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有工程机械主要以柴油发动机为原动机,存在燃油效率低,排放严重等问题,新的趋势是采用电动方式代替内燃方式.采用变速异步电动机驱动定量泵作为动力源,针对变频异步电动机动态响应较慢的问题,提出在定量泵出口增设液压蓄能器并将其油液引入液压泵入口的方法,提高电动机动态响应.建立采用蓄能器辅助起制动后电驱动力源的试验系统,对比分析了有无蓄能器辅助时液压泵的起制动特性.在此基础上,将这一动力源用于驱动进出口独立控制的液压挖掘机,对动臂运行特性和能耗特性进行试验研究.与发动机驱动系统相比,采用新型电驱动方式,实现同样的操纵性能,可降低动臂运行成本50%,并显著降低供电电源峰值电流. 相似文献
2.
《机床与液压》2018,(24)
在分析现有液压挖掘机回转节能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挖掘机回转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蓄能器-液压马达-超级电容的挖掘机回转制动能量电液回收系统,通过实时调节回收马达的入口压力和电机的转速,实现挖掘机回转平台的平稳制动。采用蓄能器和超级电容共同储能,超级电容补偿蓄能器的非线性特性,降低了储能单元的成本。构建了能量回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采用该能量回收系统的20 t挖掘机联合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挖掘机空载工况下所提系统的回收效率和回转平台的运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和操作者操作习惯的同时,所提系统可实现回转制动能量的高效回收;当回收马达入口压力设定23 MPa时,回收效率可达63. 2%。 相似文献
3.
4.
5.
6.
负载敏感系统具有良好的多执行器并行控制特性和高的能量效率,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工程装备和工业设备中。目前主要有阀前补偿系统和抗流量饱和阀后补偿系统两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负载敏感工作特性和能量效率,在详细对比分析这两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建模,研究在单执行器和多执行器复合动作时系统的工作特性和能量效率,为系统的选用和设计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阀后补偿系统多路阀结构紧凑,负载补偿阀兼具梭阀作用,不用专门布置梭阀网络,但是由于阀芯上节流控制段和换向段分开,系统能耗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机床与液压》2018,(18)
分析了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结构特点,提出一种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传动效率计算方法。基于离合器液压操纵特性试验台,制定了离合器操纵系统动态传动效率试验方案。分别从踩/松离合踏板两个过程,对某型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在定转速-变踏板速度和定踏板速度-变转速两种试验工况的力和行程传动效率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离合器液压操纵系统传动效率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在踩踏板过程中随着踏板速度增加,离合器操纵系统力和行程传动效率增大;而在松踏板过程中随着踏板速度增加,离合器操纵系统力传动效率减小,行程传动效率增大;转速低于2 000 r/min时,转速变化对离合器操纵系统力和行程传动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9.
10.
12.
为了研究液压挖掘机结构的动态特性,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液压挖掘机进行了模态分析。考察了其固有频率和振型,评估其动态特性,通过改进结构,改善了其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机床与液压》2016,(12)
传统液压冲击器的冲击能参数调整需在2~3个挡位之间以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且冲击能与冲击频率间的调整具有关联性。参数调整时,液压冲击器需停止工作。为改变这种状态,开发了新型基于微机控制的液压冲击器DBS300。该新型液压冲击器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实现控制,在拥有最大300 J冲击能情况下,其可实现冲击频率在0~6 Hz间的独立调整。工作中可依据每次冲击后活塞不同反弹速度引起的后部气腔压力变化率来判别被冲击物体特性的改变。依据被冲击物体特性变化,新型冲击器可对冲击能或冲击频率实现独立自我调整,由此可提高冲击破碎工作效率,并具有对冲击器载具功率特性变化的良好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草酸氧钛钙(CTO)粉体材料。这种粉体主要由纺锤状颗粒和一些无特定形貌的杂质颗粒组成。将这利粉体存乙二醇中超声分散,然后使用离心分离技术将其中的两种成分分开。使用X射线衍射,X射线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表征了这两种成分的结构、化学组成、表面基团和表面形貌等特性。此外,我们还对这两种成分的电流变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机床与液压》2019,(6)
针对同步筒式永磁耦合器,通过仿真软件计算了其主动永磁转子与从动永磁转子之间的转角差与所传递转矩的关系曲线。在扭矩曲线工作点附近,采用线性化处理,定义了永磁耦合器的等效扭转刚度K。采用合理的假设与简化,建立了同步永磁耦合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然后进行拉普拉斯变换获得系统传递函数。永磁耦合器在工作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冲击性负载或正弦波负载,分别采用单位脉冲信号与正弦波信号进行模拟,求解系统的时间响应曲线,验证同步永磁耦合器的抗冲击性与减振性。研究结果表明:永磁耦合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冲击性负载时,转角差增量会随着系统固有频率不断衰减振荡直至消除;当遇到周期性正弦波负载时,转角差增量的瞬态响应会随着系统固有频率不断衰减振荡直至消除,转角差增量的稳态响应表现为伴随着激振源持续振荡,但相位角滞后于激振源,稳态响应频率与强迫振动的频率相同,稳态响应振幅与永磁耦合器扭转刚度有关,最终验证了同步永磁耦合器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与减振性。 相似文献
20.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0,(4)
以某型号飞行器用减振器性能研究为背景,设计了一种由NiTi合金丝经卷簧编织、冷冲压成型、后处理得到的新型记忆合金金属橡胶(SMA-MR)阻尼减振器。通过对SMA-MR减振器进行理论和试验研究,分析其在20~90℃温度环境下的等效刚度与能量耗散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SMA-MR减振器的力学特性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试验结果,分析等效刚度、能量耗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MA-MR减振器的等效刚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能量耗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析结果为SMA-MR减振器的设计及特种环境下的减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