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Cu-Zn-Al-Mn合金的贝氏体中脊和台阶SCIE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详细地研究了Cu-Zn-Al-Mn合金的贝氏体相变。观察结果表明:该合金中贝氏体在形成初期已存在层错。同时观察到贝氏体中脊,贝氏体内部的层错面能够连续地通过中脊。在贝氏体宽面及端部存在长大台阶,台阶的宽面和窄面分别平行于贝氏体层错面和惯习面,其晶面指数均属{110}_(B2)晶面族,长大台阶的推进方向平行于层错面。由此推测,Cu-Zn-Al-Mn合金贝氏体在相变初期首先以切变方式形成,而其长大过程是由其层错面的扩展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高强度贝氏体铸钢,正火回火后获得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该组织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耐磨性高.该材质衬板与马氏体钢村板、高碳低合金铸铁衬板、高铬铸铁衬板比较了耐磨性和使用寿命,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是衬板材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多元低合金贝氏体铸钢磨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常用磨球材质脆性大、耐磨性低、磨耗高的缺点,研制了多元低合金贝氏体铸钢磨球,它具有硬度高、硬度均匀性好和韧性高等特点,用于磨矿生产,磨耗接受高铬铸铁球,成本降低30%~40%,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粒状贝氏体的形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硅、锰为主,研制了一类新型中碳低合金耐磨钢即铸态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其特点是铸态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为主的混合组织,具有高硬度(40 ̄58HRC)、高韧性(ak≥15 ̄45J/cm^2)、优异的抗磨料磨损性能,铸态下使用不需重新热处理。奥氏体-贝氏体耐磨钢是传统奥氏体高锰钢的理想替代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准贝氏体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准贝氏体铸钢的组织与性能,探讨了热处理及微合金对准贝氏体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铸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等特点,是一种新型铸造合金。  相似文献   

8.
稀土/钛变质贝氏体铸钢的高应力冲压磨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硅贝氏体钢变质前后的高应力冲压磨损性能和失效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后贝氏体铸钢的磨损性能明显提高,其磨损量约是变质前的1/2。这是因为稀土/钛变质剂能有效地改善铸钢的晶粒和组织粗大,成分偏析造成的组织不均匀等问题,使铸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9.
硅对中低碳贝氏体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硅对Mn-Si-Cr-B系贝氏体铸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量在我风中为1.6 ̄2.4%时,脆性的渗碳体被韧性的残留奥氏体代替,得到无碳化物贝氏体,其组织特征为含过饱和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和分布在其中的薄膜状富碳残留奥氏体。在其硬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冲击韧度显著提高,由5 ̄6J/cm^2提高到8 ̄12J/cm^2(U型缺口)和由12 ̄13J/cm^2提高到20 ̄30J/cm  相似文献   

10.
贝氏体预转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扫描俄歇微区探针检测贝氏体预转变过程奥氏体晶界这碳原子的分布,发现碳原子在晶界富集,近晶界区贫碳,建立了考虑晶界的贝氏体预转为预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晶界附近贫碳区的形成满足热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1.
硅对Mn-B系空冷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硅对中低碳和中碳MnB系空冷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含量为14%~18%时,钢中的贝氏体组织是由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所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冷却后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高硅中低碳钢和中碳钢的断裂韧度分别达到119MPa·m1/2和73MPa·m1/2,显著高于硅含量低的钢。  相似文献   

12.
利用TEM考察了钢中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相界面台阶结构及奥氏体精细结构。用TEM温台发现在贝氏体增厚过程中新形成的贝氏体中存在奥氏体预存孪晶;在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相界面存在台阶结构,但台阶阶面可对应于母相奥氏体中孪晶面或层错面,表明台阶的阶面为共格的滑移界面。因而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相界面可通过界面台阶沿面缺陷进行保守滑移,贝氏体长大具有滑移切变特征。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贝氏体二次层错切变模型及组织形貌示意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稀土、钛和稀土 /钛复合变质对贝氏体铸钢成分偏析和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稀土 /钛复合变质剂能基本上消除碳和其它元素 (Si、Cr)的枝晶偏析。复合变质后铸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同时提高。冲击韧度提高来源于晶粒细化、残余块状奥氏体较少、夹杂物改性等。硬度提高主要是由于成份偏析较小 ,使枝干碳和合金元素含量提高 ,从而使马氏体中的碳含量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14.
使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TRTEM)观察分析了中碳和中高碳贝氏体钢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取向关系及贝氏体铁素体条束内残留奥氏体.贝氏体钢中上贝氏体-奥氏体界面同时存在K-S关系和N-W关系或单独存在K-S关系.标定结果证明,[100]α1∥[110]γ∥[111]α2,(011)α1//(111)γ∥(110)α2,以及[111]α∥[110]γ,(110)α//(111)γ.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贝氏体铁素体内有形貌及尺度不同的残留奥氏体膜存在,它们把贝氏体铁素体分割或包围成不同层次的结构单元,以残留奥氏体膜为分界面确定了贝氏体铁素体不同层次的精细结构单元及其尺度.贝氏体铁素体条束由亚片条、亚单元和基本单元(或称为超亚单元)组成.多数亚片条,亚单元和基本单元尺度分别在25~80nm、25~80nm和50~30nm不等.  相似文献   

15.
新型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创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扼要阐述了新型Mn系空冷贝氏体钢的由来及发展,该系列贝氏体钢的合金化及合金设计思路,强韧化途径,组织与性能特点,优越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低碳贝氏体钢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东雨  徐鸿  方鸿生  白秉哲 《热处理》2005,20(2):12-15,19
随着人们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的深入,在有限的资源面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须开发和推广高强、高韧的节能型钢铁材料。本文综述了低碳贝氏体钢在我国的发展。展现了低碳贝氏体钢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稀土、钛复合变质剂对贝氏体钢铸态晶粒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研究了稀土、钛复合变质剂对锰硅硼贝氏体铸钢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稀土、钛复合变质处理后,贝氏体铸钢中形成大量的高熔点化合物,尺寸约10 ~25μm 。这些高熔点化合物作为非均匀形核核心,增加了液固相变形核位置,使铸态晶粒尺寸明显减小,为变质前的1/3 ~1/2 。经扫描电镜( S E M) 、能谱( E D S) 和 X 射线衍射分析( X R D) 表明,高熔点相为稀土氧化物( La , Ce)2( O, S)3 和碳、氮化物 Ti( C, N) 。根据错配度理论计算表明,上述稀土氧化物( La , Ce)2( O, S)3 、碳氮化物 Ti( C, N) 的某些密排面与贝氏体铸钢δ相的密排面具有很低的错配度,分别为6 % 和79 % 。上述高熔点相的密排面可作为δ相形核的界面,促进贝氏体铸钢的非均匀形核,使铸态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18.
稀土/钛变质贝氏体铸钢的高应力冲击磨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高硅贝氏体铸钢变质前后的高应力冲击磨损性能和失效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变质处理后贝氏体铸钢的磨损性能明显提高,其磨损量约是变质前的1/2。这是因为稀土/钛变质剂能有效地改善铸钢的晶粒和组织粗大、成分偏析造成的组织不均匀等问题,使铸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9.
简要地评述了铜基合金中贝氏体相变研究的某些进展,总结了作者们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支持贝氏体切变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