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采用介入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初步经验.方法对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行球囊扩张、经动脉溶栓、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例肝动脉狭窄的患者经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缓解;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动脉溶栓后即刻肝动脉血流得到恢复;1例患者溶栓后3d发生吻合口出血,置入带膜支架,症状缓解,1d后肝动脉再次闭塞,2周后行第2次肝移植.结论采用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治疗是可行的,但必须谨慎实施,以避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成形术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对髂-股/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的可行性作一探索。方法 8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病变均为TASC(Ⅱ)D型,其中3例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主动脉闭塞长度为2 ~ 6 cm,1例腹主动脉远端重度狭窄伴右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另外4例为双侧或单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其中4例伴有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所有患者均采用PTA + 内支架治疗,5例于血管内成形术后行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结果 8例患者主髂动脉闭塞段病变均成功开通;4例伴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仅行主/髂-股/股深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而股浅动脉病变未予处理。技术均获成功,症状均获缓解,踝臂指数术前为0.58,术后为0.76。1例于术后出现左侧小脑小面积梗死,未发生严重后遗症。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成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及近中期通畅率;支架植入后留置导管溶栓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的发生;髂-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可以达到改善患肢症状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来评价治疗效果。PTA术后病变段血管残余狭窄<30%被认为技术成功;按照Fontaine分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被认为临床成功。结果经同侧逆行PTA及支架植入术5例,共计6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3枚、3段髂动脉行PTA术;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及支架植入术10例,共计20支病变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5枚、股浅动脉支架5枚、10支股动脉行PTA术。髂股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重复血管造影证实所有病变段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血管夹层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随访2~24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臂指数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1)。术后6个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患者分别有7、5和3例,所有患者均未施行截肢(趾)术,随访期间临床有效率为1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早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状况,为中长期保肢提供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32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19例,闭塞13例.27例有上肢缺血,7例伴头部缺血.应用导丝开通,PTA及内支架置入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28例开通成功.术中发生脑梗死1例.单纯PTA治疗3例,1例上肢缺血症状部分好转.24例置入内支架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18例有锁骨下动脉窃血征象,术后16例消失.27例随访2~80个月,平均(29.5±21.0)个月.术后9个月闭塞2例,1例PTA后再获通畅.术后12个月闭塞1例,改行外科手术治疗.1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患侧股动脉及胫后动脉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点入路血管支架技术修复11例钝性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先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并造影评估动脉损伤情况,捻转导丝通过损伤段失败即刻穿刺胫后动脉并送入4 F单弯导管和圈套器,采用导丝抓捕技术将损伤段导丝捕捉住,使其通过损伤段,并建立工作轨道,经导丝植入血管支架修复损伤动脉;对远端流出道血栓阻塞用6 F导引导管抽吸动脉远端血栓,对肢体末梢动脉血栓予动脉内留置导管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动脉造影显示动脉部分断裂7例,完全断裂4例,共植入支架16枚。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24个月,平均(18.7±3.8)个月,2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血流恢复;3例支架腔内狭窄>70%,给予球囊扩张治疗后血流恢复通畅;6例支架腔内狭窄<30%,未作特殊处理。随访期未发现支架断裂、变形、移位,无截肢患者。结论 两点入路血管支架修复钝性腘动脉损伤可减少手术时间,快速恢复受损动脉血流,减少肢体缺血时间,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5例自体血管瘘道(桡动脉与头静脉侧端吻合)机能不全和闭塞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结果.方法对35例自体血管瘘道机能不全和闭塞患者行血管造影.26例血栓形成闭塞患者行溶栓治疗,15例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结果初次造影结果,9例单纯血管狭窄,26例血栓闭塞.溶栓即时开通率为88.4%(23/26),其中13例伴血管狭窄中7例及单纯性狭窄中8例共15例进行了PTA治疗,成功12例,失败3例.追踪观察6例溶栓后伴狭窄未处理及PTA失败者(3例).1个月内7例发生再阻塞,3个月内全部再阻塞.结论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1例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17d,溶栓3d无效,行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开通后残留狭窄70%.术后26h血栓形成,立即溶栓后,再植入内支架.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患者右股浅动脉、(月国)动脉及其以远动脉开放.随访6个月后仍正常.结论经皮血栓旋切抽吸术加内支架植入术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国产硅酮覆膜支架在犬髂动脉内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犬9只.18条正常髂动脉,先行大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置入支架,继而置入硅酮覆膜支架10枚和镍钛合金编织型裸支架8枚(对照组).术后第1、4、12周,两组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支架段血管行DSA观察通畅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其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段血管,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组织学检查,并对两组支架急性血栓形成情况、支架的内膜覆盖和新生内膜增生程度等作出评价.结果术后第1、4、12周DSA所见:①裸支架组各段时间造影均显示通畅,12周时支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处理经验。方法我院502例肝移植术后临床上疑有肝动脉并发症的32例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检查,证实肝动脉主干内血栓形成(HAT)20例。对该20例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及PTA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本组HAT发生率为3.98%(20/502),发生在术后2~19d,中位时间为4.5d,20例血栓形成部位均位于肝动脉吻合口处,其中5例溶栓过程中使用球囊扩张,3例使用支架,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而使用弹簧圈作栓塞和带膜内支架。20例均经介入溶栓治疗后获肝动脉再通。溶栓疗程2~11d,平均2.5d。结论经肝动脉内尿激酶持续性溶栓及PTA和内支架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 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