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特厚冲积层中冻结井外壁温度实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固副井冻结凿井期间外壁与冻结壁温度的现场实测,研究了冻结壁温度场对外壁水化热温度场的影响,获得了特厚冲积层冻结凿井期间外壁及冻结壁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内部高水化热的释放,使外壁混凝土获得了至少17d的正温养护时间,其早期强度增长不受低温影响;同时,高水化热的释放导致井壁内外出现较大温差(甚至超过25℃),增大了温度裂缝控制的难度;水化热的向外传导还导致壁后冻土的显著升温及局部融化,对外壁受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PSDInSAR与传统的DInSAR相比,能够克服大气效应和失相关噪声的影响。介绍了PSDInSAR监测地表沉降的原理及方法,并利用覆盖上海地区的23幅ERS 1/2 C波段SAR图像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SDInSAR算法估计出的PS点线性形变速率与实际测量数据仅相差1.2717mm/a,沉降量变化趋势与实际资料的沉降统计结果高度吻合,说明PSDInSAR用于监测地表沉降算法可靠,结论合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能源需求的剧增,矿井建设逐渐向深处发展,随之而来的冻结管断裂等问题浮出水面,特深厚冲积层矿井建设问题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采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对冻结法凿井所涉及到的冻结壁的厚度、平均温度、开挖段高、开挖段暴露时间等影响冻结壁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有价值的结果,对工程设计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面沉降是一种在自然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的地面下沉的地质灾害,可引起建筑物倾斜和地基破坏.滨海城市甚至会造成海水倒灌,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使用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57景Sentinel-1A卫星S AR影像,基于SBAS-InSAR方法对珠海市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5.
高铁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一大难题,其中,动荷载影响的研究尚处于数值计算与试验阶段。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建设、运营监测数据,基于分离动、静荷载引起沉降的思路,通过静载作用沉降与实测运营沉降取差值,获取动载作用下的沉降测试值,分析了路基由动载引起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动载引起的沉降对运营后实测沉降的贡献有限,并不是引起部分断面总体沉降偏大的主要原因;不同地质条件及路堤填筑高度对动载引起沉降的影响较小;动载引起沉降的速率在运营前期发展较快并达到最大,之后沉降速率减小,沉降趋于稳定,运营后的第4年累积沉降约为2~3 mm。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景Sentinel-1A影像,利用DInSAR技术和MAI-InSAR技术分别获取了1309工作面的地表沉降形变场,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下沉量较小的沉降区域,DInSAR技术与MAI-InSAR技术均能实现较高精度的沉降监测。DInSAR监测值和MAI-InSAR监测值与实测数据之间的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0098 m和0.0091 m,结合DInSAR技术监测结果和MAIInSAR技术监测结果的监测值与实测数据之间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005 m。利用MAI-InSAR监测结果对DInSAR监测结果进行补充,获得了更高精度的地面沉降监测值,表明DInSAR技术用于开采沉陷监测是可行的,MAI-InSAR技术能够结合DInSAR技术为地表沉降监测提供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地表与管线沉降是基坑监测的重要内容。目前沉降监测标多采用地面开孔后覆盖保护盖的做法,其孔洞可以容纳标尺以方便作业;但是保护盖需要制作、安装、维护,不仅提高了监测成本,而且一旦脱落或丢失都可能威胁行人或车辆安全。本文对监测标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加长杆进行间接测量,从而实现减小孔径、免去保护盖的目标;对改进型监测方法与传统方法开展了对比实验,测试了新方法的监测精度和效率,评估了其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可降低成本、提高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8.
超浅埋地下通道暗挖法施工地表沉降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市府广场地下通道工程为实例,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控量测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对施工阶段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在浅埋暗挖法施工过程中沉降规律。所得监测数据和监测经验对合肥地区类似地下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滤纸称重法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几何形态、纤维种类(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砂浆搅拌方式(先掺/后掺法)、砂的粒径对聚合物改性砂浆早期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质量分数)掺量下,掺圆形截面PP纤维砂浆试样的失水率大于Y形截面试样,而在0.6%及1%掺量下,掺Y形PP纤维砂浆试样的失水率大于圆形试样;掺聚丙烯纤维试样的失水率小于掺玄武岩纤维的;不论是聚丙烯纤维还是玄武岩纤维,先掺法聚合物砂浆失水率都小于后掺法;在挤压状态而非自由状态下,随着砂的粒径减小,聚合物砂浆的失水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水环境作用下采动诱发冲积层沉降机制,基于3个矿井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厚含水冲积层下采动地表沉降特征,基于有效应力原理,构建了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土体压缩计算模型,研究了水环境变化对土体压缩量的影响,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在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地表沉陷波及范围远超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影响范围,水环境和冲积层的联合作用是导致地表沉陷异常的根本原因.潜水含水层土体压缩量与水位降深之间呈抛物线增长关系,承压含水层土体压缩量与水头降深呈线性增长关系,水头降深越大,土体的压缩量就越大.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8mm,相对中误差为6.5%,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采用所构建的土体压缩模型能够对矿井疏排水产生的地层压缩量进行合理计算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神经网络深基坑桩排支护及地表沉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原理,构筑深基坑桩排支护设计及地层沉降的多级神经网络,对深基坑桩排支护设计的参数进行设计和优化,对地表沉降进行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淮南潘集地区地表沉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淮南潘集地区地表沉降和煤矿地表移动观测资料,对抽排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及其对煤矿开采沉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的优点与可行性。针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问题进行研究,利用17景时间跨度为2007—2010年的ENVISAT ASAR数据,采用IPTA时序处理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沧州地区的地表沉降进行直观而全面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的累计沉降过程与平均沉降速率,同时对京杭运河段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区为中心,与附近县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沉降漏斗的地势,城区表现相对稳定,沉降速率保持在4 mm/a以下,部分区域抬升,抬升速率不大。沧州市运河段贯穿沉降漏斗区域,中部地区较为稳定,北部与南部地区下沉且沉降速率在20 mm/a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深圳地铁二号线后—科盾构区间下穿深圳滨海大道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开挖进行数值模拟预测,通过模拟预测的结果对引起地表沉降的隧道开挖变形和开挖应力场进行分析,提出严格控制土舱平衡压力和盾构推进速度、加强对盾构掘进姿态的控制、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措施。对滨海大道上布置的2个点位沉降观测断面表明,地表沉降各项指标均在理想的控制范围内,并得出地表累计沉降最大值均发生在中轴纵线,且距盾构隧道中线最远的点累计沉降量最小等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地面沉降问题已经日益严重。利用2015—2018长春市区范围内的27景sentinel-1降轨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研究其地表沉降并分析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长春城区总体呈沉降趋势,沉降成因主要来源于区域地质构造;部分区域出现较大沉降异常,其中,逯家窝堡—小高家堡—先锋屯一带最大沉降速率为23.31mm/a,绿园区的红民村附近沉降速率为21.75mm/a,地铁二号线站口乐群街、世纪大街、东方广场的沉降速率为13.26~17.68mm/a。沉降成因主要由于城建建设、地下水开采导致地质构造条件发生变化引起区域城市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7.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 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 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 mm; 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 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 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 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 m; 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18.
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所导致的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和控制,是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为准确预测盾构隧道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探求相应的沉降控制措施,采用150室内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在模型隧道纵、横向设置位移监测点,监测地面沉降随开挖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沉降量随隧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掘进的进行而增加;横向沉降量在隧道正上方最大,沿两侧递减,深度越小收敛越快,沉降槽越小;纵向沉降量沿隧道开挖方向沉降值逐渐减小.两种试验模拟的结果较为接近,可以保证所获得的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某大型煤矿为原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厚松散层下,内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沉陷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随着煤炭资源的采出,地表沉陷不断增大,并且相比于一般条件,厚松散层下煤炭开采所产生的地表沉陷影响范围变大.  相似文献   

20.
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监测城市地面的不均匀沉降或三维形变,介绍GAMIT软件模型特点,讨论GPS监测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即在数据处理时宜采用高精度的GAMIT软件解算,且在IRFT96-98坐标框架或WGS-84坐标系进行。最后通过对西安市GPS形变监测试验网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用GPS监测三维形变的精度在水平方向可达到2-3mm,垂直方向可达到4-6mm,说明GPS用于监测地表形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