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贝氏体研究中的超级贝氏体组织,设计了试验用钢70MnSi2CrMo,经低温等温处理,获得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对其进行相组成和形态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点稍上的中低温区等温处理,贝氏体铁素体沿γ相晶界转变,无碳化物析出;α相转变排碳导致成分起伏,α/γ交界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加,难以转变成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的转变特征、过饱和的碳浓度、高密度位错、以及纳米尺寸相界面和亚结构等,影响着超级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贝氏体相变形核和长大的动态过程,利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一种含碳质量分数为0.42%的超级贝氏体钢进行了贝氏体相变的原位动态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贝氏体保温相变期间,贝氏体形核除了发生在原奥氏体晶界、晶内以及预先形成的贝氏体处,退火孪晶还引发贝氏体形核;在贝氏体长大过程中,后形成的贝氏体板条与先形成的贝氏体长大方向不同,使两者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互锁"现象,形成一种互锁的贝氏体微观组织.原位观察可以研究和分析贝氏体形核和长大的动态过程,为贝氏体相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贝氏体相变区等温停留对低合金TRIP钢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膨胀法及XRD法研究了经780℃临界间加热后20Mn2SiMoV钢在贝氏体转变区域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对相组成、残余奥氏体含碳量(CA残)及其机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温度的提高,残余奥氏体量(体积分数φA残,下同)增加、含碳量减小;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先增加后减少;在没有析出碳化物的前提下,残余奥氏体含碳量随着等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80℃等温50min时残余奥氏体达到最高(22%);在340℃等温9.2min时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镁合金晶粒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玉娟  汤爱涛 《材料导报》2013,27(17):125-130
综述了变质剂处理法、熔体搅拌法、快速凝固、过热处理等液态工艺和热挤压、等通道角挤压、大比率挤压等固态成型工艺对镁合金晶粒细化的研究进展,系统地讨论了细化剂细化机理、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镁合金晶粒细化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添加含碳变质剂,含钛、硼细化剂,碱金属,碳族元素,氮族元素,稀土元素和准晶合金对Mg-Al基镁合金晶粒细化的研究进展,系统讨论了各种细化剂对Mg-Al基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以及对各种细化剂细化机理的研究,旨在为镁合金晶粒细化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贝氏体钢的滚动接触疲劳裂纹,比较了贝氏体钢、珠光体钢和高锰钢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贝氏体区等温时间对热轧TRIP钢残余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伸实验等方法对3种不同贝氏体区等温时间下制备的热轧TRIP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贝氏体等温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量减少而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晶粒尺寸及残余奥氏体形貌变化不大;热轧TRIP钢的力学性能随着贝氏体...  相似文献   

8.
对一种钒微合金化TRIP钢进行冷轧连续退火,研究了钢的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贝氏体基TRIP钢的组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少量的残余奥氏体组成。随着贝氏体区等温时间的延长,钢的抗拉强度下降,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提高。残余奥氏体由块状向薄膜状转变,体积分数增加,薄膜状残余奥氏体主要分布在贝氏体板条间,厚度为50-90 nm。在400℃等温180 s连续退火钢板呈现出相对低抗拉强度(960 MPa)、高屈服强度(765 MPa)和高延伸率(22.0%)的特性,而且加工硬化指数(0.20)、各向异性指数(0.94)和强塑积(21120 MPa.%)也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9.
微量硼对 CuZnAl 形状记忆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阻法、定量金相、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微量硼对 CuZnAl 合金晶粒尺寸、晶粒生长动力学、马氏体相变温度、记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微量硼可有效地细化 CuZnAl 合金的晶粒,显著改善合金的力学性能,同时保持合金的优良记忆性能。硼是降低CuZnAl 合金相变温度的元素,但微量硼的作用其小。讨论了晶粒细化机制以及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铁基合金的贝氏体基元及其生长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 Fe-C-Mo 和 Fe-C-Si-Mn 合金中温转变早期产物的组织形态,发现在整个中温转变范围非平衡先析型转变都是按贝氏体铁素体相变基元形成及其扩散生长演化方式进行,说明经生长演化一些时间后的基元难于作为判断贝氏体形核机制的形态学依据。从基元生长演化进程区分了低碳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11.
变形镁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综述了变形镁合金及其变形特性,讨论了镁合金的高温塑性、变形镁合金的热处理、晶粒细化原理,简单介绍了变形镁合金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作为轻量化合金代表之一的镁合金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特别是低合金化镁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可加工性能、好的耐蚀性、低成本(密度)以及可提高镁合金塑性等优势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低合金含量镁合金获得的绝对强度难以满足实际的工况需求,使其应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强度低合金化镁合金可进一步拓展镁合金的应用范围。综述了近年来高强度低合金化镁合金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不同体系高强度低合金化镁合金的高强高韧化机理,并展望了未来高性能低合金化镁合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铌基合金抗高温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铌基合金由于其高熔点、低密度和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而可能成为替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首选材料,但抗高温氧化性能差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问题.从合金化、晶粒细化和高温涂层3个方面综述了铌基合金抗高温氧化的防护,并分析了研究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硼作为一种显著影响钛合金组织的元素,已经在钛合金应用研究领域引起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少量硼对钛合金的晶粒尺寸、组织稳定性以及相变点的影响展开。对含硼钛合金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硼显著改变钛合金组织的机理,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潜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烁  宋江凤  潘复生  刘强  杨丽 《材料导报》2018,32(19):3405-3413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石油、煤炭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人们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轻质结构材料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减震特性、电磁屏蔽性以及比强度、比刚度高等优点,在航空航天、3C产品、汽车等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但是镁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晶粒细化可以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和塑性,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晶粒细化剂是改善镁合金综合性能的重要途径。现在常用的镁合金晶粒细化剂通常有Zr、Si、稀土类元素以及含碳变质剂等。其中Zr与Al共存会恶化其晶粒细化作用,因此Mg-Al系的合金不能采用Zr作为晶粒细化剂,Zr的应用极为有限;Si的大量使用则会使Mg合金中生成粗大的Mg_2Si相,恶化其力学性能,即使少量加入,也会大大降低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稀土通常开采成本较高,密度较大,不仅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会削弱镁合金的轻量化优势,因此阻碍了其应用推广;含碳变质剂通常对大多数Mg-Al系合金有着较好的细化晶粒的效果,但是诸如CCl_4、C_2Cl_6等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而且碳的引入会加剧镁合金的腐蚀速率。B作为轻元素,其本身具有密度小、熔点高以及耐腐蚀性强等特点,早在铝合金中就常用作孕育剂和晶粒细化剂。近些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对硼化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B可以与绝大多数金属形成化合物,且晶格类型大多为密排六方结构,且与镁合金的亲和度较强,有潜力成为镁合金中的异质形核剂并有效细化其晶粒。不同含B合金的添加形式对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据笔者所知,目前并未有人总结过微量B的添加对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对不同B的添加形式对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深入探讨,分析了B元素在镁合金中的晶粒细化机制和强韧化效果,最后对B在镁合金中的合金化改性作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认为B是一种在镁合金的开发中有较大研究和应用价值的元素,尤其是在Mg-Al系合金中表现出优异的晶粒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钇(Y)对Mg-Al系合金的组织、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铸造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添加适量Y不仅可以细化镁舍金的基体组织,生成高熔点强化相Al2Y,还可以改善β相(Mg17Al12)的形态,有利于铗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提高,而Y的固溶强化作用和Al2Y颗粒相的弥散强化作用既有利于室温力学性能的提高,又有利于合金高温力学性能的提高.添加适量Y也可以改善Mg-Al系合金的铸造性能和耐腐蚀性能.Y和Ce、Ca和Nd等合金元素的复合加入可有效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指出了含钇Mg-Al系合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等径通道挤压中晶粒细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总结了近些年等径通道挤压(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简称ECAP)技术晶粒细化的机理、影响晶粒细化的因素及挤压后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改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金属塑性变形理论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几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An aluminium-containing medium manganese steel has been designed to undergo intercritical annealing followed by quenching in water and subsequent partitioning. Water quenching, replacing 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 (QT) between 150 and 300°C in conventional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steels, is therefore adopted in QP alloys,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precise QT in practice. The low intercritical annealing temperature of 750°C refines both ferrite and prior austenite grains into submicron size. The large fraction of ultra-fine ferrite, as well as the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effect of retained austenite, improves the overall ductility of this water-quenched and partitioned steel. The alloy has achiev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1130?MPa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combined with 19.2% total elon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