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复合抛物面集热器(CPC)型集热器的发展现状,设计出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介绍了该集热器的聚光面和接收器的结构设计及计算过程,在对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进行集热分析后,得出其瞬时效率方程.与传统肋片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相比,新型CPC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效率高,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
介绍碟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原理及特性,并对聚光器、接收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管式接收器和混合式接收器具有较好的研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聚光不均匀导致较大热应力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加装聚光器的槽式集热器,并利用蒙特卡罗光线追迹法以及有限元法分析了新型集热器的聚光特性、热应变以及热应力等特性,得到了集热管周围的热流密度分布,再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集热管周围圆周方向的温度场分布,从而对集热管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槽式集热器的集热管,新型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的集热管在管周方向的热流密度分布更趋均匀,从而应力、应变分布也有明显改善,可有效提高集热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根据槽式太阳能热管接收器的工作特点,建立了用于模拟槽式太阳能热管接收器工作条件的半壁加热试验系统,对30%充液量的萘热虹吸管在不同倾角(4°与8°)、不同受热方式(下半壁受热与侧半壁受热)及不同管内蒸汽温度(250℃,300℃,350℃和380℃)条件下进行试验,热管传输功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传热性能。与传统接收器相比,使用热虹吸管为传热元件的热管接收器产生的周向温差将更小,可避免因周向温差过大引起的接收器破坏失效。  相似文献   

5.
槽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适合气象资源较差的中低温热源能量回收。本文以中低温槽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北京某地区典型年气象数据,对相互耦合的3个关键环节槽式聚光集热系统、储热系统、热功转换系统分别建立独立的数学模型,最终基于EBSILON仿真软件开展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日下系统的变工况运行特性研究,分析了机组发电输出功率、槽式聚光器光学转换效率、基本循环热功转换系统逐时效率和全系统光热转换效率等4项指标。结果表明:中低温槽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全系统在该典型年下,春分日的发电输出功率和基本循环热功转换系统逐时效率都较高;而秋分日槽式聚光器的光学效率和全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则表现较优。该研究结果可为中低温槽式光热发电机组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消除槽式聚光器回转轴位置偏差对太阳跟踪精度产生的影响,以南北布置的槽式聚光器为例,通过分析槽式聚光器回转轴在安装时或长期工作之后产生的位置偏离,建立回转轴偏离理想位置的数学模型,推导出太阳相对回转轴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公式,进而对回转轴偏离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算法适用于任意方向布置的槽式聚光器的跟踪角度计算。  相似文献   

7.
目前太阳能"热管"式集热管的热效率都较低,从网上查到的一般在50%左右,生产厂商的宣传册中称其"热管"内的蒸汽温度达150℃以上,有的宣称达200℃.现以生产厂"热管"的宣传卖点为基础分析计算,查找存在的问题,寻找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热管"式集热器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热力学方程以及实际集热器参数,对抛物线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建立了热模型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然后,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集热器的热效率及?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槽式集热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换热工质温度和流量、真空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如风速)等;光学损失是最主要的能量损失,吸收管的吸热?损失是最主要的?损。  相似文献   

9.
《发电设备》2017,(2):92-98
把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相结合,模拟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相关参数对发电系统的影响。建立了槽式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系统各部件的计算模型,采用VB软件对循环系统整体进行模拟。分析了系统整体效率和膨胀机输出功受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导热流体入口流体温升和入口速度的影响。模拟发现,当集热器入口和出口温度固定时,系统存在最佳流速,最佳流速与太阳直射辐射强度和入口温度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集热温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集热器工作温度对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系统中太阳能发电效率、成本的影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对用于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回热系统不同集成方式下太阳能热发电的火用效率进行分析,得出系统中太阳能发电的火用效率与集热器瞬时热效率及汽轮机抽汽效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结合LS-2槽式集热器(一种典型槽式集热器)的测试结果,对不同辐照条件下不同替代方式的热性能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以太阳集热场辅助300MW燃煤机组发电系统为例对太阳能子系统的火用效率和发电成本(levelizedelectricity costs,LE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太阳直射辐射(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从300变化到1 000 W/m2时,对应的集热器最佳工作温度从277变化到317℃。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热管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分别改变热段进口温度T,热风风速VR冷风风速吃,用正交试验方法改变试验因素水平,求得在不同水平下的换热系数k和热平衡误差δ。用极差法分析影响热管换热各因素的主次,求得最佳实验组合。  相似文献   

12.
在10 kW的电热固体蓄热装置上对其放热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不同加热方式、不同控制温度下蓄热体内温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电热固体蓄热装置的蓄热原理和蓄热用材料,对加热过程和放热过程进行了传热分析。在加热阶段,电能转换成热能,热能以辐射和导热方式传递给蓄能介质;在放热阶段,空气与蓄热介质表面进行对流换热,蓄热介质内部的换热仍为导热。  相似文献   

14.
分离式热管回热器用于热泵干燥系统传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回热闭式热泵干燥系统中,用分离式热管将进入蒸发器的空气先行冷却,取得湿空气的热量,同时又用这部分热量来加热出蒸发器的干空气,以提高热泵干燥系统的去湿能力。该文分析了分离式热管在这种工况下的传热性能,并根据热泵干燥系统的特点,对热管回热器作了具体的设计。最后,分别对有热管回热器和无热管回热器的热泵干燥系统进行了实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新型非对称翅片管式换热器,通过不同工况的实验,研究其传热过程和传热效果,并通过计算传热系数比较其与环状翅片管管束和光管管束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非对称翅片管对流体的扰动强于环状翅片管和光管;相同参数条件下,非对称翅片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优于环状翅片管和光管式换热器;采取相同面积的换热面,非对称翅片管换热器比环状翅片管换热器更加紧凑。  相似文献   

16.
王晓林 《黑龙江电力》2007,29(6):423-424
阐述了热网节能控制技术的原理,即根据室外日平均温度,通过调节一级网供、回水温差,控制热源供热量的经济运行方式,并对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该种控制方法能够使供热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国内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的现状,并结合目前已经投运的集中供热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优缺点,提出了大型压缩式热泵应用的方式。通过分析和对比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提出用小汽轮机驱动大型二氧化碳热泵供热的优势和实践的必要性,并就针对今后大型化二氧化碳热泵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电厂热泵发展的趋势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主动式多孔微热沉系统来实现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封装散热的需求,分析了多孔微热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多孔微热沉进行了高热流密度下的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热沉在高热流密度加热下能较快达到平衡;微泵驱动循环水流量为5.1cm0/s时,多孔微热沉的散热热量达到200W,散热热流高达100W/cm^2,对应节点温度为55.8℃,系统压降为17.7kPa;Nu数随Re数增加而增加,Re在323时,Nu达到最大值518;随着流量以及加热热量的增加,微热沉平均换热系数增加,其最高换热系数为36.8kW(m2.℃)^-1。多孔微热沉系统能有效解决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提高器件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利用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供热电厂冷却循环水余热用于城市供热,本文从设计的原始参数、系统方案和机组选型等进行介绍,并介绍了项目达到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以及方案存在的问题,通过说明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电厂余热技术是可行、可靠的,在北方供热电厂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热电联产的总热耗进行分摊,提出了热电成本分摊的“热耦变换系数法”并且证明该方法是“好处归热法”的典型方法,而“实际焓降法”没有考虑回热影响,因此分摊的结果存在偏差。文中以200MW-N-C型机组为例,对包括“热耗变换系数法”和“热量法”在内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