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基坑工程的风险来源 1.1 基坑设计的局限性 勘察设计理论和勘察设计人员的水平及经验往往对基坑工程的各目标有重要影响.目前的深基坑设计可说是半经验半理论.1999年9月我国颁布的健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统一了深基坑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但即使是同一地区,由于土的性质千变万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深基坑土压力计算、挡土支护结构强度计算、土体变形及基坑稳定验算等计算理论、方法还不完善和成熟,使得深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难以保证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膨胀土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工程危害严重的特殊土,邻近地铁的膨胀土深基坑工程施工必然会对已有地铁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相应研究均未明确该类工程施工对临近地铁变形的影响。文章以"绿地中心·蜀峰468超高层项目"深基坑工程为例,在施工期间对基坑及周边地铁设施进行动态监测和数值模型分析,研究膨胀土深基坑分层开挖过程对已建地铁设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支护桩桩身水平位移、邻基坑最近侧地铁设施的沉降以及地铁轨道的沉降均小于规范规定的变形控制预警值,排桩+三层内支撑的复杂支护体系效果较好;基坑开挖对与其平行一侧的地铁及其附属设施影响较为明显,影响范围呈现临近开挖面较大,往远处较小的特征,较大位移位于临空面中部及中下部,呈发散放射状。本研究成果旨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成都东郊膨胀土地区一深基坑,介绍微型钢管桩复合土钉墙的设计思路及应用情况。采用多种手段对基坑变形与支护构件内力进行监测,测得了土钉轴力、微型钢管桩弯矩与基坑水平位移、沉降值在各个开挖阶段随时间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并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在基坑出现了较大变形时及时进行坡脚反压与加固,保证了边坡整体稳定性。根据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及实际支护效果表明:“水”与初期开挖支护不及时是基坑整体变形较大的主要原因;土钉轴力发挥较为充分,为主要的受力构件,设计的土钉长度偏短;微型钢管桩受力较小,对基坑变形的控制作用有限,超前支护效果欠佳。取得的经验对成都地区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实测的监测数据有助于复合土钉墙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用及设计参数进行了选择,并对土钉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和计算,介绍了土钉支护的施工,通过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未发现基坑及周围建筑物存在位移及变形超标现象,说明本支护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成都卵石土地区基坑变形特征及现有的基坑变形计算方法在成都卵石土地区的适用性,以成都某深基坑工程建设为依托,在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基坑支护结构,对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进行长期的现场测试分析,并将现场实测结果与现有设计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分析现有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计算方法在成都卵石土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膨胀土地层深基坑开挖将对地表沉降、建筑物沉降、支护结构侧移监测分析,得出长条形深基坑采用分段分层开挖可减小结构自身和环境总的变形;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可引起结构自身和环境变形的波动;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基坑深度2/3附近。  相似文献   

7.
结合北京国美商都基坑支护工程实践,应用FLAC3D对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基坑建立模型,通过对模型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模拟监测,得到深基坑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及土钉与预应力锚杆的内力、变形等模拟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LAC3D模型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基坑中下部,土钉受力呈枣核状分布,较好地反映出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基坑的受力和变形特征,为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膨胀土地区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对锚杆的承载力和变形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研究成都膨胀土地区采用桩锚支护的可行性,以成都东郊某膨胀土基坑为背景,通过现场试验对比研究承压扩体锚杆和普通拉力锚杆的极限抗拔力、蠕变松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承压扩体锚杆承载力高、变形控制好,蠕变和应力松弛均优于普通拉力锚杆。以现场试验结果为基础,进行方案比选后采用承压扩体锚杆+支护桩作为基坑支护方案开展应用研究。通过锚杆抗拔试验和锚杆应力监测结果以及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和周边建筑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承压扩体锚杆在成都膨胀土地区基坑工程具有良好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复合土钉的现状,以上海市某基坑支护设计为例,通过对基坑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方案,得出了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的方法进行深基坑支护设计,能有效控制变形,保护周边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吴可铮 《土工基础》2023,(3):473-476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持续开发,相邻深基坑工程施工越来越常见。由于相邻基坑间有限宽度土的影响,基坑两侧土压力呈现非对称状态,基坑支护内力、变形及周边环境影响很难通过传统设计理论进行计算分析。结合上海某具体工程实例,基于HS-Small模型采用数值分析办法,分析了周边基坑对本项目深基坑支护内力、变形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传统对称基坑设计方法往往会低估远离相邻基坑侧的支护变形和内力,而靠近相邻基坑侧则偏于保守。相邻基坑支护刚度越小,基坑侧移越大,基坑间有限宽度土压力越大,研究为今后相邻深基坑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膨胀土的不良特性导致的工程问题频繁发生,使得膨胀土问题成为当今工程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以一深基坑项目为例,对深基坑工程中遇到的膨胀土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控制基坑过大变形,对这一特定土质下的基坑支护施工及周边土体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了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林芳 《山西建筑》2014,(15):59-60
结合东莞市东方华府二期深基坑工程实例,对基坑围护结构的选择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深基坑中采用土钉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的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提高了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钢铁有限公司精炼厂钢坯坍陷区基坑施工及钢坯打捞工程,详细介绍了软土地区特殊工况条件下超深圆形基坑在开挖及钢坯打捞过程中基坑的变形及受力情况,并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水、土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监测数据分析表明:采用圆形内衬支护的深基坑,当内衬结构不完整或土方开挖不均衡时,支护结构体系将在不平衡土压力的作用下发生不规则变形,内衬结构的完整性及土方开挖的均衡对称性对于圆形支护结构受力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进一步说明采用圆形内衬支护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及周边环境的全程监测对确保基坑支护及周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梅华西立交下穿隧道工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为依托,借鉴了珠海地区基坑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基坑距离广珠城轨桥墩较近等特点,支护设计采用挂网喷护开挖支护、拉森钢板桩结合支锚支护、排桩结合支锚支护和土钉墙支护等支护方式,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显示其变形、内力均小于报警值,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了基坑结构和相邻建筑的安全,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及广珠城轨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5.
结合深基坑支护实例,进行了排桩、内支撑、土钉墙、地下连续墙等多种支护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阐述了软土深基抗土钉墙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根据局部基坑变形过大现象,结合深基坑结构的空间效应特点采取临时支撑应急措施,确保了软土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一栋商住楼的岩土工程条件、基坑特点及周边环境,介绍了该工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基坑监测结果表明,在土质较差与基坑变形要求高的部位,采用上部普通土钉墙、下部钻孔灌注桩加两层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可以较好地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基坑的变形.  相似文献   

17.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长度398m,支护深度约12.9~15.4m.根据工程特点,采取在东、北两侧采用微型桩加锚索土钉墙支护,在南侧选用两级放坡加土钉墙支护的方式.介绍了基坑支护方案设计,详细介绍了微犁桩、土钉墙及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工艺.位移监测数据显示,基坑支护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超出设计范围的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太原漫滩地区某地铁车站施工为例,研究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性。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基坑开挖的实际步骤,采用FLAC~(3D)对深基坑开挖的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和对周围地表的沉降,得出深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与内支撑支护形式下基坑变形形式及对周围地表沉降变形特征,从而验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对太原地铁车站基坑开挖后续设计及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改进及变形预测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小深基坑设计和施工的困难,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影响因子权重,建立层次结构体系、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与一致性检验,确定复合土钉支护下的基坑变形,并结合兰州某深基坑土钉支护实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几何模型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基于权重计算结果分析水平位移、支护参数对基坑位移的影响规律,探究基坑开挖过程的变形特性,验证AHP应用于基坑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复合土钉支护是在土钉支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深基坑支护或提高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技术,为深入了解其工作性能和作用原理,促进该项技术快速发展,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深基坑模型按照“相似模型的几何长度与变形时间成反比”的相似法则设计,相似比为1:10。在试验中,模拟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实际步骤,分步开挖与支护。进行了3组模型试验,即复合土钉支护、普通土钉支护和无支护边坡,以便于分析比较。借助位移传感器测量深基坑地表沉降、基底隆起和坡面水平位移,通过布设在模型箱透明玻璃侧面内的观测点,测量边坡内土体的位移。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土钉与水泥土搅拌桩的共同作用,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坑变形与普通土钉支护和无支护的基坑相比,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并且复合土钉支护的基坑变形值最小,无支护基坑变形值最大;(2)由于土钉与水泥土搅拌桩的协同工作,使得更多的土体参与支护作用,从而分散了土体内部的应力,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变形,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