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SMC的回收     
热固性塑料可以用如下三种方法回收: (1)化学回收:热解(控制热分解);(2)粒子回收:粉碎再生(造粒或磨碎);(3)能量回收;利用废塑料作原料制造燃料。这三种方法经实践证实都是可行的。 和所有塑料一样,汽车热固性SMC废物有两个来源:纯净的废边料和模塑装置的废品件;来自用后报废塑料件、混杂有涂料、胶粘剂或紧固件的废料。适合采用的回收法常常取决于废SMC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obius技术公司和Dow化学公司签定合作开发聚氨酯泡沫再生技术协议。该协议将充分发挥Mobius公司聚氨酯再生技术的优势 ,在再生工艺、设备、聚氨酯中间体等方面取得进步。在聚氨酯泡沫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高达15 % ,生产商正在寻找新的办法来回收这些昂贵的废料。Mobius公司的再生工艺是将废料研磨成微粉 ,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到新的泡沫生产过程中。随着欧洲提高汽车中可重复利用部件质量百分比的立法日益迫近 ,汽车生产供应商正在将注意力转向塑料的可重复利用。Mobius公司和Dow化学公司正在与主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处理塑料废物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人类生产的垃圾大都被填埋或焚烧,只有9%可以被回收利用。匈牙利最新的发明专利可以将不可回收或难以加工的塑料废料制造成混凝土,许多建筑工地都可以使用这种建筑材料。这项技术无需将塑料或其他废料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比利时创业公司W.R.Yuma正在用3D打印和塑料废料来生产太阳镜。这些外观时尚的3D打印太阳镜的材料来自汽车仪表板、苏打水瓶甚至冰箱。W.R.Yuma成立于2015年,它的使命是:将回收塑料3D打印成时尚太阳眼镜,塑造废物的未来。制造3D打印太阳镜的所有材料都是回收材料。塑料废料回收后,它们被粉碎,制成线材,然后以0.04 mm的层厚进行打印,最后变成时尚的镜框。回收过程由荷兰公司  相似文献   

5.
根据欧洲塑料制造商协会 (APME)的研究报告 ,2 0 0 0年西欧 17 9%的废旧塑料包装材料经过机械加工又得到重新利用。德国、奥地利、荷兰和比利时是废旧塑料包装材料回收利用最好的国家 ,超过 2 0 %的塑料废料被回收利用 ;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典的塑料废料回收利用率为 15 %~ 2 0 % ;丹麦、芬兰、法国和英国为 10 %~ 15 % ;爱尔兰为 5 %~ 10 % ;排在最后的是葡萄牙和希腊 ,回收利用率不到 5 %。对于塑料废料回收加工商来说 ,应当更加充分地认识到 ,从塑料废料回收能源是单纯对塑料废料进行机械加工的重要补充 ,好处非常大 ,理想局面应当是…  相似文献   

6.
Mobius技术公司和Dow化学公司签定合作开发聚氨酯泡沫再生技术协议。该协议将充分发挥Mobius公司聚氨酯再生技术的优势 ,在再生工艺、设备、聚氨酯中间体等方面取得进步。在聚氨酯泡沫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高达15 % ,生产商正在寻找新的办法来回收这些昂贵的废料。Mo bius公司的再生工艺是将废料研磨成微粉 ,做为1种添加剂加入到新的泡沫生产过程中。随着欧洲提高汽车中可重复利用部件重量百分比的立法日益迫近 ,汽车生产供应商正在将注意力转向塑料的可重复利用。Mobius公司和Dow化学公司正在与…  相似文献   

7.
伊士曼化学公司2021年1月29日宣布,它将在田纳西州的金斯波特建立一个塑料回收设施. 该工厂耗资2. 5亿美元,将利用该公司的甲醇分解聚酯再生技术从塑料废料中生产特殊产品,该技术将无法机械回收的低品质聚酯废料转化为适合各种最终用途的高品质聚酯.  相似文献   

8.
摘译自Urethanes Technology,1999,16(5):3;Me-Chanical Engineering,1999(6):48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ANL)与美国汽车回收合伙企业、美国塑料理事会(APC)等组织合作,开发了一种从汽车废物中回收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低成本技术。此工艺由指导这个研究项目的芝加哥大学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USP5882432。从汽车垃圾中去除金属后,得到的三种废料中有一种是聚氨酯软泡,重量约占废料的5%,体积却占30%。该连续法工艺的主要流程是:将撕碎的…  相似文献   

9.
塑料回收除重新使用本企业产品废料外,还使混杂和/或受污染的废料得以再生利用,其意义与日俱增。本文叙述了意大利塑料回收的范围及回收设备的技术现状,同时论及了目前对污染严重(或有类似问题)的废料的再加工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汽车聚丙烯塑料改性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泉  孟正华  郭巍  王辉  华林 《塑料科技》2019,(6):114-119
综述了改性再生聚丙稀(PP)回收料在汽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塑料改性再生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掺入回收料的汽车PP塑料的注塑成型基础理论和工艺,通过研究再生PP料的注塑成型工艺影响规律和机理,来提高汽车PP塑料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塑料螺旋管生产中的废料回收方法;回收后的废料用于软、硬管的配方。  相似文献   

12.
为将碳纤维复合材料与汽车轻量化技术充分结合,形成完善的制造体系,并将废料回收处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文章针对汽车轻量化技术进行阐述,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效成型技术以及低成本碳纤维技术,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构件、刹车片、轮毂、传动轴等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针对碳纤维废料的问题,对物理、热解、化学溶剂三大回收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日本JGC公司、荏原环境工厂公司、宇部实业公司和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联合宣布,他们已经开始时就利用荏原宇部工艺(EUP)的塑料废物气化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EPC)业务开展合作。塑料废物的气化化学回收可以将各种类型的塑料和杂质的混合物分解成分子级,然后再生成各种化学物质,而其他回收方法很难解决这一问题。该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废物回收率。  相似文献   

14.
正巴斯夫公司通过化学循环项目(Chem Cycling)开辟了循环利用塑料废弃物的全新领域。化学循环为目前无法回收的混合或沾染污垢的塑料废弃物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再利用途径。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这些塑料废弃物通常被送去填埋或通过焚烧进行能量回收。但化学循环是另一种选择:通过热化学工艺,这些塑料可用于生产合成气或油品。由此产生的再生原料可以取代部分化石资源,用于生产巴斯夫公司的相关产品。巴斯夫公司首次生产出以化学循环再生塑料为基础的产品,成为全球行业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汉高是一家将回收塑料整合到塑料循环链当中的一家公司,同时它也是全球第一家可以将回收再生塑料整合到塑料循环链当中的公司。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海地,当地人收集塑料废物,并将收集到的塑料废物在收集中心用货币、货物或服务运送上收集的塑料废料,然后被整合回  相似文献   

16.
<正>帕尔曼公司最近在开发一款用于废料回收的塑料聚粒机PFV。该装置能将热塑性塑料废料回收并再次熔入原料,实现循环利用。与其它技术相比,PFV装置由于加工过程温度较低,使原材料受到的热能破坏较小,从而保证了塑料材质的原始特  相似文献   

17.
80%的汽车玻纤增强热固性塑料部件废料可望作为水泥窑的原材料和能源。据欧洲复合物循环利用公司预测,报废汽车的玻纤增强热固性塑料部件废料将由现在的17万t增加到2015年的25.1万t。废弃的玻纤增强热固性塑料部件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钙、氧化硅和氧化铝,是生产水泥的关键成分,同时,树脂可作为生产所需的能源。  相似文献   

18.
正伊士曼化学公司2021年1月29日宣布,它将在田纳西州的金斯波特建立一个塑料回收设施。该工厂耗资2.5亿美元,将利用该公司的甲醇分解聚酯再生技术从塑料废料中生产特殊产品,该技术将无法机械回收的低质量聚酯废料转化为适合各种最终用途的高质量聚酯。该装置生产能力超过10万t/a,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分子回收工厂之一。它还将减少伊士曼对化石原料的使用,并将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30%。  相似文献   

19.
<正> 塑料的回收利用目前已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用于汽车座椅、家具垫材等。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PU软泡生产中的泡沫边角料及废料占产品体积的2%~20%。据估计,北美每年生产250万t聚氨酯泡沫,大部分是软泡,其中36万t被回收;日本每年产生约3万t的汽车座垫废聚氨酯软泡。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热固性聚合物材料。一般来说,对热固性聚合物的再利用比较困难,不能像热塑性塑料那样再熔成颗粒加以再生利用。目前聚氨酯软泡规模化回收方法是将泡沫边料破碎后通过粘结制成地毯类背衬。然而采用这种物理方法回收的软泡废料的量有限,且对废料的形态、密度有要求。除  相似文献   

20.
《塑料科技》2020,(1):18-18
德国APK公司是一家利用用塑料废料生产出高品质塑料颗粒的企业。APK公司的核心技术--Newcycling^■技术,是一种基于溶剂的工艺,可以从复杂的混合塑料废料馏分(例如多层包装)中回收经过分类的纯净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以在要求极严的应用(如软包装)中重复使用。APK的第一家Newcycling^■工厂于2019年6月份开始商业运营,年产能为8 000吨,用于从多层包装薄膜(来自工业废料)中分离聚乙烯和聚酰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