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光中的《乡愁》诗写于1972年,因对当时赴台大陆人的心境恰如其分的把握,一经写出即风靡两岸。此诗平淡清新,而情感深沉动人,充满了一种节制美,这与诗中修饰词的运用不无关系。从《乡愁》的修饰词的特质、作用出发,对其与诗中节制美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全唐诗》的诗中诗,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对该诗的审美教育,使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极大地提高,特别是其中艺术美部分,感触良深。为此文章具体阐述诗中的景色美、哲理美、人情美和结构美等艺术美的内涵,这对一般文学艺术观赏者无疑也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欣赏角度。  相似文献   

3.
《烹北苑茶有怀》是宋代著名诗人林逋的茶诗。诗歌不仅表露了诗人闲适、雅淡的人生情怀,又向读者点露了流行于宋代的点茶法。通过以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为标准讨论此茶诗中以意义系统、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为形式的意美、音美以及形美的审美系统在译诗中的重建。原诗意美、音美和形美在译诗中的重建也使诗人林逋的雅淡情怀和当时的茶文化在不同的语言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4.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为它的绘画美、音乐美、哲理美、意境美,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而此诗也使张若虚“孤篇横绝,竞为大家”。  相似文献   

5.
冲淡与深情--谈京派小说的诗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派小说的总体艺术风格是平和而淡远,带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营造诗一般的美好境界,京派小说从写作内容到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创造诗一样深邃优美的意境等方面,都做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努力,诗美特征构成了京派小说作品的内在张力,使作品具有超乎作品表面的丰富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余光中从自身创作和翻译实践出发对文学翻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提倡文学翻译时采用变通手段,呼吁“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和意象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不吻而合。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余光中所译诗歌,探讨其如何以变通手段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形意之美,能够为普通译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先秦文献中用《诗》较多的典籍——《左传》,结合其用《诗》情况,考察《诗经》中的《雅》,提出《雅》诗首先是政治诗,《雅》的编组以其政治内容为标准的观点;另外,《左传》中的逸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近于《雅》诗,更归属于《雅》诗一类。  相似文献   

8.
诗的美产生于意向性,以有尽之言表无穷之意,以在场的意象表现不在场的情感世界。各个意象与其显现的整体意象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篇。本文试从现象学的意向性角度探讨诗的美生成的哲学根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对诗的认知提供一个较深入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公宴诗作为一种诗歌的类别最先出现在《文选》中,公宴诗是指在帝王公卿所承办的宴会上所作的诗.按照诗人的创作意愿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即兴自由抒情型,第二类是应诏令命型.公宴诗对《诗经》宴飧诗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式上从四言到五言的过渡;内容上从宴会场面的描写到景物描写的加入;功用上从礼乐教化,歌功颂德到抒发个人情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唐以前,乡愁诗繁复多样的景物描写具有宽广的表现力和美学功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乡愁诗的景物描写不断走向成熟,从情景的疏离逐渐向情景的融合发展,"有我之景物"逐渐取代乡愁诗中"无我之景物"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风景谈》是篇质兼美的散。章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美,本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构思的含蓄美、画面的形式美、结构的层次美、表现手法的烘托美。  相似文献   

12.
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的核心思想是音乐不表现任何情感,表现情感不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美在于乐音的运动形式而非情感内容。音乐美一方面在于其特殊性,即乐音的运动的组合形式;另一方面在于其艺术的一般性,即一切艺术是思想情感的表现,是精神性的产品。音乐美正是形式与内容相契合而显现的美。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成就颇高,包括《竹枝词》、《浪淘沙词》、《杨柳枝词》、《淮阴行》等。本文以《竹枝词》为例,通过具体诗作的分析,指出其兼具音乐关、画面美与人情关,且常表现一种人生哲理,达到哲理与诗情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诗本义》疑古惑传的开创性、人情解《诗》的独特性、求《诗》本义的合理性,而较少关注它解说《诗》本义的错误。《诗本义》错解《诗》本义,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诗经》传注本不误,欧阳修反对其不当批驳;二是欧阳修以人情解《诗》,“人情”却并非总是合理;三是欧阳修过分探求圣人之志,妨碍了他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宋代林光朝称《诗本义》“于义未稳”,却被视作讲学者的一面之词,致使《诗本义》解《诗》本义之不足被忽视。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构拟了丰富多采的复叠修辞文本,收到了叠音袅袅、异彩纷呈的修辞效果。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形式多样化、分布密集化、功能全面化、效果鲜明化。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是一位富于幻想和想象的女作家,在2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不懈追求小说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平稳而勤奋地写作使其小说以兼备清新与神秘感的双重性而蜚声文坛。从语言艺术上讲,具有“诗的意蕴”;在叙述方法上,偏重散文化的叙述特征;从美学的角度上看。崇尚朴素美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诗的美产生于意向性,以有尽之言表无穷之意,以在场的意象表现不在场的情感世界.各个意象与其显现的整体意象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诗篇.本文试从现象学的意向性角度探讨诗的美生成的哲学根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对诗的认知提供一个较深入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明人选编的明代词选,一为万历年间钱允治选编的《国朝诗馀》,二为天启末年至崇祯初年沈际飞在《国朝诗馀》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草堂诗馀新集》。文章对《国朝诗馀》存在的问题,《草堂诗馀新集》的成书时间与主要成就作了具体深入的考证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否删诗,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司马迁首言在前,孔颖达怀疑在后。宋之后,争议遂起,延至近代。今人夏传才先生断日:孔子是否删诗,“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哪怕再争论八百年,也是搞不清楚的”。以此止息纷争。话虽不错,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我认为,在没有发掘出新史料的情况下,可以从《左传》入手,来考察孔子是否删诗。  相似文献   

20.
意象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凝练晓畅的语言勾画出清晰生动的意象,含蓄地表达诗人的心声。这一特点使意象诗独具魅力,同时又为理解增添了障碍。从符号学的角度审视意象诗,发现它包含了语言和意象2种符号。利用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对诗中能指与所指的分析,找到一条解读意象诗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