到微乳液状态时,体系主要由10~100nm的单体微珠及少量粒径小于10nm的胶束组成;随聚合过程的进行,胶束消失,乳胶粒子体积增大。乳胶粒子体积的增大主要是通过扩散和碰撞两种机理完成的。最佳的复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8.045,复合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33%,助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1.6%。在此条件下达到微乳液状态时的水相增容体积最大。  相似文献   

20.
辽河原油沥青质及胶质油水界面化学性质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由辽河原油中分别提取的沥青质组分,胶质组分配成的模型油与水的界面性质进行了研究,还考察了油相芳香度对涸青质,胶质模型油油水界面粘度的影响及当模型油中沥青质与胶质共存时的油水界面性质。结果表明,含沥青质的模型油的油水界面粘度较高,界面老化现象严重;而仅含胶质的模型油的油水界粘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