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苗  杨雪梅 《室内设计》2023,38(6):89-97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 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 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 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 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 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与“城里人”的异质性导致 按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与 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不适配。因此,本文首先回 顾了我国农转非社区的形成、社会异质性与空间 同质化特征,并梳理了国内外异质社区公共空间 适配性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对重庆市嘉和社 区的田野调研,从公共空间属性与使用两个层 面,分析了农转非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与公 共空间的运行机制,评析了各项公共空间资源配 置与利用率、聚集性以及活动类型之间的适配 关系,探讨了影响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配置与设 计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失衡的原因,为国内农转 非社区更新,尤其是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 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 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 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 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 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 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 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 践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严寒气候因素造成的人居环境诸多问题,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我国寒地城市住区规划中,采用围合式住宅空间模式,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混合集约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塑造寒地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社区文化等具体设计对策,针对构建寒地城市宜居和谐的居住环境进行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面临大规模开展适老化改造的任务。作为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公共空间,必须要满足安全性、舒适性、易达性等多种需求,这都是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需要完成的内容。该文按照适老化居住空间的设计框架,对现有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研究高龄人群、居住环境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原则,对现有社区适老化改造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老龄人口规模日益加大、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实背景下,"在宅养老"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而社区生活圈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视角出发,真实反映居民的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和居住生活空间品质。本文以重庆市渝中区的老龄化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其居住空间环境质量,得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空间缺失是当下老旧社区中影响老年人居住空间环境的主要因素,居住空间环境质量低下是老龄化社区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当下城市不断转入存量的大背景下,研究提出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的社区居民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研究提供实践参考,为社区养老空间环境的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山地城市社区特有的复杂多维的空间形态与生活于其中的人共同滋生出丰富的社会文化形态,二者密不可分。通过厘清山地城市社区中的空间文化要素、文化单元乃至整体文化结构价值,因地制宜地进行社区微更新,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日常空间文化品质。运用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理论,以重庆市渝中区张家花园社区为实证研究对象,梳理山地城市社区中的空间文化要素(山地城市社区地形条件与现存人工空间文化要素)、文化单元(及隐含的人物与历史事件)及其呈现的空间文化结构。通过对社区内历史与当代空间文化单元的文化价值适度计量研究,解析和评价社区空间文化结构,并从节点、路径和区域3个层次提出山地城市社区的微更新策略,透过特征曲线的图示方式对社区空间文化品质提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杨超  刘墨馨 《中国园林》2024,40(6):63-69
居住社区是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空间模 式的创新或改良对于践行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无疑具有经 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多维效应与普适价值。将“成片开 发”模式和“完整居住社区”相结合,意味着一种不同于以往 封闭小区模式的住区规划新类型——毯式社区,包含公园社区 与开放式创新的空间内涵、整体性与基质化的设计特征,以及 公共领域的水平向基本形态。结合厦门实践案例,进一步阐释 了毯式社区的规划方法,并提炼出“连接-溶解-层叠”3个相互 关联且适用于同类实践的一般性设计策略和3个值得特别关注的 实施要点,从而建立起毯式社区的技术理论框架,以期推动景 观都市主义的新型实践探索,重塑中国特色的当代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社区体系规划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人本主义城市空间发展观及价值取向分析为基础,提出冲破现代主义城市功能分区藩篱、关注社会公平下,空间公正为方向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指出其理念核心为人本生活场所体系及城市社区体系公正结构的建构与重构,并进一步推演出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的基本原理为:1)城市社会(居住)阶层化构成原理(城市公正规划);2)城市社区体系分异可获性原理(区域响应规划);3)社区空间质量构成原理(空间共享规划);4)文化生态景观情境认知原理(区位文化尊严规划)。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是后工业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中,积淀城市文脉与工业文化最多的重要景观资源。本文以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中的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传承工业建筑文脉的方法与策略,通过遵从工业历史文化空间和凸显工业建筑景观标志来实现对工业建筑的改造,以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创作中建筑文脉与城市文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利用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我国居住社区外部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恢复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是旧居住社区外部空间环境更新改造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更新改造群体外部空间、建立室内外空间的联系、扩充与改变公共空间、规划与整治室外环境等关于城市旧居住社区外部空间环境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周怡舟  闫睿  谢爱华 《居业》2023,(6):136-139
居住社区作为城镇最基本的居住单元具有特殊重要性,是推进城乡建设低碳发展,打造绿色社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社区是城市最小的社会空间,联系着政策端与实施端,社区的承载能力、人居环境、区域功能都反映着一座城市的品质,优美的社区环境是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是民生的重要体现之一。近年来,绿色社区理念不断深入发展,成为社会各方面共识。笔者从天津实际出发,结合文献综述、顶层设计、相关专项、城市体检、先进城市案例分析,以人民对高品质的向往为目标方向,探讨基于低碳理念的城镇居住社区绿地指标特色化配置方案,以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城镇居住社区高质量发展,以期为社区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城市进程快速发展促使人口和资源不断集聚,人们居住的环境所承载的突发性风险日益频发。社区作为城市居住环境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减灾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我国社区的灾害应变能力普遍较弱,尤其老旧小区存在居住人口相对复杂、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现象及社区空间利用性较差等问题,导致老旧小区面临更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使其成为城市安全中最为薄弱的一部分1。适灾韧性理论为研究社区减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陈旭铭  李莉萍 《山西建筑》2006,32(21):23-25
通过对昆明传统居住社区空间环境的调查研究,从环境行为的角度分析了社区空间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改造昆明传统社区的建议,以保护城市社区的历史文化元素,提供与居民活动功能相对应的景观特征空间。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城市居住社区邻里之间的熟识度和互动频率偏低、邻里交往对象的不稳定、互助合作程度偏低等现状是邻里关系的主要表现。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居住社区及住宅类型、家庭人口结构、居住年限、闲暇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公共活动空间效应、居住社区的管理与服务等,分析城市居住社区邻里关系的影响因子,旨在为城市居住社区的设计、建造、运维及实现新的邻里关系模式重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是城市赖以生存和不断更新发展的基础。社区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平。“居住社区“作为“社区”的一种最重要类型,是一个微型的小社会.它具备一整套相对独立的自主性机构,另外,由于每个居住社区形成的背景不同.自然而然地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所以居住社区具有一定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由于城市文化冲击和村民自发的对城市文明的向往,很多乡村社区的文化景观特征普遍简单化和淡化,村庄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与建筑风格有逐渐趋同化、小区化甚至城市化的趋势.因此,亟需对乡村社区空间形态和建设发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保护和发扬乡村社区传统功能空间形态特征和自然空间景观特征,采用适宜的建设模式和优化手段,避免千百年来生态环境与人文历史积淀成果的消失.  相似文献   

17.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目标和原则,制定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体现城市特色的途径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临汾市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华夏文明发源地和尧都根祖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北方“濒河傍水花果城”的地域景观特色,塑造独特城市景观,建设可持续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为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协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兼顾环境功能优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城市文化景观特色。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保护城市景观环境敏感区;建立和完善城市绿脉系统;开放城市景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临汾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8.
健康的居住形态应当兼顾社区内部社区感的营造和社区与城市生活的互动。本文指出在高密度人居环境的空间约束下,适当控制住房开发规模是住区与城市交融的重要举措,但不应以牺牲社区感和内部的安宁为前提。与此同时,文章提出应鼓励通过尺度宜人、功能适度混合的社区界面修复城市的有机网络,促进居住空间与城市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的多元化发展构成了与空间地域紧密相联的居住社区存在的背景与未来发展的客观动因,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引发居住社区这一个社会实体内部机制构成的多元演化。 从居住社区的静态构成看,主要是主体、物质基础、管理机构及社会纽带等四个基本要素多元化。居住社区主体  相似文献   

20.
水系是城市建设的基底和重要资源,由城水、人水关系衍生出的水文化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以漳州市"水城"规划为例,总结水文化建设对水城风貌的重要性,提出并阐释城市风貌视角下水文化景观(载体)建设的实施步骤,即现状分析与水文化挖掘、空间重塑与水文化筛配、载体优化与水文化呈现,控制与引导更具有整体性和可行性的水文化景观分类建设,激活城市现有水体及其文化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