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德生 《电力与能源》2014,(2):127-130,135
2013年,我国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也曾遭遇过雾霾天气的袭扰,欧美日发达国家在治理雾霾天气上已形成一些有效的经验,值得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借鉴。详细介绍了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治理雾霾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启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出台雾霾天气应急方案;注重城市绿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等。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天气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人的健康问题,从而使雾霾的治理成为一个非常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目前存在于大气中的雾霾为研究对象,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得到利用液化和吸湿性分别去除雾霾中水蒸汽和气溶胶粒子的理论依据,并设计出一种吸收雾霾的室内装置,通过装置对雾霾进行收集净化,既达到了去除雾霾的目的,同时也得到了干净的水。  相似文献   

3.
雾与霾都是可以使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但是其组成成份不同,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水滴或冰晶所组成,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霾的本质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细颗粒物污染。细颗粒物的来源复杂,在长期暴露的情况下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对于近期频繁发生的雾霾天气,其产生的外因是特殊的气象条件,而其内因则是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在环境与发展的历程中都不约而同的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美国、英国、日本,均在发生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后颁布了的空气污染防治法律,从而逐步解决了空气污染的问题。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1987年以来的几经修改,体现了我国着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决心。为了进一步防治空气污染,更加积极的应对雾霾天气,建议从优化能源结构、实施联防联控着手,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加大对开放源与移动源污染的控制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全面开展对空气污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预测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对于光伏发电并网和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雾霾天气的存在,对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设计了雾霾天气下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方法。以中国的某座城市为例,分析了不同雾霾天气下AQI与光伏电站输出功率折损率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了雾霾会对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产生显著影响,并验证了以AQI=150作为判定AQI是否成为预测模型输入参数的阈值是可行的。该方法显著提高了在雾霾天气下得到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预测精度,同时保证了空气质量较好时输出功率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雾霾造成的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雾霾对电网的影响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湿度,使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湿度增加,发生污闪事故,其二是污秽度,雾霾使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面污秽增多,在适宜湿度下,导致污闪现象频发。主要是研究雾霾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影响的因素及防护措施,主要包括雾霾特征、污闪机理、防护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近年雾霾天气不断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简要分析我国雾霾天气和PM2.5的基本知识以及环境监测社会化和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PM2.5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深入了解龙游碳质气溶胶对冬季雾霾污染的影响,于2018年1月11日至2月5日在龙游县的三个站点进行了颗粒物采样研究.着重对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无机碳组分(EC)浓度的变化、OC/EC和OC与EC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污染时期碳质气溶胶的特征.结合后向轨迹方法,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摘要:通过对煤炭在我国目前能源中的地位及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认为要治理当前的大气严重污染,就应搞好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同时,文章认为要治理当前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还要注意汽车尾气、粗放的冶金、建材工业、房地产、道路建设等容易产生污染的源头治理,要通过调研分析确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症下药才能立竿见影。治理方法要用污染源根治,代替只是“关”“停”的简单方式。文中还介绍了一些洁净煤技术和涉及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方面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2013年末重度雾霾袭击了大半个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长时间、集中式大爆发给地区经济和社会带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以雾霾的构成成分和来源分析为基础的的防治措施已经从中央到地方开始颁布实施并初显成效.面对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艰巨任务,探索雾霾治理的长效治理思路和对策摆在了理论和实践探索者的面前.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制造业的基地、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应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机遇,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突破口,改造制造业体系,从发展规划、发展路径和治理体制三个方面,探索建立面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解决雾霾之患.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南城站2003—2011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相对湿度人工和自动观测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南城站逐月相对湿度人工观测值与自动观测的结果比较接近,97.25%的月份人工观测月平均相对湿度大于自动观测值。南城站75.49%的时次人工观测相对湿度大于自动观测相对湿度,逐时相对湿度人工与自动观测值差值主要集中在-5%~10%之间。以能见度定时观测记录为依据,对按照人工与自动观测相对湿度统计的霾、轻雾、雾出现时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进行自动观测以后,相对湿度系统偏低,造成南城站霾的观测记录明显增多,轻雾的观测记录减少,对雾的观测记录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热泵循环流程的分析,构建了带有回热器热泵的数理模型.理论分析了以R125为工质的热泵系统,并对R125及几种热泵工质在标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循环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工况下,R125制热系数优于R22,是极有潜力的热泵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12.
王俊杰  颜碧兰  朱文尚  齐砚勇  汪澜 《节能技术》2015,33(3):195-198,202
结合水泥窑特点,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富氧燃烧技术效果,并针对某1 200 t/d水泥生产线用富氧燃烧技术进行了探讨。表明水泥窑内煤粉理论燃烧温度、辐射换热量、起始反应温度和燃烧时间的变化取决于煤粉颗粒燃烧时周围氧气的浓度,而该浓度介于窑内整体氧气浓度和一次风氧气浓度之间。在富氧空气氧气含量确定的前提下,富氧燃烧技术的差异决定了该浓度大小。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一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引起的热回流效应、多孔介质的导热系数、系统的热损失、混合气当量比对燃烧波波速和反应区最高温度的影响.分别将燃烧区简化为无限薄和极其狭窄的区域,从理论上得到了低速过滤燃烧波波速和反应区的最高温度两个关系式,构成了两者的封闭解.利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求得的燃烧波波速和反应区的最高燃烧温度,取得了与实验结果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INTR0DUCTI0NWhenliquidjetsverticallyimpingeonahorizontalplane,theliquidspreadsoverthesurfaceasathinlayerboundedbyahydraulicjumpbeyondwhichthedepthoftheliquidismuchgreater.Totheauthor'sknowledge,thehydraulicjumphasbeenprovedtooc-curwheneverthefilmspreadsfarenough.Itischarac-terizedbyasignificantreductioninfilmaverageveloc-ityandacorrespondinglysharpincreaseintheliquidfilmthickness.Asinallconvectiveheattransfersituations,theflowfieldofanimpingingliquidjetcontrolstheheattransfer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15.
从表面能的基本含义入手,总结了表面能的影响因素以及降低表面能的原理与方法,并对换热表面的表面能与换热性能之间的关系做了理论分析。通过分析得到:表面能越低,换热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6.
微粒污垢沉积率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个小规模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研究了微粒粒径、表面涂层类型、悬浮液温度等因素对微粒污垢沉积率的影响,得到了非常独特的实验结果。悬浮液温度在50℃时,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基于污垢附着机制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理论上证实了在某一悬浮液温度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并进一步推导出了微粒污垢沉积率最大时的悬浮液温度与换热面表面自由能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象因子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象因子与径流序列在物理成因上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基于此,对气象因子与径流的关联性进行空间上的变异分析。先对气象因子进行R型主成分分析.然后选择出影响径流量的主因子,计算因子得分.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径流量的定性预报。实践证明,此种方法有很好的可靠性,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能源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战略需要,基于单耗分析理论,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品质燃料对能源利用第二定律效率的影响,并对几种典型能源品种的燃料(火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燃料品质越高,其电量化的燃料(火用)越高,用于发电消耗的燃料就越少.提出了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折算标准煤系数,为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