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案件相关的话题评论中生成简短的话题描述对于快速了解案件舆情有着重要作用, 其可以看做是基于用户评论的多文档摘要任务. 然而用户评论中含有较多噪声且生成摘要所需的重要信息分散在不同的评论句中, 直接基于序列模型容易生成错误或不相关的摘要.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主题交互图的案件话题摘要方法, 将嘈杂的用户评论组织为主题交互图, 利用图来表达不同用户评论之间的关联关系, 从而过滤重要的用户评论信息. 具体来说, 首先从评论句中抽取案件要素, 然后构造以案件要素为节点, 包含案件要素的句子为内容的主题交互图; 然后利用图Transformer网络生成图中节点的表征, 最后生成简短的话题描述. 在收集的案件话题摘要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数据选择方法, 能够生成连贯、事实正确的话题摘要.  相似文献   

2.
页面质量评估在搜索引擎系统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方法是基于页面链接关系进行页面质量评估。但由于当前Web环境的复杂性,传统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Web环境,近年来,用户行为被用来弥补完全依赖链接关系方法的不足。用户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浏览行为和搜索行为。利用浏览行为构造了用户浏览图;提出了一种利用用户搜索行为的新方法,此方法构造了用户搜索图;合并用户浏览图和用户搜索图得到用户浏览搜索图。实验表明用户浏览搜索图的性能比较接近用户浏览图的性能,并超过全网的性能,同时用户浏览搜索图能够评价的页面数要大于用户浏览图。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社交网络越来越依赖。如何对社交网络用户、用户关系及用户与企业交互进行分析,使社交网络企业达到以最合适的方式向最合适的客户推荐最合适的产品信息的目的,成为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User interactions are indispensable for any online network to thrive, especially for BitTorrent‐like and 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based distributed online networks that rely on users' collective contributions instead of the help of central servers. User interactions provide fine‐grained information for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security enhancement and cooperation promotion. To date, several schemes for estimating user interaction strength in centralized online networks have been proposed. In contrast, we present design, deployment, and analysis of UISE for user interaction strength estimation in distributed online networks. Among the strong points of UISE is that it captures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user interactions, and that it scales with only parti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We apply UISE to devise the first distributed scheme for online time estimation and we implement it into Tribler, a distributed online network for media and social applications like file sharing, streaming, and voting. We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the scalability of UISE with differen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rotocols and user behaviors using simulations, emulations, and a real‐world deployment.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
弹幕评论是网络直播平台与用户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弹幕行为的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理解.通过采集和利用3大热门直播平台(斗鱼、熊猫与战旗)的弹幕相关数据,本文以假设验证的方式从用户属性与用户行为两个角度对在线直播平台用户进行分析与理解,并建立基于用户行为特征时间序列的用户活跃模型对用户互动活跃度进行量化评估.研究表明,平台在线人数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时间规律,观众地域具有沿海发达城市集中分布的空间取向,所提出的用户活跃模型能够对网络直播平台用户的行为活跃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微博系统中,寻找高质量微博用户进行关注是获取高质量信息的前提。该文研究高质量微博用户发现问题,即给定领域词查询,系统根据用户质量返回相关用户排序列表。将该问题分解成两个子问题: 一是领域相关用户的检索问题,二是微博用户排序问题。针对用户检索问题,提出了基于用户标签的用户表示方法以及基于维基百科的查询—用户相似度匹配方法,该方法作为ESA(explicit semantic analysis)的一个扩展应用,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实验表明基于维基百科的效果要优于基于其他资源的检索效果。针对用户排序问题,提出了基于图的迭代排序方法UBRank,在计算用户质量时同时考虑用户发布消息的数量和消息的权威度,并且只选择含URL的消息来构建图,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Knowledge workers frequently change activities, either by choice or through interruptions.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ctivities and activity switches,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for knowledge workers to keep track of their desktop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our efforts to achieve activity awareness through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user's everyday desktop activities. For gett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we investigate performance of various classifiers with respect to discriminative power of time-, interaction-, and content-based feature sets for different work scenarios and users. Specifically, by viewing an activity as a sequence of desktop interactions we present (1)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ng a user's desktop interactions into activities, (2) evaluation of the discriminative power of different activity features and feature types, and (3) analysis of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odels for classifying desktop activity under two different scenarios, i.e., an activity-centric scenario and a user-centric scenario. The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a real-world dataset, and the results show satisfactory accuracy using relatively few and simple types of features.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交网络逐渐占领了人们日常交往、娱乐和购物等主要平台。因此,大量围绕社交网络展开的研究也变得非常热门.现有的围绕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展开的研究热点主要有:基于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用户影响力研究、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系统研究、以及社交网络用户隐私方面的研究等。社交网络是互联网的主要组成模块之一,同时也是大数据时代的主要数据提供者之一,未来对于社交网络的研究会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更多投入,本文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挖掘的研究现状、热点展开论述,并作出展望,提出一些目前尚缺深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社交网络的当前状况与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论证了垂直社交出现的必然性。阐释了其基本的产品特征。通过对社交心理学研究。对需求进行分析与重构。阅释了垂直社交产品设计的要点。通过现象观察与案例分析,阐释了垂直社交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线知识社区中,问题的回答可以看作多个回答者用户(领域专家)之间的协作行为.协作行为在知识社区中通常是大规模地发生,协作行为预测对在线社交中领域专家的推荐有重要意义.基于在线知识社区中回答者用户之间的协作行为,构建以领域专家为节点,以他们之间的协作回答关系为边的协作网络.由于协作行为网络的构建与社交关系网络的构建上结构...  相似文献   

11.
虽然基本的Web分析工具非常普遍,目前的分析工具只分析页面级别的用户交互,为了加深对用户行为的理解,该研究提出了将Web应用程序与运行时日志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web应用程序的日志以及用户与页面的交互的跟踪,达到了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微博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微博凭借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内容简洁性和低门槛等特性,在网民中快速渗透,已发展成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媒体,微博成为网民获取新闻时事、人际交往、自我表达、社会分享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以及社会公共舆论的重要平台,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博是人类在虚拟网络世界生活的抽象概括和延伸,与一般信息网络不同,微博本身具有大规模、噪音数据多样性、快速传播演化性、非线性、社会媒体性以及多关系等特征,因此其在分析方法和挖掘目标上都与传统信息系统具有很大差别,在相关技术的研究上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针对微博的新特性,研究了微博近几年的相关研究现状,同时分析了Twitter数据集特征,且总结了未来研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王凯  余伟  杨莎  吴敏  胡亚慧  李石君 《软件学报》2015,26(11):2951-2963
随着在线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可定位设备的大量普及,地理位置作为社交媒体大数据中一种质量极高的信息资源,开始在疾病控制、人口流动性分析和广告精准投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大量用户没有指定或者不能准确指定位置,社交媒体上的地理位置数据十分稀疏.针对此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位置推断方法UGC-LI(user generate content driven location inference method),实现对社交媒体用户和生成文本位置的推断,为基于位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抽取用户生成文本中的本地词语,构建一个基于词汇地理分布差异和用户社交图谱的概率模型,在多层次的地理范围内推断用户位置.同时,提出一个基于位置的参数化语言模型,计算用户生成文本发出的城市.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的评估实验表明:UGC-LI方法能够在15km偏移距离准确定位64.2%的用户,对用户所在城市的推断准确率达到81.3%;同时,可正确定位32.7%的用户生成文本发出的城市,与现有方法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冯丽萍  韩燮  韩琦  郑芳 《计算机应用》2018,38(10):2899-2902
针对已有病毒传播模型都没有考虑不同社交网络间的用户交互行为对网络病毒传播规律的影响,建立了考虑不同社交网络用户交互行为的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利用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模型反映的网络病毒传播动力学性态,得到了控制网络病毒传播的基本再生数的精确数学表达式。进一步,采用龙格-库塔数值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再生数是网络病毒扩散基本态势的直接决定因素,当基本再生数的值小于等于1时,随着时间演化,网络病毒的扩散会被彻底控制。另外还发现,分散用户到不同社交网络更有利于缓解网络病毒的扩散。  相似文献   

15.
    
Privacy preservation is a primary concern in social networkswhich employ a variety of privacy preservations mechanisms to preserve and protect sensitive user information including age, location, education, interests, and others. The task of matching user identities across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s is considered a challenging task.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n algorithm to reveal user identities as a set of linked accoun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s using limited user profile data, i.e., user-name and friendship. Thus, we propose a framework, ExpandUIL, that includes three standalone algorithms based on (i) the percolation graph matching in ExpandFullName algorithm, (ii) a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that works with the graph embedding, and (iii)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ExpandUserLinkage algorithm.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s a set of algorithms is significant as, (i) it is based on the network topology and requires only name feature of the nodes, (ii) it requires a considerably low initial seed, as low as one initial seed suffices, (iii) it is iterative and scalable with applicability to online incoming stream graphs, and (iv) it has an experimental proof of stability over a real ground-truth dataset. Experiments on real datasets, Instagram and VK social networks, show upto 75% recall for linked accounts with 96% accuracy using only one given seed pair.  相似文献   

16.
借鉴真实世界的认知心理学原理,将虚拟场景的可视表达和语义信息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用户的交互过程,多种3D交互技术被融合在一个统一的交互框架内,使复杂虚拟环境中的3D用户界面更容易被用户理解和使用.通过增强场景图的语义处理能力,建立支持高层语义的3D用户界面体系结构,3D交互系统不仅在几何层上而且还能在语义层上支持交互任务的执行.最后介绍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社交网络新增恶意用户检测作为一项分类任务,一直面临着数据样本不足、恶意用户标注稀少的问题。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能够精确地检测出恶意用户,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差异化图卷积网络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社交网络中的用户特征和社交关系构建社交网络图。构建社交网络图后,计算节点与邻居的相似度,并对邻居进行优先级排序,利用优先级顺序采样关键邻居。关键邻居的特征通过自适应权重的加权平均方式聚合到节点自身,以此更新节点特征。特征更新后的节点通过特征降维和归一化计算得到恶意值,利用恶意值判断用户的恶意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恶意用户查全率和整体查准率,并且能够快速地完成对新增用户的检测,证明了自适应差异化图卷积网络能够有效捕捉到少量样本的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丰凯  高建华 《计算机科学》2013,40(Z6):184-187,203
用户界面(GUI)测试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背景事件会影响测试结果,基于模型的图形用户界面测试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基于模型的图形用户界面测试技术有两种常用的GUI模型:事件流图(EFG)和事件交互图(EIG)。这两种模型可以表示GUI事件之间的交互关系,其中EIG是从EFG转换而来的。通过一个简单的GUI实例对GUI中的事件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且为适应文中的划分事件改进了原有的MX算法。最后根据GUI的事件驱动性和对GUI事件的划分提出了一种由EFG转换成EIG的新方法:驱动算法。实例表明,此方法使EFG转换成EIG的过程更简单。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是当前学术和产业界的研究热点.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于单一的社会网络内部.社会网络融合为社会计算等各项研究提供更充分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更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更有利于人们通过社会网络理解和挖掘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准确、全面、快速的关联用户挖掘是大型社会网络融合的根本问题.社会网络中的关联用户挖掘旨在通过挖掘不同社会网络中同属于同一自然人的不同账号,从而实现社会网络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社会网络的自身数据量大、用户属性相似、稀疏且存在虚假和不一致等特点给关联用户挖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面向社会网络融合的关联用户挖掘所存在的困难,从用户属性、用户关系及其综合等三个方面梳理了当前关联用户挖掘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并展望了关联用户挖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微博网络测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移动通信和Web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微博为代表的在线社会网络在中国广泛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博进行信息分发和舆论传播.为了了解中国微博网络中的拓扑结构特征和用户行为特征等内在信息,对国内最大的微博系统——新浪微博——开展了主动测量,并结合已有的在线社会网络测量结果,对新浪微博的网络拓扑和用户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主要发现包括:1)新浪微博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2)新浪微博网络的入度分布属于幂次分布,而出度分布表现为某种分段幂率函数;3)与类似社会网络相比,新浪微博网络的出入度不具有相关性;4)新浪微博网络属于同配网络;5)新浪微博用户发博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分布和周分布模式;6)新浪微博用户博文数目分布表现为威布尔分布;7)新浪微博用户博文的转发和评价行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且博文转发概率要高于评价概率.这些测量研究和发现不仅有助于设计出符合中国微博网络结构特征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也是实现对微博舆论的监测、引导、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