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浊度分布下太阳池热性能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验证了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Wang and Seyed-Yagoobi model)在小浊度范围内的准确性,从光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非均匀浊度下太阳池的辐射透射率,并模拟了不同浊度分布状况下太阳池储热层的温度及各层的热效率。当池水浊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平均浊度相同时,浊度分布自上而下线性递增情况时太阳池下对流层的辐射透射率、温度、热效率均高于浊度均匀分布和池水浊度分布自上而下线性递减两种情况。根据研究,指出了太阳池要着重控制上对流层和非对流层的浊度,而对于下对流层的浊度则不必重点处理。另外,对于实际的太阳池采取实验手段预防降雨对太阳池浊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梯形盐水太阳池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宏升  姜霖松  吴丹 《太阳能学报》2016,37(5):1227-1234
以梯形盐水太阳池为研究对象,搭建表面积2.4 m×2.4 m,底面积1.0 m×1.0 m的小型梯形盐水太阳池,基于实验数据对梯形盐水太阳池进行一维数值模拟,建立热盐双扩散离散模型,改进池底反射模型、辐射透射模型和包括表面热损、壁面热损和土壤层热损在内的详细热损失模型,通过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太阳池梯形结构可增强太阳辐射利用率,减少下对流层散热量,提高太阳池储热能力,从而提升太阳池的供热温度。  相似文献   

3.
在较大浊度范围内进行了太阳辐射透射率实验。实验表明浊度对太阳能在水中的辐射透射影响很大,浊度为8.1ntu的苦卤在水下50cm太阳辐射透射率仅为0.08。进行了苦卤的降浊处理和降浊后苦卤中浮游藻类的再滋生实验。实验表明絮凝降浊对苦卤中藻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突然迅速滋生蔓延,并使太阳池内的浊度大幅增加。进行了苦卤太阳池水浊度的研究实验,发现苦卤水中的浊度并不向上层扩散,故不必对底层的苦卤进行降浊处理;发现尘土落入纯盐水中可较快沉降,而在苦卤中沉降速度很慢,很难自然澄清。  相似文献   

4.
传统盐梯度太阳池(以下简称太阳池)利用盐水的显热蓄热,导致太阳池蓄热密度低,太阳池温度的昼夜变化大,并且受提热影响明显,高温及提热不足情况下,容易导致梯度层失去稳定性.石蜡等低温相变蓄热材料应用于太阳池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文中论述了相变蓄热材料添加到太阳池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有太阳池进行计算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北方太阳池冬季要经历结冰期这一现状,提出了表层结冰后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及热传导模型,将结冰情况考虑到太阳池的运行中,所提出的太阳池模拟计算中考虑了太阳池表面结冰对其整体性能的影响,为太阳池的长期连续性运行提供了研究基础.根据实际温度资料及气象条件,对结冰情况中太阳池的运行进行...  相似文献   

6.
宋克辉  张梅 《太阳能学报》1994,15(3):241-247
选取可用作太阳池工质的NaCl,CaCl2、MgCl2和Na2CO3四种水溶液,对浓度S-折射率n-温度T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利用计算机对实验曲线进行拟合,给出相应的多项式回归方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它可用于分析、确定上述四种盐水溶液在太阳池内的浓度分布和变化,便于保持太阳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选取可用作太阳池工质的NaCl、CaCl2、MgCl2和Na2CO3四种水溶液,对浓度S-折射率n-温度T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利用计算机对实验曲线进行拟合,给出相应的多项式回归方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它可用于分析、确定上述四种盐水溶液在太阳池内的浓度分布和变化,便于保持太阳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浊度和池底反射率对太阳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同时考虑浊度和池底漫反射的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和热效率模型,计算分析了浊度和池底反射 率对太阳池热性能的综合影响。模拟计算表明,浊度一定时,热性能总是随着池底反射率的增大而降低。计算 还表明,存在一个临界池底反射率,当池底反射率小于临界值时,浊度的增大导致太阳池热性能的下降;当池 底反射率超过临界值时,一定范围内浊度的增加反而有利于太阳池热性能的提高;当池底反射率在临界值附近 时,浊度的变化对太阳池热性能的影响很小。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典型情况下的临界池底反射率,在太阳池的 实际研究和设计中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一种利用磁悬浮和霍耳效应的液体密度计及其标定方法,描述了该密度计的结构,给出了分段拟合二变量实验曲线的标定方法。这种密度计适用于在太阳池中连续地测量不同深度处盐水的浓度和密度。计算表明,在太阳池中可能出现的温度和盐浓度的范围内,标定结果与实验数据精确相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陆地区建造太阳池的区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与太阳池建造、运行有关的相关因素,从太阳辐射资源、盐资源、气候状况以及地下水文地质状况等自然条件考虑,分别讨论它们对建池及运行的影响,并确定建造太阳区划的分类指标。在此基础上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我国建造太阳池的自然条件作了定量的综合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我国建造太阳池的区划模型,并一一作出评价,指出我国大陆适宜建造太阳池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太阳池盐水溶液的折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给出了太阳池中盐水溶液的浓度与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它可用于计算太阳辐射在池内的分布,并提供了一种测定太阳池浓度分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太阳池     
太阳池是一种人造的盐水池,池底为黑色,盐水浓度随池深而异,越深浓度越大,能有效地抑制对流。吸收太阳能后,池温逐渐上升,经一定时间,池底温度可高于池面,有的达90℃以上。太阳池既能集热,又能蓄热。它可用来供应热水、采暖和低温发电。现正在继续对其进行研究。自然界中,也存在一些天然的太阳池。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应用     
太阳池:本文介绍一种有前途的太阳热应用技术,即盐水梯度太阳池,置一浅池的水用以收集太阳辐射热,并储存起来,然后转换为电力。与其它太阳能发电技术不同,太阳池具有天然的储热能力,在一天24小时内即可利用在日照时间由太阳池吸收的热量,甚至在太阳照射相对少一些的冬季的几个月里,也是如此。这就使得太阳池可以随时因需求而发电,而不仅仅在太阳照射时才发电,因为电力传输是一种最有效的传递能量的手段。这样,人们就可以在资源条件允许的地方建池,然后将电力传输到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微型太阳池不同盖层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和建造了四个大小、形状及保温条件相同的微型实验性太阳池,通过对比对影响太阳池性能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实用性太阳池的建造准备了条件,并为完善太阳池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实验数据。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四种不同盖层太阳池的实验结果,计算了微型池内的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史玉凤  孙文策  刘红 《太阳能学报》2011,32(10):1475-1480
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在太阳池底部增设多孔介质水层对太阳池热盐双扩散及储热量、稳定性等的影响.在实验室研究了多孔介质对盐扩散的抑制作用.在海边沙滩建造了两个小型太阳池,测量了有无多孔介质太阳池的温度分布和盐度分布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计算了有无多孔介质太阳池盐梯度的分布、池子稳定性情况以及多孔介质对太阳池的储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池底部加设多孔介质水层可以提高太阳池LCZ温度.多孔介质水层有利于提高太阳池的储热量,有利于抑制盐分向上扩散,可以节省太阳池的盐资源消耗,并有利于提高非对流层的盐梯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非对流层层数对太阳池稳定性、热性能的影响,以实现太阳池性能的优化。以工业NaCl为工质配制不同盐度溶液制备太阳池。以浊度、盐度和温度为考核指标,对太阳池的稳定性、吸热性和储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对流层、非对流层、下对流层所占太阳池池体体积比率不变,非对流层各层厚度均匀设置时,太阳池降浊速度、盐梯度层稳定性、热性能均随太阳池非对流层盐梯度层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非对流层盐梯度层层数有利于改善太阳池的性能,太阳池的最佳非对流层盐梯度层层数为4。  相似文献   

17.
丁成立 《太阳能学报》2003,24(4):504-507
该本对芒硝太阳池梯度区的浓度分布、温度分布以及芒硝太阳池的能量利用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基本吻合,研究认为芒硝太阳池梯度区(非对流层)内温度分布,浓度分布是非线形的,利用太阳池技术为开发芒硝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太阳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02年Kalecsinsky首次发现了天然太阳池现象以后,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太阳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取暖、海水淡化.矿物加工等领域,太阳池成为近期内进行大规模太阳能热利用的最有前景的低温热源装置。主要综述了太阳池的集热原理及建造方法、太阳池中热量的贮存及提取方式、太阳池的应用以及研究动向等,并指出目前我国太阳池技术还处于实验研究的阶段,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盐资源,大力开发太阳池技术将为发展地方经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福州城市发展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福州市日射站1960年至199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州城市发展对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的影响,建立了福州市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的10年滑动平均值的年,月趋势方程和年总辐射及其分量与市区人口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20.
非对流型实验性太阳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太阳池作为一种太阳能收集和储存系统,近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辐射资源及盐资源等方面的条件来看,研究和发展太阳池也是适宜和有益的。我们于1980年建成了一个非对流型实验性太阳池,并从7月底开始进行观测。本文将对第一阶段(1980年8月至1981年2月)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