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含氟丙烯酸酯微乳液改性水性PU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全氟辛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丁酯(BA)与甲基丙烯酸-2-(全氟壬烯氧基)乙酯(FNEMA)共聚物微乳液(粒径为72 nm),并将其与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水分散液进行了共混改性.结果表明,在基本上不影响改性PUA膜吸水率的前提下,改性PUA水分散液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改性膜表面的疏水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郭波  胡春圃 《弹性体》2005,15(1):16-19
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与表面活性剂OP-10,制备了室温贮存稳定性大于6个月的有机硅氧烷微乳液。后者与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复合水分散液共混,制备了改性PUA复合水分散液,并通过FT-IR、ATR、粒度分析、Zeta电位对改性水分散液以及成膜后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PUA复合水分散液相比.改性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改性水分散液成膜后,表面呈现出很好的疏水性能和较低的表面能,与成膜过程中有机硅氧烷在膜表面的富集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郭波  胡春圃 《聚氨酯》2006,(5):72-75
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与表面活性荆OP-10,制备了室温贮存稳定性大于6个月的有机硅氧烷微乳液。后者与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复合水分散液共混。制备了改性PUA复合水分散渡,并通过FT-IR、ATR、粒度分析、Zeta电位对改性水分散液以及成膜后的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PUA复合水分散液相比,改性水分散液的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宽。改性水分散液成膜后,表面呈现出很好的疏水性能和较低的表面能,与成膜过程中有机硅氧烷在膜表面的富集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全氟聚醚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合成了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FUA),以全氟聚醚醇和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FM),通过红外手段表征了产物结构。将FUA与FM分别加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体系和环氧丙烯酸酯(EA)体系,再配以活性稀释剂与光固化剂,制备了一系列UV固化涂料。研究了UV固化膜的凝胶含量、耐化学品性、硬度、水接触角、附着力。研究表明:通过全氟聚醚醇改性的丙烯酸酯类涂膜(FUA-PUA、FUA-EA和FM-PUA体系)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耐化学品性,且加入了FUA的PUA涂层表面水接触角可以由98°提高到113°,体现了很好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张晓荣  安秋凤  赵洁  秦文 《精细化工》2014,(9):1101-1105
将IPDI与PEG、丙烯酸羟丙酯(HPAA)依次反应制得碳碳双键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A),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再将PUA与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C6F)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得了聚氨酯改性的氟代聚丙烯酸酯(PUAF)。通过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PUAF的结构、成膜形貌以及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UAF能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疏水膜,该膜能使整理后的织物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33.5°。在PUAF的用量为1 g/100 g乙酸乙酯、并在180℃高温烘焙定型1.5 min的工艺条件下,经其整理的织物的疏水性可达到90分,疏油等级达到6级。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改性纳米Si O2水分散液、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10)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原料,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得改性纳米Si O2–丙烯酸酯聚氨酯乳液(Si O2–PUA)。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热重分析和粒径分布测试等手段对乳液进行了表征,测试了漆膜的硬度、吸水率和耐醇性等性能,探讨了纳米Si O2添加量的影响。当纳米Si O2的添加量≤PUA含量的5%时,Si O2–PUA在469 cm-1处出现了明显的Si─O键弯曲振动峰,而PUA则没有,说明纳米Si O2与PUA可能发生了化学键合。添加5%改性纳米Si O2后,PUA乳液的Zeta电位由-46.5 m V变为-40.1 m V,绝对值减小,稳定性较好;热分解温度比PUA提高了35°C;胶粒平均粒径在纳米级,且Si O2粒子分散均匀;其漆膜硬度提高至4H,吸水率降为10.35%。  相似文献   

7.
采用硝酸锌、烯丙基三苯基溴化磷(APB)为插层剂对蒙脱土(MMT)进行无机-有机复合改性,实现对MMT的改性.利用改性后的MMT制备了丙烯酸酯类聚氨酯(PUA)/MMT复合材料.研究了PUA/MMT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改性MMT加入后,PUA/MM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到提高,但拉伸强度随着改性MMT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对改性MMT和PUA/MMT复合材料进行抗菌定性测试,结果表明,PUA/MMT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不明显,但改性MMT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羟烷基聚硅氧烷(Q4-3667)、聚丙二醇(PPG-2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乙醇胺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光聚合型有机硅改性聚醚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Si~5E~5PUA),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硅谱(29Si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Si~5E~5PUA与不同单体配比体系的黏度、光聚合性能、聚合过程的体积收缩及其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Si~5E~5PUA与丙烯酸酯单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体系具有优异的光聚合性能,最终双键转化率达90%以上,单体官能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固化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Si~5E~5PUA体系的体积收缩在3.3%~5.6%。  相似文献   

9.
以1-甲基-2-吡咯烷酮/丙酮为混合溶剂,无纺布为支撑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与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醋酸纤维素/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纤维膜,并将其浸渍于全氟烷基硅烷/正己烷分散液中进行疏水化改性。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孔径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器等表征了改性前后复合膜表面形貌、官能团变化、孔径分布及润湿性等膜性能参数并将其应用于连续性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盐浓缩过程。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复合膜呈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且利用正硅酸乙酯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内陷于醋酸纤维素纤维内部形成微米-纳米梯级分布。经全氟烷基硅烷修饰后,红外特征峰明显,复合膜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56°,且对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液滴也同时展示出优良的抗润湿性能(接触角125°)。以60℃、35 g·L~(-1)的NaCl溶液为进料液进行持续性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脱盐实验,当渗透温度为20℃时,各复合膜盐截留率均能达到99.99%以上,其中,CA/SiNPsFAS膜通量可稳定在11.2 kg·(m~2·h)~(-1)。  相似文献   

10.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杂化全氟聚合物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以熔融纺丝法制备的聚全氟乙丙烯或聚(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长丝为编织原料,以全氟聚合物浓缩分散乳液和石墨烯为铸膜液原料,聚乙烯醇为粘合剂,经编织、铸膜液制备、涂覆、固化、烧结等工艺,得到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石墨烯杂化全氟聚合物中空纤维膜。本方法工艺简单,流程短,可控性强,操作方便,能耗低,生产效率高,易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物理共混和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PA,PUA)乳液,并对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乳液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耐水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及涂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PUA乳液涂膜耐水性、耐热性和固含量较水性聚氨酯(PU)有明显的提高,力学性能稍有下降;PUA综合性能优于PU/PA。  相似文献   

12.
先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聚己内酯1000(PCL)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合成聚氨酯预聚体,再与丙烯酸酯和苯乙烯(St)共聚得到丙烯酸酯-St改性水性聚氨酯(PUA)乳液.分别用溶胀法、视频接触角测量仪、热失重分析仪、紫外耐候仪等比较分析NCO/OH摩尔比、St用量和丙烯酸酯单体种类等因素对PUA膜...  相似文献   

13.
张达  姜其斌  方蓉 《涂料工业》2019,49(9):54-60
紫外光( 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 PUA)涂料反应活性高、固化速度快,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量低,其固化膜具备良好的附着力、柔韧性、耐磨性、耐药品性以及耐候性,因此是高性能节能环保涂料的理想选择。本文先从原理、路线和方法 3个方面介绍了传统 PUA的合成,并比较了各合成路线与合成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介绍了 3种新型 PUA:水性 PUA、超支化 PUA和生物基 PUA的合成原理及其优缺点;综述了 3种改性 PUA:有机氟改性 PUA、有机硅改性 PUA及纳米粒子改性 PUA的改性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发展现状展望了 PUA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MMA/BA共聚物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 4-丁二醇 (BDO)、二羟甲基丙酸 (DMPA) 和己二酸二酰肼 (ADH) 为扩链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和丙烯酸丁酯 (BA) 改性聚氨酯 (PU),得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PUA).研究了BA和二丙酮丙烯酰胺 (DAAM) 对乳液及膜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 (FTIR)仪对PUA复合乳液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BA含量为4.0%~6.0%,DAAM含量为2.0%~3.0%时,乳液和膜性能较好,黏度性能较佳.用该乳液配制的胶黏剂对木材有很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和核壳技术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PUA)。聚合过程中用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封闭剂,用丙烯酸酯单体代替溶剂,检测结果表明PUA乳液膜耐水性、耐水压和拉伸强度等性能明显优于聚丙烯酸酯乳液(PA)和PU/PA。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聚氨酯(PU)种子乳液共聚合成了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然后用氨基树脂(HMMM)对其进行交联,并对HMMM改性的PUA复合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稳定的PUA复合乳液适宜的MMA质量分数约为20%,PUA复合乳液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HMMM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于120 ℃固化30 min的乳液涂膜比室温固化的涂膜表面更加光滑.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芝华  任冬燕  邬花元 《江苏化工》2005,33(6):35-38,42
采用丙烯酸树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得到了共混改性(PU/PA)、共聚改性(PUA’)、接枝改性(PUA)3种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聚合物。通过对改性聚氨酯乳液的激光粒度分析,乳胶膜的红外光谱、热分析、透明性、耐化学性及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各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机械共混聚合物PU/PA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及共混性;在共聚反应聚合物PUA’、PUA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形成核壳结构,且在PUA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可以有效的提高二者的相容性及共混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及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预聚体;然后采用扩链、交联和丙烯酸酯复合改性等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结果表明:水性PUA具有丙烯酸酯和聚氨酯(PU)的双重优点,而且其低温成膜性较好、综合性能较优、成本及VOC含量较低;由PUA配制的木器漆,其主要性能均达到HG/T36082-1999标准。  相似文献   

19.
聚氨酯丙烯酸酯齐聚物制备紫外光固化胶粘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正交实验的方法,采用自制的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齐聚物(PUA)与改性剂,研制出了紫外光(UV)快速固化胶粘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由PUA改性的UV固化胶粘剂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在所考察的影响因素中,对胶粘剂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自制改性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PGDA)>聚酯丙烯酸酯(EB-524)/PUA齐聚物≈多官能度单体>单官能度单体=KH570>光引发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200、400、600)分别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反应合成预聚体,再以此预聚体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制备了聚氨酯改性纳米SiO2;将改性纳米SiO2分散到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中光固化制备了PUA/SiO2纳米杂化涂层。讨论了PEG相对分子质量对PUA/SiO2纳米杂化涂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以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2粒子优化了PUA树脂的性能,且以PEG-400与HDI合成的预聚体来改性纳米SiO2用于制备的PUA/SiO2纳米杂化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