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15例,肾动脉狭窄病变血管15支(13例,89%),闭塞病变血管2支(11%)并肾功能衰竭.其中,双侧肾动脉受累2例.狭窄病例中,治疗前狭窄程度为60%~90%.共植入支架16枚.术后观察患者状况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15个月,显示临床治愈4例(26%),改善9例(60%),无效2例(13%),临床总有效率86%.收缩压由术前平均(27.12±3.09)kPa降至术后随访平均(18.62±3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28处(13处为后循环狭窄,15处为前循环狭窄),支架均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18~39个月(平均24.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DSA随访20例患者,4例血管再狭窄(狭窄面积在50%以上),侧支血管通畅.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并分析4种介入治疗方法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3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球囊导管成形术组(A组)80例;永久性贲门支架成形组(B组)8例;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组(C组)135例;直径递增组合成形术组(暂时性贲门支架加增加直径的球囊导管成形术8例;直径递增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7例)15例(D组).C、D组术后3~5 d由胃镜取出支架.4种介入治疗方法随访时间6~138个月.结果A组80例共进行152次扩张,平均每例1.9次.并发症发生率为疼痛43.8%、反流27.5%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4月-2004年8月,为13例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联合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和导丝机械性开通的方法开通闭塞段,行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25枚Wallstent支架,采用多普勒超声或DSA随访.结果13例患者均一次性开通血管闭塞段并植入支架.经8个月~5年(平均26.2个月)随访,1例于术后23 d支架内急性血栓闭塞,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再次成功开通;1例于术后19个月临床症状加重,造影证实支架处髂总和髂外动脉闭塞并同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对冠心病的冠脉病变特点研究及在冠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例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应用IVUS观察靶血管的斑块特点(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以及偏心程度,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后测量血管的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观察支架的位置,测量支架的对称指数、支架的贴壁程度及支架展开满意度.结果 28例冠心病患者共置入36枚支架,在支架置人后,最小血管腔径及腔面积均较置入前增大,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置入后IVUS检查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能完全覆盖病变,两端无夹层,30例支架扩张满意,3例未充分扩张,3例贴壁欠佳,占支架置入的16.7%,在更换大一号低顺应性球囊高压扩张或用原球囊更高压力扩张(18~22 atm)后复查IVUS达到满意标准.结论 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情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5例颅内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宽颈瘤1例和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复发2例.3例支架跨重要侧支血管及穿动脉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继续GDC填塞.结果 4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及侧支血管通畅,1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影像学随访3~6个月,无支架内狭窄.结论联合使用支架及GDC是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早期及晚期临床疗效.方法从1994年12月~2000年2月,为31名患者的42条髂动脉血管内植入44个Wallstent支架,进行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44个支架植入操作均获成功.1例患者回家后第3天穿刺部位血肿,超声检查为假性动脉瘤,行外科手术修复,术后半年血管造影检查无再狭窄.临床随访(36±13)个月,术后间歇性跛行及休息痛等症状均消失.31例患者中有20例(29条血管)进行血管造影随访,随访时间(10±5)个月.血管造影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24例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髂动脉夹层5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髂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下肢多发动脉瘤1例。所有患者在经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明确病变后,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即时封闭效果满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 ~ 42个月,有1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覆膜支架植入后4个月时支架两端又出现假性动脉瘤,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其余23例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高效的外周血管完整性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球囊(DEB)对糖尿病伴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11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ISR病变患者,根据病变情况随机予以DEB治疗(n=60)或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n=59)。术后12个月复查靶病变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及术后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即刻MLD较术前均显著提高,DEB组术后即刻MLD(2.64±0.07) mm小于DES组(2.83±0.05) mm(P=0.032),术后12个月差异[(2.75±0.03) mm对(2.78±0.08) mm]无统计学意义(P=0.353)。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 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MACE生存Kaplan Meier曲线具可比性(P=0.552)。 结论 DEB治疗糖尿病伴分叉病变、小血管病变、ISR病变安全可行,疗效不低于D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GDC)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施行血管内GDC早期栓塞治疗,15例患者按Hunt-Hess分级:I级8例、II级6例、IV级1例,所有病例均经DSA造影和CT扫描诊断.结果GDC栓塞手术成功13例,占86.7%(13/15);13例随访3~25个月无再次出血和并发症,其中2例6个月后复查DSA未见复发,全部病例头颅正侧位片显示GDC形态、位置无改变;栓塞手术失败的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天和4个月死亡.结论早期GDC血管内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