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哈代布油田主要采用长井段水平井线性井网开发,由于水平井段长、地层非均质性强,均匀布酸难度很大,为此,提出长井段水平井连续油管拖动酸化工艺及其辅助均匀布酸方法。结合储层特征,确定采用连续油管水平井段变速回抽酸化或定点酸化实现酸液的锥形注入形态,并使用转向酸液体系协助分段均匀布酸、水力喷射突破污染带等辅助布酸方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酸化后单井产量是酸化前的1.4倍,累计增产原油88.9×104 t,为油田建产提供了工程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CT高温转向酸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友权  王小红  王川  毛小平  张曲  廖军  冯莹莹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0(6):614-615,624,540,54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高温深井、长井段厚层井均匀酸化的CT高温转向酸。该酸液通过降低转向剂杂质含量、提高产品纯度.提高了酸液体系的耐温性及转向性能,使用温度提高到150℃,酸液从接触岩石到反应至酸液浓度5%均为粘弹体;150C下即使渗透率倍数高达40倍,仍能变粘封堵转向,对低渗透储层实施改造;残酸自动破胶,粘度均在5mPa·s以下。CT高温转向酸在龙岗构造的长兴组、飞仙关高温储层进行了12井次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施工效果,平均单井次产量达.17×10^4m^3/d.  相似文献   

3.
酸化技术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改造措施之一。但是沿储层厚度的污染和伤害通常呈不均匀分布,以及储层问的非均质性使各储层的渗透性相差悬殊,给酸化过程中的均匀布酸带来了难题。针对该难题构建了一套峰值黏度超过400mPa·s的酸液体系,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受矿化度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分流转向作用和酸化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Mishrif层属于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常规的酸液酸岩反应速度快,因此通常选用转向酸作为重要的酸化体系,不但延缓酸岩反应速率,而且可以实现储层内暂堵和均匀布酸的效果,达到提高酸化效率的目的。本文通过对自主生产的转向酸体系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抗腐蚀性、铁稳、破乳等性能优异,满足酸化施工要求,与Mishrif储层岩心反应表明,该转向酸体系具有很好的均匀布酸效果。应用该体系在伊拉克ADM-X井进行应用,酸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碳酸岩气储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Ⅰ、Ⅱ、Ⅲ类储层分布范围广,不同类型储层酸化改造动用状况差异大。近年来不断尝试探索新工艺新技术优化碳酸岩气井酸化压裂改造措施,以实现各类储层均匀布酸,提高单井产量。转向酸+可溶暂堵球作为一种新型的酸压技术开始应用于碳酸岩气酸化改造,通过优化酸液用量和暂堵球投球次数及投球量,实现在不同类储层上均匀布酸。传统的生产测井只能识别储层机械分段的改造效果,不具备评价暂堵分段改造效果的能力,一种新型安全、环保的化学示踪剂产剖测试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伴随每一段酸液分别注入一种特定的气溶性和水溶性化学示踪剂,对该段酸液动用储层的产出气和返排液进行标记,根据示踪剂在返排测试阶段的产水产气情况,评价暂堵球的分级转向效果和各类储层的动用状况,以进一步指导施工方案优化,提高措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模拟酸液转向过程,将酸液在垂直井筒中的流动和地层中的流动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建立地层与井筒相互耦合的酸液置放模型.模型主要包括井筒流动模型、不稳定储层流动模型、液体界面移动模型、酸蚀蚓孔增长模型、蚓孔内对流扩散模型等,并介绍了其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召51区块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属于以碳酸盐岩为主夹蒸发岩的复杂岩性地层,是典型的"三低储层"。采用常规酸液体系存在酸蚀反应过快、酸蚀裂缝作用距离短、高低渗储层改造不均匀等问题,最终导致酸压改造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该问题,开发了一种新的表面活性剂自转向酸体系,该体系在90℃时残酸黏度超过150 mPa·s,在地层内遇油气自动破胶,返排液黏度低于5 mPa·s。该酸液体系在苏里格气田召51区块现场应用1口井,转向效果明显,试气产量6×10~4 m~3/d,较采用常规酸压的邻井试气产量平均增加2倍,并创下了区块内单井酸压产量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采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一种依靠酸浓度变黏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并以其为转向剂构建了VES转向酸体系,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剪切速率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并联岩心驱替实验模拟了VES转向酸在地层中的转向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液质量分数为3%时,VES转向酸的表观黏度达到峰值,为217 mPa·s。VES残酸体系在120℃、170 s~(-1)下剪切30 min后,黏度仍可以保持100 mPa·s,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与常规酸相比,VES转向酸能使低渗透岩心的渗透率提高2.35倍,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可同时改造高渗透岩心和低渗透岩心。  相似文献   

9.
酸化是油气井增产的重要手段,而均匀有效地解除地层污染是酸化成功的关键.对于非均质性储层,酸液会优先处理高渗透层,难以进入低渗透层,无法实现均匀酸化.常规变黏酸、胶凝酸中由于含有聚合物,酸岩反应结束后酸液破胶困难,且残酸中含有残渣不溶物,对低渗透油气储层伤害严重.为此,在室内合成了一种黏弹性表面活性剂JX,利用该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绥靖油田大路沟二区储层酸化解堵增产措施存在问题,室内开发出一种起泡剂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大路沟二区泡沫酸酸液体系。评价表明,该泡沫酸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起泡和稳泡性、分流转向性能、低表/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酸液均匀布酸效果,降低储层残酸滞留,减少酸液储层伤害。截至2014年1月在大路沟二区进行了3口井现场试验,泡沫酸化后平均单井日增油1.28t,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85.6t,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改造实验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的改造效果,研究了高温下不同酸液的酸岩反应速率、高闭合压力下不同酸液及不同注入方式下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率、酸液穿透实验最低穿透时间、酸蚀裂缝形态特征数值化特征表述及暂堵球转向暂堵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灯影组储层改造的主体酸液类型,以及适合不同储层类型的主体改造工艺,优化了施工参数。现场试验18口井,平均单井获得井口测试天然气产量45.482×10~4m~3/d。结论认为:①酸岩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大小为酸液类型温度转速酸液浓度同离子效应,灯影组储层酸化要考虑酸液类型、转速(施工排量)的优化及工艺上降温措施;②采用自生酸+胶凝酸+转向酸注入顺序不但能实现深穿透,而且能同时获得较高的导流能力;③孔洞型储层采用高温胶凝酸改造,非均质性强的储层采用高温转向酸实现均匀改造,岩性致密、裂缝及孔洞均不发育的储层宜采用自生酸与主体酸交替注入造长缝改造;④除了少数裂缝发育储层外,主体工艺应以深度酸压为主;⑤解堵酸化施工排量应不低于3.5 m~3/min;⑥可溶解暂堵球转向酸化工艺技术能够调整酸液在各酸化层的注入量,以实现对非均质储层的均匀改造。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储层以往改造中面临施工压力高、改造距离短和导流能力低的难点,根据泥灰岩酸岩反应特征,优化了自转向酸体系配方,开展了转向酸体系黏度性能、流变性能及破胶性能评价。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研究了酸液对裂缝网络的沟通作用,明确酸液体系与施工参数对酸蚀裂缝网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转向酸具有低伤害、易破胶和易均匀布酸的优点,残酸浓度降低到5%时黏度可达到96mPa²s;酸液能够实现侧向对天然裂缝的大幅度沟通,满足泥灰岩储层改造的要求。对比不同改造工艺下裂缝导流能力,形成一套适合泥灰岩储层的转向酸压与加砂压裂复合的体积改造模式,该技术在ST1H井等3口井15段中综合应用,稳定日产量是以往的10倍。   相似文献   

13.
酸化工艺作为增产增注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江苏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注效果,但是陈堡油田随着重复酸化井数的增加,由于对地层大孔道的过度酸化带来了地层出砂、含水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如陈3-32井、陈3-51等井重复酸化导致酸化效果变差甚至全水生产。针对本厂酸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转向酸化工艺的研究,将常规酸液与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混合形成自转向酸,注入地层以后,酸液先进入大孔道及高渗透层,随着酸岩反应的进行,酸液的浓度会逐渐的降低,同时,酸液的粘度会逐渐增大,对原有大孔道进行暂堵,使后续酸液转向进入新的渗流层,从而使不同渗透的储层得到改造。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储层转向酸化技术现状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质酸化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增产增注的重要手段.酸化施工成功的关键是在整个产层均匀布酸,转向是解决均匀布酸的唯一途径.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在酸化过程中,由于酸与储层岩石反应产生大量酸蚀蚓孔,进一步加大了储层间的渗透率差异,使碳酸盐岩储层的转向相比于砂岩储层来说更为困难.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机械转向和化学转向技术,并对转向机理、技术特点以及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外转向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酸化材料自身水解及水解产物与钙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的原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转向酸。对该转向酸进行了溶蚀实验、静态腐蚀速率、酸液驱替及渗透率以及残酸界面张力等测定,并采用SEM和XRD检测手段对酸液转向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向酸比盐酸具有更好的缓速性及低腐蚀性,在中低渗碳酸盐岩心中转向能力达到15%,为盐酸的5倍以上,且转向酸残酸的黏度接近清水、油水界面张力低于10 m N/m,能顺利返排。SEM和XRD检测手段结果表明,该转向酸可在岩石表面产生少量二水硫酸钙微溶物,延缓酸岩反应,从而促使酸液向低渗储层转向。该原地自生封堵转向酸可实现酸液就地转向,达到均匀布酸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油气藏酸压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压是油气藏增产、注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在油气田开采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酸压效果的成败取决于对地层因素的认识和合理的选择酸液体系及酸压工艺。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应用的酸液体系类型及酸压工艺技术,对各种酸压工艺方法、原理、特点及适合酸压的地层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酸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酸压将会在水平井,复杂砂岩储层的改造工艺中得到普及。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大针对不同物性的储层进行酸液、工艺的优选研究,以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纯梁油田储层多薄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机械分层区分跨度大储层,组合应用化学、物理分层技术,实现跨度小储层的全面改造,从调配酸液配方、优化施工管柱、改变布酸方式等方面创新优化,实现多薄杂储层的均匀改造,提高了酸化效果,实现了区块的稳产增产,提高了油藏最终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以最大程度解堵、最小程度对岩心破坏、最优化酸液置放为目标对巨厚强非均质性砂岩储层酸液体系和酸化工艺进行了探索。采用钻井液伤害实验与酸化解堵实验相结合、长岩心实验与短岩心实验相结合,宏观测试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的储层可适当增加前置酸浓度(HCl浓度增加到15%),同时降低主体酸HF浓度(降低到1%)。岩心切片结合电镜扫描分析确定伤害深度和解堵半径,为用酸规模优化提供依据。对于巨厚的孔隙型储层,可以通过封隔器分隔+变密度射孔+转向酸的组合模式实现储层均匀改造,而对于裂缝发育段应该坚持"大排量、大液量、高泵压"的改造模式以实现储层深度解堵。  相似文献   

19.
异常高压深井裂缝性厚层砂岩储层“酸化+酸压”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塔里木油田库车前陆冲断带气藏地层压力高、天然裂缝发育,钻井过程中漏失严重。岩心造缝及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常规基质酸化不能有效解除污染,需要能够使天然裂缝张开的"酸压"工艺才能有效解除深部钻井液污染;同时,针对长井段合理布酸需要,推导了黏性暂堵酸化机理,指出增大暂堵酸液黏度有利于合理布酸;结合二者,提出了针对高压天然裂缝性砂岩储层的暂堵酸化+砂岩酸压改造工艺。KS2井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对改造该类储层适应性强,增产效果显著,对同类储层的增产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提高磨溪雷一1亚段水平井单井产量,必须要实现水平段储层的合理布酸,以增强酸化施工效果.在气藏水平井改造上曾采用过全井筒大型笼统注酸技术、连续油管拖动酸化工艺技术、连续油管拖动酸化+ 全井筒大型笼统注酸工艺技术,但均不能很好地实现合理布酸的目的,因此多级裸眼封隔器进行机械封隔与转向酸液体系相结合的新型布酸酸化工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水平段储层合理布酸,更好地解除了水平段伤害堵塞,解决了水平井酸化技术难题,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加了井口产能,并为该气藏水平井酸化施工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