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9)
<正>小学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很广。数学和数字、图形的变化密切联系,所以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应变能力和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在数学学习上感觉困难重重,甚至部分学生觉得怎么学也学不会,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慢慢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阐明了学生的有效数学学习应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学生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忠实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3)
课本的知识本源于生活,数学学科的知识也是如此。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更多地是关注知识本身,反而忽略了它和我们生活的联系,导致了学生学习枯燥,知识难度加大。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所以把数学教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就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5)
<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现实生活,把生活素材运用到教学中,使上课素材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一、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注重联系生活素材,让学生对知识有熟悉感、亲近感。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有意识地将要学的知识设计成学生熟悉和经历过的生活情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6)
<正>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一、数学要再现生活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7)
新时期小学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在教师教学课程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要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鉴于此,教师就要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就对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使得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生活情境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2)
<正>21世纪的今天,学生面对着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数学难题,学习态度方面,或迎面解决,或胆小却步。这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以数学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方方面面的数据表现出,生活中数学教育是必不可少又高深莫测的。让生活问题与数学课堂结合起来,并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让小学数学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学生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1)
小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不断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式,使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5)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这是现代小学数学教材研究问题的根本所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明确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懂得生活和数学的转化关系。近年来,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己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主要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