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自行改制的专用套管和介入放射学方式,尝试治疗输卯管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0例早期输卵管妊娠病例实行 X 线监视下的选择性输卯管插管,局部灌注氨甲喋呤(MTX),终止妊娠。结果:杀胚100%,除1例因不全流产内出血改妇科手术外,余9例均治愈,正常月经恢复时间平均40天。结论:选择性输卵管插管,患侧 MTK 灌注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可靠、简便、直观、易被患者接受的,有推广的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4.1~5.0F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MTX(氨甲喋呤)50~100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肿块大小变化。结果 34例中3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1%。无不良反应发生。40支子宫动脉造影,显示输卵管动脉37支,显示率为92.5%;卵巢染色27例次,发现率达68%。6例显示孕囊染色,显示率为18%。结论子宫动脉是输卵管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适应证选择。方法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对51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导管灌注甲氨喋呤(MTX)后以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通过术前患者盆腔包块大小、血清β-hCG水平、腹腔内出血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阐述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其重要性。结果输卵管妊娠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前B超检查盆腔包块径线≥5cm者,即使术前血清β-hCG≤10000mIU/ml,腹腔内无出血,术后包块破裂的概率明显增高,51例中,3例包块长径≥5cm,2例因包块破裂行手术治疗切除患侧输卵管,48例包块≤5cm者无一例破裂,治愈率为97.9%。本组介入手术总治愈率为94.1%。结论输卵管妊娠行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术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但在适应证的选择中,B超检查盆腔包块径线应作为重点考虑,如术前盆腔包块长径>5cm,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有急腹症表现即行后穹隆穿刺并作好开腹手术治疗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对输卵管阻塞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SSG和经子宫颈输卵管再通术(T-FTR)有较可靠的近、远期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率。输卵管再通率、妊娠率等结合输卵管灌注压的测定及超声技术,可较客观全面地评价输卵管阻塞的疗效及安全性。今后研究当发展非放射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反应,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统一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输卵管妊娠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剖腹切除患侧输卵管或保守治疗.近年来采用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1],一方面可以抑制或杀死绒毛滋养细胞使异位胚囊发育终止、坏死、消散;另一方面使用非永久性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可使异位着床胚胎发生急性缺血坏死,避免开腹手术,保留完整的生育器官.尤其对未育妇女及一侧输卵管被切除的妇女,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输卵管阻塞部位,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0例23~38岁女性不孕症患者,确诊为两侧或单侧输卵管狭窄、粘连或闭塞,采用同轴导管系统,利用微导丝的机械作用和再通液的消炎、抗粘连等作用,疏通和治疗输卵管狭窄、阻塞或粘连病变.术后抗炎及定期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2%,再通成功率为86.7%,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怀孕23例,达46%.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一种微创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及再通术(FTR)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15例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SSG和FTR,术后辅以抗感染、通液和物理治疗。结果插管成功率92.8%,疏通成功率90.2%,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年,宫内受孕98例,达51.3%。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操作简便、诊断准确、并发症少,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残端妊娠的临床特点,以及评价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在预防输卵管残端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 ET)术前行输卵管积水预处理的患者中,有35例为输卵管残端患者,其中单侧输卵管术后28例,双侧输卵管术后7例。输卵管残端长度10~45 mm,平均25 mm。所有病例均用微弹簧圈介入栓塞输卵管,术后行IVF- ET并观察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双侧输卵管,术后IVF- ET妊娠率48.5%(17/35),无一例发生输卵管残端妊娠。结论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应用于栓塞输卵管残端,能有效避免输卵管残端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和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对4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根据造影表现类型不同,灌注甲氨蝶呤(MTX)50~100 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前和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测血β-hCG值和测量妊娠囊大小的变化,分别于术后0.5、6、12、24、36和48 h测外周血MTX浓度.结果 42例中38例获得成功,4例失败改行手术或腹腔镜治疗.治愈率为90.5%(38/42).术后血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子宫颈内妊娠(宫颈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对我院就诊的12例宫颈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MTX100mg ,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24~72h行清宫术。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操作成功率100%。清宫术时出血50~100ml ,平均65ml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宫颈妊娠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外科T管引流后胆道再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T管术后胆道再狭窄的25例患者资料,其中胆管癌6例,胆囊癌3例,胆系结石13例,肝癌2例,胃癌外科术后1例。25例中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4例。经原T管途径行介入治疗22例,经T管造影后再行PTCD治疗3例。所有患者中,行球囊扩张配合胆道引流者21例,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者4例。良性狭窄患者引流管保留2~3个月后给予拔除。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3~24个月,通过引流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 介入手术均顺利,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15例良性胆道狭窄患者经原T管窦道途径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留置胆道10.2~12 F内外引流管,拔除原T管。随访发现1例胆管癌吻合口狭窄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肺部感染。10例恶性狭窄中,3例胆道梗阻位于T管上方,均行PTCD术;其中2例肝癌侵犯胆道患者,癌栓范围较大,行内外引流管植入;黄疸消退后分别于术后1个月、2.2个月死于肝衰竭;1例胆囊癌侵犯胆道行支架植入,术后2.5个月死于肿瘤进展。7例胆道梗阻位于T管下方,经T管窦道途径植入内外引流管4例,植入金属支架3例。其中2例胆囊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8个月、5个月死于肿瘤进展;5例胆管癌患者中2例术后3个月出现支架再狭窄,给予PTCD处理。3例于术后3.6个月、5.2个月、9个月死于肿瘤进展、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介入治疗外科T管引流后胆道再狭窄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动脉途径应用溶栓药治疗下肢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健侧股动脉置管到患侧动脉周围加压滴注溶栓药.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7%,对照组为3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肢围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机既适用于早期又适用于晚期重症者.消肿时间治疗组均≤7d,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介入疗法动脉内应用溶栓药物可有效治疗下肢重症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李统怀  郑红枫 《工业加热》2011,(11):898-894
【摘要】   目的   研究深静脉血栓(DVT)大鼠模型股静脉内皮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Serpine1)的表达变化,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采用股静脉钳夹联合下肢石膏制动构建大鼠DVT模型。于不同时间点(创伤后2.5 h和25 h)解剖股静脉观察血栓发生率、严重程度,并将实验组分为B组(血栓形成前组,创伤后2.5 h)、C组(血栓形成组,创伤后25 h)和D组(血栓不形成组,创伤后25 h)。分离股静脉内皮组织,提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230 2.0基因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 验证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针对上述基因进行Pathway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分析及实时PCR结果均发现创伤后2.5 h大鼠股静脉内皮组织中TGF β1和Serpine1表达均上调,且B组高于A组和D组(P < 0.05);血栓形成时,两者亦显著上调,且 C组高于A、B、D组(P < 0.05),而A、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athway分析提示TGF β1是Serpine1的上游调控基因,可诱导Serpine1的过度表达,抑制纤溶,促进血栓形成。结论 局部静脉内皮组织中TGF β1和Serpine1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在创伤性DVT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